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凛然的骨科学专家李天助
1947年,大规模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后,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爱国学生。1946年底,美国兵在北平强奸了女大学生,激起全国性的抗暴运动。消息传到杭州,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组织成立了 “抗暴委员会”,领导罢课游行。于子三被选为浙大学生自治会代表会主席,又选为罢课执行委员会主席。1947年10月26日凌晨,于子三与浙大校友黄世民、陈建新、汪敬羞4人被军警特务秘密逮捕。10月29日下午6时20分,于子三被杀害在保安司令部监狱。 反动当局为造谣惑众,散布谣言说是于子三是用玻璃片割喉“畏罪自杀”。
浙大校长竺可桢得知于子三被害的噩耗,惊愕、气愤、痛心,他立即带上校医务室主任李天助等人 到保安司令部监狱察看究竟。校医李天助仔细检查了尸体,喉管正中偏左有一个洞,宽约二公分,伤口深一寸半,似为钝器所刺,大血管被割破,但没有大喷血迹象,而是在颈部后侧淌了大片的血,死者手上并没有为大喷血所染。这表明割破血管并非致死原因,而是在人死后才割破血管。他发现在臀部尾椎左上方,有一快紫色皮伤,约铜板样大小,中心部位有一个针孔样的红点,疑是电刑所致。 李天助肯定,于子三之死系他杀。国民党当局生怕验尸结果被宣传出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沈鸿烈的秘书长雷法章派人通知李天助:你不要随便说话! 李天助不听他那一套,在校长的支持下,毅然在新闻发布会上,以权威身份着重向社会说明于子三烈士是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而非“自杀”的事实,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大无畏气概。李天助的证词,激起了广大师生和市民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更加痛恨,在社会上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又一次热潮。
这位浙大校医李天助后来就成为浙江民进的老一辈领导人。李天助(1910~1997),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1952年9月经陈礼节、王历耕介绍加入民进,曾担任民进浙江省委会二、三届副主委,四、五届名誉副主委,浙江省政协四、五、六届常委。他一身正直, 正气凛然,是民主爱国运动的勇士。
李天助祖籍浙江金华,家境贫寒,靠半工半读念完中学大学。国内军阀的连年混乱,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李天助从小就意识到:帝国主义和军阀不打倒,中国老百姓就没好日子过!这种爱国激情使李天助从小产生参军杀敌的念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接着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侵略战争,27岁的李天助当时在安徽 弋矶山医院当外科医师,每天有大批的伤员从前方被除送到医院。国民党政府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同时还竭力限制人民支援上海抗战的军队,李天助义愤填膺:我何不参加军队直接为伤病员服务,为抗日、驱倭贡献力量?这年12月,血气方刚的李天助怀着保国之心,毅然到军队医院,在长沙加入了由 孙立人将军率领的缉私总队总医院,先后任军政部第一陆军医院中校军医、上校院长。194 1年10月,该部队改编为新38师,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支部队,并于1942年初向西撤到印度。日军打到缅甸后,部队又开赴缅甸对日作战,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但在这次战役中,由于被切断后路,医院与部队失去联系,李天助只得带领医院全部官兵,撤回国内。
抗日战争的爆发,迫使国内许多大中学校西迁,浙江大学也内迁到湄潭县,李天助的妻子贺绣君是浙大附中的校医,也随学校到了这里。 1942年6月,从缅甸归来的李天助到了贵州湄潭县探望妻子。此时湄潭县正好发生疫病,麻疹、百日咳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本想好好休整一下的李天助坐不住了,他主动地与妻子一起,投入了抗疫治病之中。当时师生们因营养缺乏,多患浮肿病、夜盲症、脚气病,李天助就推行食谱疗法,嘱咐食堂科学掺吃杂粮、米糠、胡萝卜和野菜,还自己带头上山采野刺梨,补充维生素,阻遏营养缺乏症的蔓延。借助简陋的医疗设备,他以精湛的战地医术为师生施行多项外科手术,被誉为浙大师生的“保护神”。李天助的热情和高明的医术,受到了师生的称赞,在浙大校长竺可桢和教授们多次挽留下,李天助不再回到部队医院,安心在浙江大学医务室工作。
