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民进先驱王绍鏊(二)

发布时间:2012-02-27
【字体:

  沪上聚名流发起“民进会

  八年抗战终于胜利了,王绍鏊在家中与好友们兴奋得举杯庆贺。谈起未来,他因对蒋介石早有了解,一开口便语惊四座:“蒋一旦还都,肯定还是要重演独裁那一套。”1945年冬天,“老太爷”张唯一撤离上海不久,地下党又一领导人张执一约王绍鏊谈话。他向组织汇报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认为要加紧展开民主运动。他的建议得到了张执一的肯定。实际上,那些天和王绍鏊在一起小酌的朋友,大多是进步人士。其中有三层关系:一是同住合群坊的邻居如张纪元、梅达君、赵朴初、林汉达等,因彼此住的近,差不多每晚都到19号张纪元家聚谈。另一层是潘子欣、曹洪翥、冯少山、谢仁冰等。他们的社会背景不同,有工商界人士,有文教界学者,有的还和帮会人员有交往,但都正直爱国,反对蒋介石和流氓恶势力。王绍鏊与他们常在北京西路广和居聚谈。再一层便是朱绍文、蔡禹门等沪上名医。王家世代习医,所以和这些老人交厚。他年轻时体弱,故长期练杨式太极拳和剑术,后来为了防身,他拄的手杖里就藏着一柄利剑。王绍鏊在这三个圈子里走动,当时聚谈的中心话题是胜利后先民主还是先“统一”。所谓先民主,就是各党各派共商国是;所谓先“统一”,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王绍鏊说,如果是没有民主的“统一”,只能是蒋家独裁。他被推举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家前途的《意见书》,以征求更多人士的意见。老友谢仁冰和马叙伦交厚,将《意见书》拿给马看。马读罢连声问:“谁人起草的?”谢答:“王绍鏊。”马即请谢邀王相见。两人一谈即合,于是在《意见书》上共同具名。马叙伦以北大名教授、五四运动支持人而享誉一时。同他常来往的有周建人、郑振铎、许广平、柯灵、李平心、傅雷等。这样,两股力量汇合起来,声势就更大了。他们一连在八仙桥青年会等处举行了几次联合座谈,并着手成立一个永久性组织。王绍鏊将这些情况都向组织作了汇报。张执一指示他协助马叙老把这个组织建立起来。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的中国科学社宣告成立,并发表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朋友们都知道,这篇宣言除文尾所加的口号外,基本上是以王绍鏊的《意见书》为蓝本经过讨论修改而成的。民进建立后,王绍鏊当选为常务理事,成为爱国民主运动中的“中坚人物”。

  可敬老战士身殁名未彰

  1946年6月,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形势严峻。上海人民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下,组织了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赴南京请愿。6月23日,在上海北火车站举行群众大会,欢送马叙伦等一行到南京呼吁和平。那天,王绍鏊和陶行知、周建人、吴晗、林汉达等一起走在队伍前列。特务在南京制造了殴打请愿代表的“下关事件”后,王绍鏊又联合各界人士、团体发表声明,抗议国民党当局的暴行。令王绍鏊难忘的是,1946年10月6日,上海人民在静安寺公祭李公朴、闻一多二烈士。王绍鏊作为民进领导人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这天,周恩来代表中共代表团前来祭奠。祭毕,他与王绍鏊等人亲切握手。尽管是在国统区,不便以真实身份交谈,但从周恩来亲切的目光中,他深深地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国民党悍然决定1946年底召开一党把持的“国民大会”,上海民进等十一个团体发表了《对一党宪法的联合声明》,坚决反对伪国大。在民建召开的大会上,王绍鏊应邀演讲,他以自己十年参与国会的亲身经历,揭露这次伪国大的欺骗性。讲到痛切处,不禁声泪俱下。这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称民进是“共党暴乱的工具”,王绍鏊也上了黑名单。党组织及时通知他转移,于是,他第二次乘轮船由上海避往香港。在香港,王绍鏊会见了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马寅初、马叙伦、柳亚子等新老朋友,畅谈关于建设新中国的设想。1948年11月,他由潘汉年等安排乘船北上大连,经沈阳抵达北平,出席了筹建新中国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会后,他担任了财政部副部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以共产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却从不对人提起自己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过的贡献。1970年3月31日,这位党的忠诚战士在北京逝世。家属是在清理他的遗物时,才发现了他亲笔写的自传和党员思想小结。

作者: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