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结“缘”人生(下)

发布时间:2012-06-19
来源:《楚帆》
【字体:

  1957年4月,赵朴初赴锡兰出席了世佛联理事会,与锡兰佛教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1957年,有的日本朋友向赵朴初提起,说鉴真和尚逝世到1963年就是1200周年了,是不是要纪念一下?赵朴初想到,这是做好中日友好工作的一个好题目呀!从这年起,赵朴初就开始着手联络日本佛教界和文化界,发起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活动。

  1963年,赵朴初专门访问了扬州法净寺,旧名大明寺,是鉴真和尚传经讲学之地。恰好有日本友人索诗,他挥笔写了《梦扬州》表达对这位唐代高僧的景仰和中日世代友好的良好愿望:

  暮天开,望片云江上飞来。振衣蜀岗,千古高踪长怀。当年舍身弘道,涉风涛远渡蓬莱。奈良代,昭提寺,风流懿矣休哉!

  两国宗师共推,算诗酒欧苏,只合追陪。明月扬州,多少雄姿英才!东风换却芜城面,报群功挹注江淮。排险阻,津梁重任,留与吾侪。

  赵朴初亲自担任了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筹备委员会主任。

  这年10月4日,首都佛教界、文化界、医学界在政协礼堂隆重集会,召开了 纪念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发扬光大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大会,赵朴初在会上做了《古代中日文化和友谊的伟大传播者鉴真大师》的讲话。日本方面也专门派来了以金刚秀一法师为首的佛教代表团和安藤更生为首的文化界代表团,受到郭沫若副委员长的接见。会后还发表了《中国日本佛教徒共同声明》。

  纪念鉴真和尚的活动从1963年一直持续到1964年。以至日本产生了一个特定的名词叫鉴真年间。这期间,赵朴初曾10多次率团赴日参加了各种活动,日方也多次组团来到我国,形成了中日友好的一个高潮。

  1964年,赵朴初还组织开展纪念玄奘法师逝世1300周年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周边各界的睦邻友好关系。

  十年浩劫使中国佛教遭到极大的冲击,几乎濒临灭绝的边缘。

  1978年4月,以赵朴初为团长的中国佛教友好访问团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周的访问,这是 文革后中国佛教友好代表团第一次组团访日。25日,赵朴初首次到奈良唐招提寺参拜了自己非常崇敬的鉴真大师。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赵朴初在大师墓前叩顶礼。这是故国的亲人第一次来参拜鉴真墓,如果大师天上有灵,定当为之欣慰。赵朴初在参拜时,掉了一颗牙齿,日本同仁将这枚牙齿就埋在大师的墓旁,以永久陪伴大师。唐招提寺81世长老森本孝顺提出自己多年的夙愿,就是希望大师座像能回国探亲,进一步加深中日友谊。赵朴初十分支持,表示一定要尽早促成此事。这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为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访日,第二天就到唐招提寺瞻仰鉴真大师像,森本长老也向邓小平提到这件事,邓小平表示非常欢迎。那时,落实宗教政策工作才刚刚开始,赵朴初为鉴真座像探亲之事,于1978、1979年两次到江苏,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恢复了灵谷寺、定慧寺、大明寺。

  1979年8月,以赵朴初为团长、丁光训为副团长的中国宗教代表团还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出席了第 届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会上,赵朴初当选为世宗和 副主席。

  1980年4月,鉴真大师离开祖国1200多年后就要回到故乡探亲了。赵朴初亲自负责这件事,到机场迎接,并和森本孝顺长老共同护侍鉴真大师像抵扬州。19日上午,赵朴初、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和中外三百多名记者出席了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展览开幕式。这天,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文章,认为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必将鼓舞人们发扬鉴真及其弟子荣睿、普照的献身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事业做出不懈努力。10天后,邓颖超出席了鉴真大师像在北京展览开幕式,主持剪彩仪式。鉴真大师像相继在北京博物馆、法源寺供人瞻仰,46天之后平安回到唐招提寺。

