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民进全国第一个县级支部主任:金海观

发布时间:2011-12-13
【字体:

  金海观,又名晓晚,浙江诸暨县人,1892年8月4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21年和1925年,先后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和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在校时亲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熏陶。东南大学毕业后,曾任河南第一师范、江苏第七师范、开封北仓女中、浙江第四中学、安徽第一女中等校教师,南京中央大学助教,中大附设实验学校校长,成都大学教授,中华书局编辑。1932年起任浙江湘湖师范校长。

  金海观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家,出色的乡村教育家,民主人士,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曾给 金海观题词:“爱国、民主的乡村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在担任湘湖师范校长25年的漫长岁月里,兢兢业业,艰苦朴实,任劳任怨,把湘湖师范办成一所具有时代特色、充分体现陶行知人民教育思想、驰誉全国的乡村师范学校,为乡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金海观认为:中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这些农民及他们的子女没有文化,愚昧落后,如果对他们施以基本教育,开通民智,提高文化,必然可以改善农村经济,以求乡村的繁荣。农民觉醒了,农村经济繁荣了,农村社会的改造和建设也就有条件了。农村社会好转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就会富强起来。湘湖师范是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母机”,是与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直接关联的教育,是为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培养师资的机关,是教育这条链中的中心环节,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幼儿教育,都与之息息相关。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师范学校校址必须选在农村,必须以招收农村青年为主体,应以小学和社教机关设施教导为依据,对毕业生应终生给予关怀和辅导。

  1932年2月,金海观出任湘湖师范第六任校长。湘师是浙江省立的乡村师范,是陶行知先生帮助办起来的。金海观在总结湘师办学的基础上,延聘优秀教师,提高教育质量,实行“工学制”;他在湘湖周围创办了许多中心小学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并推行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让小先生参加农村扫盲工作,普及农村义务教育;他把湘湖石岩村划为社会教育实验区,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打成一片,还在石岩村建立湘湖医院,为当地农民解除疾病痛苦。

  1931年1月,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全面展开,中国第十九路军奋战抗击日军进攻上海。金海观到湘师后,即在学校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领导与教育学生抗日救国。随着国难的日益深重,为了与省及杭州抗敌后援会在行动上取得一致,湘师也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印发宣传纲要,进行国难宣传。“九.一八”这天,金海观亲率学生到萧山县城宣传和劝募,募得的钱物慰劳抗日的伤兵。

  1937年上半年,教育部来信邀请金海观到贵州省担任国立贵州中学校务委员,金海观婉言谢绝了邀请,他不会在国难当头的时候离开湘师躲到云贵高原。这年的11月,日寇即将占领杭州,湘师被迫撤出萧山湘湖,往浙南山区方向迁移。在迁校途中,金海观创造了“战时教育”法:各科要联系战时实际精简课程,每天上午教学,下午分别按戏剧、歌咏、救护、国术和农工生产五种形式进行强化特种训练。金海观要求学校的“湘湖剧社”面向社会,为抗日救亡作出贡献,剧社后改名为“醒民剧团”,排演了《布袋队》、《放下你的鞭子》、《流亡三部曲》、《活捉日本鬼》、《捉拿大汉奸》等剧本,每到一处就举行公演,极大地鼓舞城乡群众的抗战激情。湘师同时还大办战时农村民众夜校,在丽水创建了古市经济实验区,用建教合一的方式,培养农村干部,逐步使农村经济繁荣起来。在七次迁校的八年中,金海观领导的湘湖师范历尽艰辛,不仅维护了学校的延续与发展,而且创新了许多办学思路和教育方法,被誉为浙东实施抗战教育的模范学校。

  对于学生爱国民主运动,金海观总是竭力支持。在他任校长期间,遇到进步学生被反动派逮捕入狱,就千方百计进行营救。在抗战时期,他支持学生奔赴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鼓励校内进步师生参加金萧支队和四明山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湘师约有三分之一学生参加了革命队伍。湘湖师范成为革命的摇篮。

