抗日战争时期,周建人失业在家,贫病交困,但他仍保持民族气节,并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这期间周建人原想到解放区去,但因患肺结核而无法成行,陈毅知道后,曾派秘书送去1000多元,让其安心养病。周建人同进步文化界人士一起,多次签名发表反对国民党投降,政策的救亡宣言,反对汉奸走狗的叛卖行径,不为汉奸报刊写稿。当时,商务印书馆英文部有个卖身投靠日寇的人,在上海为日寇办了一份报纸。为了给这张反动报纸张目,他找到周建人,一定要请他写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周建人识破了他的用心,便对他说:“鲁迅是我的大哥,年龄比我大得多,小时候在一起的时间不长,记不起来了。”这人仍不罢休,声称:“如果能写出,稿酬特别从丰。”当时,商务印书馆经济困难,仅发半薪,周建人也贫病交加,为了生计曾将自己收藏多年、鲁迅送他的心爱的生物学外文书也卖掉了。然而,周建人穷得有骨气,宁愿忍受饥寒交迫,也不给汉奸写文章,也不能辱没兄长,不能丢掉自己的民族尊严。这件事,曾在当时“孤岛”的爱国人士中传为美谈。商务印书馆内一位名叫“丁鹄音”的学者,感佩之余,特地为他写了一副对联相赞。联曰:士穷节乃见,民主安无倾。
这副对联,正是对周建人坚定革命气节和顽强战斗精神的极好写照。周建人很欣赏这两句话,对联随主人几经迁徙,始终挂在他居住的客厅里。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迁往长沙,上海、香港设管理处办事处。周建人留在上海办事处,从事修订《辞源》等编辑工作,以后又在储能中学教书。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他和留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爱国知识分子一起,秘密组织“马列主义读书会”,坚持为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