  1980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赵朴初当选为会长。

  1981年,为了表彰赵朴初推进中日友好、弘扬佛教所做出的成绩,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他 传道功劳奖,日本佛教研究大学同时授予他名誉博士称号。日本有赠送贺礼的习俗,尽管赵朴初有言在先,免去送红包相贺,但日本朋友还是送来了一个个红包,奖金连同贺礼208万日元。1985年,他又获得庭野和平奖,奖金2000万日元。当年非洲大陆发生严重旱灾,赵朴初从中取出人民币2万元以赈灾民。这些钱他都分文未动,后来全部交给了中国佛协财会,用于救济灾难、发展佛教文化。

  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适逢中国佛教协会成立30周年。在这次会议上,赵朴初做了《中国佛教协会十年》的报告,在报告中,赵朴初明确指出:我认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我们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是赵朴初所提出的著名的佛教口号。对此,他曾做过解释:我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时说了两句话、八个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庄严 ,包含美丽、美化、净化、干净、繁荣、文明、昌盛等意思,庄严国土就是要让国家美丽、干净、繁荣昌盛;利乐有情,就是使他们得到正当的利益和快乐、安乐。用现在的话来解释,就是净化、美化我们的国土,让我们的大众得到利益和快乐。庄严,又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物质的庄严,另一方面是精神的庄严 ……

  这次会议本着人间佛教 积极进取的精神,将中国佛协今后的任务定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团结各族佛教徒,发扬优良传统,为开创佛教徒为四化建设、祖国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服务的新局面而勇猛精进。

  这次会议正式将人间佛教 思想定为中国佛教协会的指导思想,强调人间佛教 思想的普遍意义,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也是在1983年,赵朴初在全国政协第六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国管局根据国家领导人的待遇,提出要为赵朴初换房、换车和配备警卫人员,但都被赵朴初谢绝了。直到赵朴初离开人世,他一直住在南小栓胡同一幢很旧的四合院里,过着甚至比普通百姓还要简单得多的生活。

  以赵朴初为首的新一届中国佛协,高擎人间佛教这面大旗,引导中国佛教走上复兴之路。赵朴初个人更是不顾年高体弱,奔波于国内国外。赵朴初十分关注保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围绕这一问题,他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和有关会议上发言,上书国家领导人,参加有关宗教工作决策性问题的协商 ,反映情况,陈述意见,提出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采纳。如他对《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涉及宗教的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他提出佛道教寺观在政府行政领导下由僧道人员管理的体制等,受到中央的重视和采纳。他还就批判宗教神学 宗教鸦片论宗教五性论等发表理论文章,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1993年9月28日,赵朴初应邀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纪念日中友好交流与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的大会。会上,赵朴初正式提出了建立中日韩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构想。这也是赵朴初最后一次访日,据统计,赵朴初一生中出访日本共十七次,在京接待的日本朋友不计其数。由他和日本友人所系的这条中日之间的金锁链,必将永远闪耀着光芒。

  赵朴初还从文化的角度将佛教与当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他指出,佛教文化是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由于《现代佛学》月刊已停办16年,1980年,在赵朴初的提议下,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更名《法音》开始发行。1987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在北京广济寺正式成立,赵朴初出席了成立大会。九十年代初,赵朴初还创办了一份公开发行的刊物《佛教文化》,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赵朴初所著《佛教常识答问》,于五十代就开始撰写,因世务冗忙,时作时辍。他把佛教深刻的学说,努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回答。对于缘起性空的解说,得到了正果法师赞扬,说他把缘起学说讲透了,讲活了。虽然这本书不过200页,8万多字,但它的影响却不小。发行了几十万册,并且有了日译本、英译本和韩文本。

  从1978年到1993年,在赵朴初个人努力下,并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和过问,全国160多处重要寺观移交佛道教管理。许多僧人回到了寺院,一批冤假错案得到彻底平反,佛教事业进入全面恢复时期。佛教自身建设也得到加强,制定了《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和《汉传佛教寺庙共住规约通则》,对汉传佛教寺院的任务、体制、丛林制度、僧团组织、常住规约做了规定,对加强寺院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培养人才,中国佛学院和一大批地方佛教院校相继开办,办学条件有很大的改善,还送出了一批学僧出国进修,积极发展了同台、港、澳佛教界的联谊工作,与世界各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活动空前活跃。

