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老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人民教育家、也是民进组织的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center><b>一</b></center>
1919年车老在北京大学补习班求学时,因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曾遭反动军警逮捕。同年秋至1925年,他在北京中国大学学习哲学,崇拜过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的思想,立下了艰苦实践,唤醒民众,改造社会的宏愿。大学毕业后,车老回到奉天(沈阳),先后在省立三中、一中和东大附中任教。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东北三省,大量倾销日货,破坏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了唤醒民众,反对日本侵略者,从1925年至1927年,车老奔走东北各地,创办了四所平民学校。1929年夏,他与阎宝航、张希尧等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并被推举为主任。促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爱国,提倡国货,创办平民夜校,并出版《常识半月刊》,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种种阴谋罪行。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平民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到1929年底,在城乡共办学240余所,遍及全省20多个县,对普及平民教育,提高工农文化水平,起到很大的作用。
<center><b>二</b></center>
为了寻求抗日救亡的道路,“九一八”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他秘密去往北平,联络东北知名人士,与高崇民、阎宝航、王化一、卢广绩等人共同组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简称东救),并任常委。1931年末,车老受“东救”的委派,秘密回到东北,化装到大黑河边疆,联络义勇军将领马占山、李杜和唐聚五等人,慰劳和推动抗日反攻,并担任抗联杨靖宇将军的联络员,还编著了《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之经验》一书。
热河失守后,车老又代表“东救”率领东北大学同学50余人,到长城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救护负伤人员,这一爱国行动,使抗日将士深受感动,鼓舞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士气。
1934年,车老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所,组织东北义勇军家属生产自救和东北流亡儿童读书学习。那年夏天,车老去武汉参加“东北救亡总会”的会议,奉命负责总会的西安分会日常工作,接着他携家眷在西安住了下来。“九一八”以后,在那流亡与苦斗的日子里,他亲眼看到共产党是真正抗日的救星,坚信共产党是东北同胞的好朋友,毛主席是抗日救亡的伟大领导者。他从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和东北抗日联军艰苦英勇斗争中,看到了打回老家去的希望。
<center><b>三</b></center>
1935年春,车老在西安看到有许多东北失学儿童流落街头,萌发了办学思想。他以“两元钱起家”,借了几间旧房子和破桌椅,办起了“东北竞存小学”(以后增设初中部改称竞存学校),自任校长,提出为团结抗日办学、把学生培养成革命战士的正确主张。
东北竞存小学创办以后,得到共产党和中共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周恩来同志接见过车老,给予许多宝贵指示,派共产党员协助办校任教,并要驻西安办事处每月秘密补助300元作为办学经费。1937年8月,国民党反动派捏造罪名,逮捕了以车老为首的竞存学校五位同志,在师生共同斗争和社会舆论的声援下才被释放。出狱后,车老决心坚持把竞存学校办下去。1938年秋,日寇向陕西进逼,敌机大肆轰炸西安,车老将竞存学校迁到靠近陕甘宁边区的陕西凤翔县两座破庙里。他带领学生发扬延安抗大精神,自己动手建校,一边教学,一边开展生产运动,种菜养猪,开荒种田,自造文具。短短几年内,他们垦荒百亩,建房25间,不仅解决了学习和生活困难,也培养了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
车老创办竞存学校主张教育为抗日服务,课程紧密结合抗战的需要。学校开设中日问题、游击战术、军训、日语等课程。语文教材选讲鲁迅文章和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带领师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学生自治会,开展时事研究,进行诗歌朗诵、漫画创作等课外活动。竞存学校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曾屡遭国民党的破坏,但由于共产党的秘密支持而未被摧垮。1940年,车老在重庆再次见到周恩来,他对学校十分关心,并捐款五千元。竞存学校从创办到抗战胜利的十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有百余名进步师生越过封锁线,投奔革命胜地延安,数十名学生参加了八路军,上前线杀敌。
(作者:毛启邠2001年6月于京寓太月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