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战场上急需战地医疗队,时任杭州市红十字会长、民进杭州市筹备组副组长的陈礼节发起组织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大队,号召民进会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李天助当时是民进所联系的人士,又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他听说此事后,第一个报名参加手术队。1951年 6月,李天助带领抗美援朝医疗大队第二手术队,到了华东军区第十五野战医院 。欢迎大会上,参加欢迎会的许多伤员都是用担架抬来的,不少战士连手脚都没有了,强烈的感受使李天助难受万分,他激动无比地说:我们手术队是受浙江省二千多万人民的委托,为我们最可爱的人来服务的,你们为邻邦朝鲜、为保卫新中国作出了最大的牺牲,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在半年的服务期内,他们治疗过五次战役的志愿军伤病员,手术队的全体同志在李天助带领下,日以继夜地工作。为解除军伤病员的痛苦, 根据野战医院的特点,李天助推广了医疗新技术,如组织疗法、封闭疗法和睡眠疗法,特别在灼热神经治疗中,采用手术疗法和组织疗法,收到满意的效果。服务期结束,他又继续要求延长,只因组织早有安排,没有如偿所愿。这次战地服务,李天助荣获二等功 。
在野战军医院,李天助接触到的伤病员都是失臂少腿的,医生的强烈责任感驱使他掌握一门新的骨科技术。回地方 到浙医二院工作,他参与组建浙医二院骨科,任浙江医科大学骨科教授;在浙医二院,他当过医务室主任、骨科副主任、主任、主任医师、医院办公室主任等职。
1965年6月,遵照毛主席“六·二六”指示,李天助带领20多名医务人员到永康县溪岸人民公社落户。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数以万计的农民兄弟闻悉省城里来了名医,都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面对 40多个公社众多农民弟兄姐妹的病苦,李天助不分昼夜,与全队同志一起完成1000 多例大小手术,矫正了52名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李天助教授是浙江省著名的骨科专家,他治学严谨,医术高超,医德医风高尚,是一位受人敬重的医学界老前辈。 但他从不以专家自居。在浙医二院骨科门诊看病时,由于病人多,即使下班时间到了但他不下班,经常看完病人再回家。他还经常在家里接待病人,从不计报酬。不论职位高低,他都一样对待,且对贫苦的工人农民给予更多的关心,耐心地解释。几十年来,得到过他医治的病人数不胜数,有口皆碑。 由于他的突出贡献,1992年10 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87年1月,年近八旬的李天助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在政治上的宿愿。然而在这之前,他已经是一位有着36年会龄的民进老会员了,他在统一战线的大家庭里,为党的统一战线,为民进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对此他乐呵呵地说:“我是一位老民进会员,新党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年近古稀的李天助,精神焕发为逊当年。他当时还在浙医二院担负医院行政管理和医疗业务工作,在他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十分热心于统一战线事业。民进刚恢复工作时,百废待兴,事多人少。为了民进,他倾注了不少精力和心血,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介绍民进的光荣历史。1983年他患重病躺在病床上,还紧握着看望他的同志的手,念念不忘地讲统战、讲民进,在病床上他以颤抖的手执笔写长信宣传统战工作。为了开展民进的工作,李天助的足迹跑遍宁波、温州、金华、绍兴等地。他的思想作风深为群众所感动,有一位同志说象李老这样的热情细致的思想工作真是做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李天助的努力工作下,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和骨干积极分子加入了民进(如当过民进浙江省委会主要领导人的毛昭晰、丁德云都是李天助介绍引进的),一批新的地方组织全都建立起来。民进事业的兴旺发达,这其中就有李天助的一份功劳。
李天助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连续在浙江省政协当了三届常委,同时又在省政协担任学习委员会主任、中心学习组组长,浙江省运动医学会会长。为了祖国的现代化,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2000年人人达到保健目标,李天助不顾年高体衰,不遗余力的去各地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与 建议。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李天助曾说过这么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是共产党引我走上一条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道路。作为知识分子只有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信念。这个信念我一直没有动摇过,我参加民进,热心于民进工作也是受这一信念支配。现在,我们要更加坚定共产党领导的信念,自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共产党的诤友、战友,为把中国建设得繁荣富强而奋斗到底。”这就是一位在新旧社会生活了一半的老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是他获得一切成功的力量源泉。
(责任编辑:戴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