  1994年7月,为了加强我国宗教界和世界宗教界的友好交往,赵朴初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倡议,以中国五大宗教领导人名义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并亲任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是与世宗和 亚宗和相联系的组织,其宗旨是加强我国各宗教团体及其信徒维护和参与世界和平事业,发展同世界各宗教和平组织及其有关人士的友好往来,共同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每年,在赵朴初的领导下,中宗和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加强与世宗和 亚宗和的交往。

  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佛像——无锡灵山大佛就是在赵朴初的直接关心下建设成功的。1994年,赵朴初两度到无锡小灵山视察,落实建设灵山大佛有关工作。赵朴初在大佛建造工程签约仪式上高瞻远嘱地说:就全国而言,东、西、南、北、中,除了东方之外,其余都已有了一尊大佛,那就是北方——山西大同的云冈大佛,中原——河南洛阳的龙门大佛,西方——四川乐山的乐山大佛,南方——香港大屿山的天坛大佛。现在,在无锡建造的灵山大佛就是东方大佛。这一下,五方大佛都齐了。灵山大佛背倚小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南望太湖,尽揽湖山之胜。大佛通高98米,佛体高达79米,莲花座高达9米,全部采用锡青铜材料铸成,总用铜量达700余吨,是当代青铜露天大佛造像艺术的又一杰作。1997年11月15日,赵朴初带病亲赴大佛开光大典。同年10月30日,海天佛国普陀山也欣逢盛世,南海观音露天铜像落成开光,赵朴初欣然为之题字南海观音

  1995年8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日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赵朴初提出由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出面组织,倡导五大宗教以各自的宗教仪式,在8月15日这一天,共同举行世界和平祈祷活动。这是五大宗教在一个重大政治活动中第一次自觉的联合行动。赵朴初代表中国宗教界向全世界发表《中国宗教界和平文告》。这一活动反应强烈,影响深远。

  1995年,首届中、日、韩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三国佛教界代表105人出席了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亲切地接见了三国代表。

  1997年,香港就要回归了,赵朴初的心情非常高兴。从一个多月前开始,他就每天抄录一遍林则徐的焚鸦片词,并在落款处写上离香港回归第几天。他在抄录林则徐焚鸦片词时,也作诗一首,表达对香港回归的喜悦之情:

  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

  贩毒蕃航,收向天边去。

  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

  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

  7月1日,他组织中国佛教协会在广济寺举办了回归祈福法会,又组织在京理事召开了喜迎香港回归座谈会。

  应香港佛教徒的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从1999年开始,将每年佛陀诞辰日作为公共假日。1999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初八是第一个公众假日,香港佛教联合会为了庆祝这一日子,专门派出代表团到京,请求迎奉佛牙舍利到港,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批准。长期住院的赵朴初按照自己的身体状况,绝对不宜长途旅行,更不适宜坐飞机,但为了国家的事业,为了香港的繁荣稳定,他毅然决定亲自奉送佛牙去香港。5月22日,香港佛教界迎请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瞻礼大会在香港隆重举行。赵朴初与董建华、姜恩柱、叶小文等人同时按下电钮,为瞻礼大会亮灯。从香港回来,赵朴初再次住进了医院,直到离开人世。

  赵朴初经常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时局的看法,呈送毛主席审阅,如著名的《某公三哭》就受到毛主席的好评,而且这个标题也是毛主席添加的。毛主席去世后,他立即写下了《毛主席挽诗》,诗中有句忽播哀音震四方,人间方望晚晴长。悲逾夫父嗟无怙。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崇敬和悼念。