  金海观一贯重视各种教育法的研究和运用。1952年起,他带领全校师生开始对苏联凯洛夫《教育学》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联系教学实际,注重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从此,各学科的教材教法,从过去由教育老师包办转到了各学科老师自己手里。“教学法”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解放初,各种政治运动、政治学习活动接连不断,金海观非常重视学习,作为改造自身思想、改造世界观的契机,并抽出时间参加了为期两个月杭州革大学习。1950年3月,金海观作为教育界的代表参加了萧山县各界代表首届一次会议,1951年被选为萧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席,1954年8月被当选为 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

  1952年8月,金海观经祝其乐与童友三二位介绍加入民进。参加民进后,金海观马上在萧山教育界、医卫界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成为民进全国第一个县级支部主 任。19536 ,金海观出席民进三届四中全会,听取了民进中央主席马叙伦《积极参加国家建设 ,为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而努力》的报告。1957 12月,民进浙江省筹备委员会成立,金海观被民进中央指定为筹委会成员、专职秘书长。

  一个乡村师范教育专家要去从事一个新的陌生的工作,金海观确实有点想法,不过他是一个非常顾全大局的人,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党的工作。为了建立民进省委会和推动全省地方组织的发展,金海观到杭后,马不停蹄地到湖州、嘉兴、金华、绍兴等地了解情况,发展会员,建立了民进湖州小组和嘉兴小组。

  1957年5月,金海观去上海参加了民进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工作经验交流会,回杭后传达了民进中央副主席林汉达在全会上上开展大鸣大放、帮助党搞好整风的讲话精神。一向实事求是、踏实工作的金海观在民进整风会议上动员民进会员要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宗旨,畅所欲言,发挥民主党派应有的作用,自己带头向党提了些意见,不料,几句“校长有职无权”、“教师生活太苦”、“干部虚伪浮夸风盛行”的忠言,结果在6月份民进开展的反右活动中受到批判,被划为右派。1958年1月后,金海观被撤销了民进中央候补委员和民进浙江省筹委会秘书长的职务,工资从行政13级降为15级,在民进机关干些勤杂工的事务。

  金海观是个惜时如金、喜欢勤劳工作的人,如今整天干些杂活,是在“坐糜公帑”,内心惭愧,他多次要求再分配点合适的工作做做。1961年7月,金海观借调入省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办公室,参与征集、整理、编辑出版《浙江文史资料》。金海观当过中华书局编辑,曾与他人合编过《中华辞典》,编辑工作自然得身应手。他非常珍惜这次工作机会,精力充沛,从不迟到早退,终日埋首案头,工作极其仔细认真。与金海观一起共事的曹湘渠、蔡一鸣、李士豪等11位工作人员,无不敬佩他的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

  1966年“文革”的灾难又再一次降临到金海观头上。萧山湘湖师范的造反派把年愈七旬、肝脏有病、又患高血压的金海观从杭州弄到萧山批斗,勒令终日写检查,交代旧湘师的“罪恶面貌”。没完没了的批判、挂牌游斗使金海观的身心受到很大伤害,他的肝病加剧了,1971年6月16日,金海观不幸因肝癌而逝世。

  粉碎“四人帮”后,中共浙江省委将被错划成右派的金海观在政治上彻底给予平反、改正,恢复名誉。1980年6月7日,省政协和省各民主党派联合为金海观等错划成右派的八名民主爱国人士举行追悼会,省委会主委陈礼节致悼词。1987年金海观九十诞辰、1997年金海观百年诞辰时,民进浙江省委会等有关单位两次隆重举行纪念会,缅怀这位乡村师范教育家。

  金海观曾担任民进中央四届候补委员、省筹委会委员、秘书长,民进杭州市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浙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政协浙江省一届委员、常委。

                                          (责任编辑:戴海荣)

作者:陈 军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