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6年6月23日,上海各界群众10万余人在北火车站召开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大会,并欢送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又称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呼吁和平。
 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在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国科学社举行。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原爱麦虞限路(现绍兴路)中国科学社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宣告成立。
民进的创始人,大都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爱国民主人土,其中大部分是文化教育工作者,一部分是工商界人士。早在抗日战争前,他们就在不同的岗位上,共同呼吁团结御敌,一致抗日。抗战期间,他们留居上海,在敌伪统治的恶劣环境里,坚持进行不屈的斗争。抗战胜利后,他们目睹国民党当局顽固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反动政策,极为愤慨。于是又积极投身到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出卖国家主权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去。
民进的基本队伍,是由两部分民主力量组成的。一部分是以马叙伦所联系的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另一部分是以王绍鏊所联系的部分上海工商界爱国人士。
抗战胜利后不久,柯灵、唐张等办了一个政治刊物《周报》。接着,郑振铎、徐伯昕、蒋天佐、罗稷南等创办了另一个政治性刊物《民主》。当时,马叙伦、周建人、林汉达、许广平、李平心、严景耀,傅雷等人经常在这两份杂志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鼓吹民主和平。尤其是马叙伦,几乎每天都发表文章,在广大群众中很有影响。他们还经常在原联华银行旧址(现西藏南路二十六号)聚会座谈,共商国是。抗战期间,王绍鏊、陈巳生、谢仁冰、刘树梅、张纪元等,经常在谢仁冰家秘密集会,商谈抗日救国之道,抗战胜利后,王绍鏊又联系了赵朴初、林汉达,梅达君、曹鸿翥、朱绍文等一大批民主人士,每星期一次在上海北京西路广和居饭馆楼上集会座谈,分析国内外形势,揭露、批判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罪行,学习研究共产党的主张。后来,经谢仁冰介绍,马叙伦与王绍鏊相识,双方加强了联系,经常一起在广和居楼上聚谈,并在《周报》、《民主》等刊物上,联名发表文章,申明共同的政治主张。联合作战显示了集体的力量,对当时民主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经过协商研究之后,决定成立一个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并取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参加民进第一次会员大会(即成立大会)签到的有二十六人,他们是: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徐伯昕、赵朴初、陈巳生、梅达君、严景耀、雷洁琼、谢仁冰、冯少山、万景光、曹梁厦、张纪元、柯灵、李平心、陈慧、宓逸群、刘大杰、李玄伯、马木轩、徐彻、徐相任、章惟华、胡月城。马叙伦担任会议主席,他首先报告了发起该组织的原因和经过,说:纵览目前国是,非促进民主不足以建永固之国基,经各方交换意见后,认为有组织团体以谋群策群力之必要。大会还作出了四项重要决议:一、一致通过本次集会为本会的成立大会;二、一致通过本会简章;三、原则通过本会对时局的宣言,同时继续广泛征求意见,由理事会修改后立即公开发表;四、决议本会暂设理事十一人,常务理事三人,并决定在理事会未成立之前,会务由马叙伦负责,王绍鏊、严景耀、陈巳生三人协助。接着,一九四六年一月二日,民进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马叙伦、严景耀、陈巳生、林汉达、郑振铎、曹梁厦、王绍鏊、周建人、曹鸿翥、冯少山、柯灵等十一人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傅雷、许广平、张凤举三人为候补理事;一致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
《对于时局的宣言》是民进成立后发表的第一个文件,它全面阐述了民进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立场观点,公开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针对蒋介石“先统一后民主”的谬论,《宣言》义正辞严地指出:“现阶段的中国,民主实在是统一的基础,同时又是统一的内容,统一的目的”,“统一而不以民主为前提,决无法实现”,“过去的不统一,正是不民主的结果”。并提出了八点政治主张:
1.我们自主自动地改革政权,实现民主;
2.国民党立即无条件地还政于民;
3.立即无条件的停止内战,全国军队,各驻现地,听候调整;
4.要求友邦从速撤退驻华各军,完成日本投降事件由中国政府自行担任;
5.重新制定宪法草案,交付正式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公布;
6.宣布前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无效,制定普选方法,限期完成正式最高权力机构的选举;
7.战时机构即行核实裁并;
8.制定适应时代的建国大纲,交付政府制定政策方案。
一月四日,民进第一届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推举马叙伦、陈巳生、王绍鏊为本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选任周建人为起草委员,严景耀为财务委员,徐伯听为出版委员,宓逸群为秘书,张纪元任事务。在组织机构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
当时,全国人民一致关注的政治大事是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社会上有些人对这次会议寄予很大的希望,幻想通过这次会议能解决战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一切问题,尤其是停止内战、国民党还政于民、实行民主政治等八项重大的原则问题。民进理事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对政治协商会议的态度。一月十一日,发表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给政治协商会议建议书》,提出七项具体建议,1.组织举国一致的民主政府;2.政治协商会议代行正式最高权力机构职权;3.原有国民大会代表应宣布无效,重行选举;4.修改五五宪草;5.绝对保障人民一切自由;6.各党党费应由各党自行负担;7.发展民主化的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民主团体、人士的坚决斗争下,蒋介石被迫在会上作出给人民自由权利、党派合法平等等四项诺言,并签订了几个有利于民主和平的决议,会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民进领导人又立即发表文章,指出“会议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目前“民主基础人权的自由还是不曾兑现,特务还是不断地表示他们工作的紧张,我们不能不怀疑到国民党还有什么法宝作最后挣扎”,民主运动的责任“不但不曾解除,而且加重了”。事实证明,国民党对政协会议没有诚意。一九四六年二月十日,政协决议墨迹未干,国民党当局就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三月一日,国民党召开二中全会,公开叫嚣要破坏和撕毁政协决议,充分暴露了它全面反对政协决议的真面目。针对这种严重情况,民进领导人连续发表了《写在国民党二中全会的期内》、《当前一个严重问题》等文章,深刻揭露国民党右派破坏政协决议,要使全国人民“再流一次政治血”的阴谋。
在围绕政治协商会议与国民党当局进行斗争的同时,民进还积极参加上海各界的爱国民主运动。一九四六年二、三月间,民进领导人马叙伦、周建人、许广平、林汉达等先后参加和主持了上海各界群众在玉佛寺举行的“一二·一”昆明惨案中遇难的于再烈士公祭大会,上海大中学生声援南京临时大学被捕同学大会,上海大中学生联合会在天蟾舞台举行的捐募助学金大会,上海临时大学学生联欢会等活动,他们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严厉抨击国民党当局镇压人民的暴行,坚决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
三月十八日;江苏南通发生国民党军警屠杀要求和平的群众的惨案。民进立即参加由上海各界团体组成的“南通惨案后援会”,并发表宣言。民进领导人还多次举行南通惨案报告会,马叙伦在一次报告会上指出,在当今社会上,争取民主就要准备付出血的代价,“我今天在这里讲话,就准备会后出不了大门”。
三月下旬,国民党当局伪装民主,宣布进行有条件限制的上海市参议会议员选举。民进发表了《反对不合民主的上海市参议会宣言》,一些领导人还分别发表了《反对不民主的上海市参议会》、《不要包办的市参议会》、《我们要求民主的选举》等文章,坚决反对不合民主、不代表民意的市参议会选举。
四月二十五日,为抗议物价飞涨,学生失学,教员失业,上海“小教联”、“中教研究会”等发动生活斗争,组织中小学教师一千五百人到教育局请愿。民进领导人分别发表文章,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争取生活权利的斗争。
这一系列的斗争,不仅用自己的行动向群众表明了民进的政治立场,而且也把上海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