  周总理与赵朴初交往深厚,是对赵朴初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周总理非常赞赏他的才华,还介绍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尽管周总理是前辈,却一直亲切称呼他为赵朴老 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成立报告送总理审阅时,总理却将 管理两个字划掉了。赵朴初常将这件事说给下属听,让他们理解总理对宗教事务的重视。文革期间,周总理也给了他极大的保护。此时的周总理,力撑危局,忍受着各种明枪暗箭,身心遭到极大的创伤。1974年,赵朴初参加国宴,见到了刚从医院出来的总理。这时的总理,致辞时声音洪亮,满座掌声不息,赵朴初也是百感交集。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赵朴初就与陈毅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上海解放后,他在陈毅市长的领导下,做人事和民政工作。到北京后,陈毅主管外交工作,与赵朴初经常往来,写诗唱和。陈毅的女儿曾说过一件往事:是在《某公三哭》发表后不久,陈毅请赵朴初吃饭,两个人谈诗歌,谈国际国内形势,兴致盎然。饭菜端上桌子,陈毅还是那么亢奋,边吃边说。可再看看赵朴初,即使不说话的时候,也不动筷子。过了一会,陈毅停下说话,大叫起来:哎呀,坏了坏了,我忘了赵朴老是居士,不沾荤腥的,快去找施师傅,让他用素油炒两个素菜。 ”“文革期间,赵朴初一次上街,看到街上贴出的大字报,对陈毅进行诬蔑,非常气愤。1972年,陈毅含冤去世。 赵朴初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匆匆赶到医院,得知陈毅已经离去,眼泪就流了下来。在陈毅的追悼会上,赵朴初特做挽诗一首,交给张茜,由其家人传阅后,放在陈毅胸前的口袋中,和遗体一起火化。

  赵朴初与邓小平的交往从在上海时就开始了。1977年,赵朴初听说邓小平已经回到了北京,非常高兴。这年8月,他在阮波家看到赖少其先生画的《万松图》,立即在空白处挥毫写下了著名的长诗《题万松图》,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敬意,以三落复三起呼唤邓小平出山。后来他又将此诗写成了一幅字,送给一位将军,将军又转呈邓小平。邓小平特意将它压在自己办公室的大玻璃板下。邓小平复出后,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力扭乾坤,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国家不断强大,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也是在邓小平的支持下,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宗教界迎来了又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1994年,赵朴初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又写了一首《再题万松图》,对邓小平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97年2月,邓小平同志逝世,赵朴初热泪纵横,哭得硬是受不了。他说:90多岁的人哭90多岁的人,这才真晓得什么是凄人肝脾了。

  江泽民担任总书记以来,对宗教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与赵朴初一起,或接见外国宗教代表团,或座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问题。1991年1月30日,江泽民还专门邀请赵朴初等各宗教团体领导人到中南海作客。江泽民对赵朴初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亲切地称他为国宝。九十年代,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挑起钓鱼岛争端,赵朴初曾将他先祖赵文楷当年出使琉球时路过钓鱼岛所写的诗,特别抄赠江泽民和王任重,证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江泽民后来见到赵朴初还说起:你给我的信,我都作为文物保存着。2000年5月21日下午,江泽民在曾庆红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再次来到赵朴初的病房,看望了处于弥留之际的赵朴初。江泽民对在座的大家说:我很佩服赵朴老,他每次说话都那样精确,处处都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在怀念赵朴初的文章中写道:他一生灿烂。 ”“他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时时刻刻关心着民进的建设、发展。他一生淡泊物外,唯公是务。他学兼古今僧释,思想深邃,却虚怀若谷,谦和平易。

  赵朴初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还是享誉书坛的大书法家,杰出的诗人。赵朴初的诗歌《滴水集》和《片石集》,分别由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两本印行都在几十万册,一摆上书架就很快脱销。他在《片石集》序言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对于我一个求索者来说,倘能在这漫漫修远的道路上做一片铺路的小石头,即使将被车轮粉碎,终究能取一点垫脚的作用,也还是可以欣幸的。赵朴初还独创了一种新诗体——汉俳。赵朴初诗泉常涌,许多作品信口占出,随写随丢,自不爱惜。赵朴初去世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将赵朴初韵文作品 搜集整理结集为《赵朴初韵文集》出版。

  赵朴初长期担任民进中央的领导职务。他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为发扬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欧石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