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钰华,生于1965年10月、汉族、祖籍山东,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新疆区委会教育委员会主任、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等,为教育学原理硕士生导师,兼任新疆教育学会副会长、新疆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自治区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副主任;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孙钰华同志自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以来,一直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自觉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刻铭记民进会章,认真履行会员的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民进会员的人生价值。
积极建言献策 无愧于政协委员称号
孙钰华同志无愧于政协委员的光荣称号,认真履行参政议政义务,关注社情民意,结合工作与生活的实际,多观察勤思考,多访谈勤动笔,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提案,内容涉及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教育、“西部之光”人才管理、公务员素质、公共汽车交通等,近三年在自治区政协、沙依巴克区政协等多种场合共提出提案16件,均被立案办理,为有关部门的工作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她所关注的公交车问题等已经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体现。
孙钰华同志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2006年她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为特约教育督导员。
她积极承担组织管理工作。2005年下半年被任命为民进新疆区委会教育委员会主任,撰写了2005年工作计划并为2006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制定了工作计划,通过了教育委员会的工作细则,提高了教育委员会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她主持制定的2006年教育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一是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对自治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会员的兴趣及工作所及,将会员组成两个课题组,分别开展课题工作。其中,第二个调研题目被中国民主促进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确定为重点调研题目,由主委牛汝极领衔指导完成,教育委员会的参政议政工作得到了民进新疆区委会的肯定。
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近三年来,孙钰华同志积极参加民进新疆区委会及所在支部的各项活动,如新疆民办学校办学情况考察活动、民进60年大庆活动及教育委员会的各项活动等,同时积极参与活动的信息报道,撰写稿件向会刊投稿,参与交流,树立了民进会员的形象。
教书育人为本 恪守职业道德
孙钰华同志在本职工作中,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无论在教学岗位上还是在行政岗位上,都能够积极进取,以身示范,教学、科研两相兼顾,主持或参与多项各级各类课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面向中小学实践的第一线,与中小学校合作,兼任自治区校本教研专家组成员、新市区和天山区的课改指导专家,发挥专业所长提供服务,从开展校本课题、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足迹遍及全疆南北,以自己良好的工作业绩向社会展示了民进会员的良好形象,为增强了民主促进会的社会影响力尽了个人的绵薄之力。
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孙钰华同志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勇挑重担,积极创新,不断尝试新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先后承担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学》、《西方当代教育思潮》、《人力资源开发》等多门本科、研究生的课程,作为教学骨干,年年超额完成教学任务,曾连续三年评优。曾获学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三次,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奖一次。
孙钰华明确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对人的灵魂产生影响的工作,关系到培养的人的政治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在多年的实践中,,她始终以饱满的热情,理性的思维,敏锐的视角,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一些法律法规,有意识地将先进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同现实的政治、民族、文化、宗教等重大问题相结合,将三尺讲堂当作宣讲科教兴国思想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利阵地,为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她先后撰写了《邓小平教育战略思想与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和宗教影响》等文章和著作,在理论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兼任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市成教院、区高师培训中心、广播电视大学等多所大中专院校的教书育人任务;她积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在新市区和天山区作为课程改革专家参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合作,在自治区多个地区的多家单位进行讲座、咨询、课题指导等工作,她关心社会发展的实践问题,积极建言献策,2003年被沙区评为“提案先进个人”。
关注女性儿童 热心社会公益
孙钰华同志尽己所能,在女性就职、家庭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调研,撰写了《简论女大学生择业和指导问题》,在合适的机会介绍择业心理的有关知识,唤起教师学生的认识和思考,在新疆50年大庆之际,就家庭教育、农村妇女的优生优育教育等妇女发展中的迫切问题撰文,两篇获奖。在加强妇女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争取男性对女性工作的认同与配合,表明这一观点的《论幼儿教师的性别问题》一文荣获自治区幼儿教育一等奖,并发表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其和谐事关社会的稳定,由于历史的沉积等原因,教育孩子被视为是母亲的天职,但事实上,家庭教育更多地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左右着,致使儿童教育常常在无意中走进误区。为了端正家庭教育理念,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母亲科学地体现自身的价值,孙钰华利用业余时间多次走入幼儿园、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政府机关等进行讲学,在广播、电视里也留下了诚恳的声音,诸如,家庭中玩具的选择、早期读书指导、行为习惯指导、心理健康等系列节目的播出,在听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潜心于新疆民族教育比较研究
孙钰华肩挑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三副重担,在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条件下, 还撰写《论唐太宗的太子教育》、《论杨增新时期的新疆教育》、《国外高校德育方式的特点及启示》等论文十余篇,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大中专院校教材一部(撰写其中六章),并参与或主持课题若干。
她积极吸取新的研究成果,争取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较教育年会等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并在会上进行论文交流或者大会发言。先后在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自治区党校等国内高校学习培训,更新知识。在2004年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高级人才项目新疆首批四位成员之一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成效良好,获得导师的好评。她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10余项,诸如《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坚决抵制宗教对学校的渗透和影响 》,先后获学校、自治区教学优秀成果奖;《新疆多民族聚居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主要成员;《新疆多民族地区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研究》,国家教育十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民族教育比较研究》,国家教育十五规划课重点课题的核心成员等。
(责任编辑:张政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