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民进先驱王绍鏊(一)

发布时间:2012-02-27
【字体:

  敌营设耳目太湖燃烽火

  全面抗战开始后,党对隐蔽战线的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加紧发展关系,打入敌营,以获取更多的情报。这项任务,王绍鏊干得很出色。有一位当年曾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任职的老友阮先生,对财政和盐务管理很有造诣。他因不满蒋介石,抗战前曾一度赋闲。王绍鏊和他相知很深,趁机介绍他读马列以及有关中国革命的著作。1938年春天,经党组织批准,由王绍鏊介绍他入党,正巧,此时华中汉奸维新政权粉墨登场,原是北洋官僚的梁鸿志来拉阮先生下水。他通过王绍鏊报告了组织,上级指示他大胆打进去,于是阮先生在伪财政部当上了盐务署长,他利用这一身份,为党不断提供情报,筹措经费,还安插自己人打入敌营,如浙西的盐务局长即是经他安插的与我方有关人员。可惜的是抗战胜利后,这位可敬的阮先生在转移到苏北淮阴途中不幸去世,他对抗战的贡献至今不为人所知。当时另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扩大党的外围力量和组织。其中包括华东人民武装抗日救国会(简称武抗),它由宋庆龄等联名发起,实际上属于上海八路军办事处(简称八办)和特科系统领导。一天,徐强通知王绍鏊,八办决定让他参加武抗的领导,王绍鏊欣然接受。因他是上海斜桥吴江同乡会的常客,对苏南乡亲的抗日热情以及当地上层人士的动态十分了解,还和毛啸岑、黄岳麓、沈立群等地方绅士有来往。这些人想在当地拉武装,他请示组织后输送了一批已加入武抗的革命青年参加进去,其中有丁秉仁等。丁秉仁联合其他抗日同志,在吴江的太湖河网一带,从地方杂牌军中拉出了一支数十人的小武装,组织了吴江第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战,袭击日伪军,搞得很有声势。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和内部出了叛徒,部队骨干在开会时遭到围歼,队伍被打散,丁秉仁牺牲。八办副主任刘少文从安全考虑,建议他暂时离开上海到香港工作,王绍鏊坚决服从了组织决定。

  掩护“老太爷”家中成据点

  1940年春节过后,王绍鏊离别家人乘船到香港,第一次见到了潘汉年。潘汉年的名字早有耳闻,当下真有相见恨晚之感。潘汉年待人亲切又不失原则,指示王绍鏊先做情报转递工作,并叮嘱他要适应变化的环境,说:“这里和上海又不同,一言一行要符合身份”,于是王绍鏊化名王钧,用通信中藏头诗的办法和上海传递情报。因不承担直接责任和其他同志联系,他稍有空闲就自学俄语,补习英语,教授日语,为担负更多的任务作准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准备进攻香港。一天,王绍鏊接到组织通知:除替换衫裤外任何东西都不要带,立即过海。他忍痛丢弃了从民国元年开始记录的大事日记,隐避到九龙湾仔道的一间小木屋里。来年开春,一个自称叶文津的神秘人物从上海奉潘汉年指示来见王绍鏊,他说潘汉年已用“重庆朋友老颜”的名义,通过袁殊与上海的日本岩井公馆建立了联系,让王绍鏊以“老颜代表”的身份,到香港日本领事馆找一个叫小泉的人。经小泉之手,王绍鏊等弄到了前往上海的船票。他上船时发现同行的还有两三位老气横秋的人,接头后才晓得其中之一就是党内有名的“老太爷”。“老太爷”真名叫张唯一,是党派往上海加强地下工作的。他们同船到达上海后,张唯一便隐避在复兴中路合群坊王绍鏊家中。于是,这所普通的民宅便成为党的秘密活动据点。史永、刘人寿、黄景荷、侯德华等常来此汇报工作和交流情报。掩护党的领导和机关,成为王绍鏊甚至包括家人的重要使命。同时,王绍鏊还扮演着另一神秘角色。潘汉年需要有一个人代表他定期和日本特务头子岩井会面。王绍鏊精通日语和日本国情,又年长颇有资历,潘就将这样一个任务交给了他。实际上,这项任务并不轻松。王绍鏊每次去会面,不仅要满嘴“哈咿、哈咿”地装出谦卑恭敬的样子,讲一些颂扬“王道乐土”的话,还要挖空心思编一些所谓“情报”去应付对方。他后来在《自传》中说:“每次和日本人谈话,都要搜索枯肠才行,以争取他们的信任。”而岩井口中透露出来的有价值的情报,他则必须立即整理上报党组织。半年之后,潘汉年考虑到王绍鏊已承担的掩护“老太爷”和机关的责任重大,就调派别的同志接替了这一工作。潘汉年和岩井的联系,后来成为潘蒙冤的一大“罪行”。其实,当时的真实情况在王绍鏊写于建国初期的《自传》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王绍鏊不避艰险,忘我工作。日本著名的反战人士中西功等被捕,一些和他们并肩作战的中共党员或牺牲或入狱。王绍鏊奉命救援入狱的倪之璞、金若望等。他找到原北洋财政总长李思浩担保营救倪出狱,又找上海名中医蔡禹门为关在南市监狱的金若望治疗。金因受刑而瘫痪的下肢,终于恢复知觉能行走了。“老太爷”在他家中接延安指示需再建一部电台,请他物色一位可靠的技术人员。王绍鏊找到了交通大学毕业生陈鲲。陈爱国心强,技术水平高,很快就将两台收音机拼装成一部收发报机,和苏北接上了联系。在日伪杀人如麻的“夜上海”,王绍鏊这些活动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当年地下工作者的生活极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费。一位担任交通的陈雨苍,曾于1942年严冬时分和妻儿来看望王绍鏊。因见他饥寒交加,身无分文,王绍鏊夫人当即脱下身上寒衣给他妻儿。王将情况报告组织请求救济。待到下周去他家探视时,陈妻哭诉丈夫已病饿而死了。王绍鏊往年每忆及此事总止不住流泪,一再对身边同志说:“要艰苦奋斗,不要忘记胜利来之不易啊!”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