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民进南昌市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标准地带领广大成员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良策、支实招 民进南昌市委会始终把抓好参政议政作为服务发展的最重要工作,集中全会的智慧和力量并借助外力,高水平地建言献策,使党派的提案、建议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实质性的推动作用。1996年至今,民进市委会在市政协大会提交集体提案78件,数量居全市各党派首位,特别是近三年,集体提案数量每年都占大会集体提案总数的1/3左右;会员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建议,每年均超过百件;近几年在“党委出题,党派调研,部门落实”的活动中,提交调研报告共10篇,这些提案和调研建议绝大部分得到很好采纳,市委会多次被市政协、省民进评为“优秀提案单位”和“参政议政先进集体”。 建言献策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了全市重大决策出台。针对南昌市职业教育特别是民办职教发展势头旺盛的情况,经深入调研,2004年6月向市委、市政府提交《打造职教名城,创响“学在南昌”》的调研报告,得到中共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高度重视,亲自批示,请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认真研究,做出工作部署。11月,南昌市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全面采纳了调研报告的建议。南昌市的“十一五”规划已确定把南昌“建设成区域性商贸、物流、职教中心”的目标,把“打造职教名城”真正转化为政府决策。2005年,南昌市委会开展的《“十一五”时期南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调研》得到市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3位领导批示,文化发展产业已纳入市“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针对南昌市属高校点多、规模小、实力差的情况,2000年、2002年市委会两次向市政协大会提出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地方高校的提案,并作大会发言,引起党政高度重视,专门为此召开会议研究,已于2002年决策整合4所学校资源,建设一所综合性地方高校,现该校占地1700亩的校园已在新城区建成,国家教育部已批准该校筹办“南昌科技大学”。 关注民生,情系发展,为维护群众利益和促进科学发展献良策。市委会2003年向市政协大会提交的《加大力度抓好社区再就业工作的建议》,2004年提交的《关于加强保护赣江水资源的建议》,2005年提交的《重视提高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建议》等提案,由于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和经济发展的质量,被确定为主席督办提案,分别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亲自督办,得到了很好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南昌市已建成再就业工作的社区服务网络,就业前培训、创业小额贷款等均走在同类城市前列。政府职能部门采纳提案意见,清除了在赣江中营业的几条餐饮船只,加强了对沿江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排放的治理,保护了市民饮用水源。市政府对全市工业园区的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对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提出了要求,并将纳入考核,强化了科学发展的导向。 二、扎实搞好社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办好事、出实力 多年不懈深入乡村,真心实意服务“三农” 。“三农”是国家发展大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民进南昌市委会把社会服务的重点牢牢锁定在服务“三农”上,做出了扎实的工作安排。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组织了下乡支农活动4-5次,最多的年份达到8次。由市委会领导牵头,深入市辖四县两区的乡镇和行政村,发挥我会在教科文卫方面的优势,开展送教下乡、送医疗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并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送到贫困乡村最需要的地方。 2000以来,组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到县乡开展讲习会、上优质示范课40余次,听讲师生8000余人次。组织会员中的正、副主任医师下乡义诊以及文化界会员送电影下乡8次,农村受益群众3000多人次。与此同时,持续开展“一个支部资助一名贫困生”活动,市委会领导带头捐助,基层组织和会员个人共资助贫困生100余人。联系旅美华人捐赠助学金,连续三年资助26名中小学生,其中15名高中生全部顺利考入大学。经多方筹措,向9所村小捐赠少儿新书9000余册,帮助建起校图书室;向10所村小捐赠广播电视设备3套,课桌椅1600余套,帮助其改善条件。市委会主要领导挂点帮扶深山区马口村,为其联系筹措修路、改水、校舍维修经费,与市林业局和村干部一起研究发展生产办法,在全市“十五”扶贫验收中,该村脱贫名列前茅。 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党派组织与社区、与乡村的共建服务。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统战部门关于民主党派要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作贡献的号召,创新社会服务方式,把它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在市、县区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与社区、与乡村共建服务基地活动。2005年,民进南昌市东湖区总支、西湖区总支,分别在东湖区榕门路社区、西湖区建设桥社区,建立了“共建和谐社区”党派服务基地,今年民进南昌市青山湖区总支又与该区罗家慈母村建立了“新农村建设服务基地”。总支开展的服务活动,包括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新村规划、消费维权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每季度集中活动和日常即时咨询服务相结合,不断探索有效服务形式。 发挥优势,招才引智,为本地发展作贡献 。 民进组织人才荟萃,十年来,市委会一直注重把视野拓展到全国和全省范围,引才引智为南昌服务。90年代,先后邀请南京、北京、杭州的知名教育专家来昌讲学,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2004年,又邀请著名人才专家、民进会员、北京大学肖鸣政教授来昌作“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强市战略”专题报告,市委分管副书记和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亲自到会,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500余人踊跃前来听讲,都反映深受启发。此外,还经常借助省属高校民进会员专家,就南昌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等作讲座、提建议,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 三、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为服务发展聚能量、增动力 民进南昌市委会注重在把握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突出一个重点,就是紧跟中共南昌市委的部署,团结和凝聚全体会员,与党政同心合力推动南昌发展崛起,尽心竭力为南昌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服务。 近五年来,持续开展 “关注市情、聚焦发展、争作贡献”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包括每年举办两次“新南昌,新发展”市情讲座,向会员宣传中共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南昌改革发展的最新成就;每年由市委会和各支部组织会员开展“看南昌,议发展”参观考察活动,参观工业园区、新城区、新景区,教育和激励会员自觉把自身工作与家乡崛起联系起来。在市委会的引导和南昌快速发展形势的鼓舞下,会员岗位建功、服务发展的热情空前迸发,创造了一系列优异成绩。500余名会员中,有180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19人次获全国荣誉称号,包括全国劳模1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和全国优秀教师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此外还有省市劳模10人,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有50多位会员获得国家和省级文化、教育、科技、农业、卫生专业奖项。 组织建设重在聚集优秀人士,培养造就一支参政为民的好队伍。在规范组织发展工作、吸引高素质人士入会的基础上,积极向市、县(区)党委,向部门、单位党组织举荐优秀人才。近五年,共有10位会员被党委提拔任命为正、副县级干部,16人提拔为科级干部。新任干部有副县(区)长2人,有市文化局、农业局、商贸委、接待办副局长、副主任共4人,大学中层正职2人、副职1人,市属学校副校长3人,市直医院副院长2人。同时,共有113位会员担任了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会员总数的22%。这一大批优秀成员获得了参政为民和建言献策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既能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又为党派集体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提供了许多便利,民进南昌市委会服务大局、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得以聚集更强的力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