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洁琼与周恩来邓颖超交往实录(下)莫为升沉中路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维持独裁统治,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彻底撕毁了《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却仍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反对内战的呼声、争取民主的呼声、维护国家主权的呼声,像怒潮一样,奔腾澎湃。
1945年12月30日,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社里气氛庄严,雷洁琼和马叙伦等人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从此,民进作为一支有组织、有纲领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的领导下,决定组织赴京和平请愿团,推举马叙伦和雷洁琼等为和平请愿代表,一起前往南京向国、共、美三方面(军调三人小组)请愿,反对内战,主张和平。雷洁琼是正式代表中最年轻的。到了上海火车站,眼前的景象让她激动不已,广场上聚集了上海各界10万余人,一次自发的送行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大型集会。雷洁琼等9位请愿团的成员,在大家的欢呼下,依次上台发表演讲,表达了不求和平誓不返程的决心。
大会现场,雷洁琼的好友许广平(鲁迅夫人)对雷洁琼的丈夫严景耀讲:“如果她不成功呢?”严景耀笑着说:“那我也不要她回来了。”孰料,一句玩笑险些成为事实。当代表团乘火车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受到国民党反动派指派的暴徒残暴的殴打,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下关事件”。雷洁琼奋力保护马叙伦,身受重伤。
躺在医院冰冷潮湿的水泥地上,经过一天一夜的折磨和饥饿,雷洁琼已处于昏迷状态。在这严峻时刻,雷洁琼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她努力睁开眼晴,站在面前的是周恩来、董必武、滕代远、邓颖超和齐燕铭等中共代表团同志。当时,中共代表团正在南京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得知这消息后连夜赶来。周恩来俯下身,和雷洁琼紧紧握手,关切地慰问道:“7年前我们不是在江西吉安见过面么?”转过身,他沉痛而又严肃地对代表们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这洪亮坚强的声音,似一股暖流,给予了这些遭受创痛的人们以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当周恩来和邓颖超得知雷洁琼等已是一天一夜滴水未进时,立即派人回到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驻地,取来牛奶和饼干。周恩来和医院负责人几经交涉,受伤代表得以从冰冷的地面上住进三等病房。看到受伤代表都被安置在病房里,周恩来才放心地离开医院,此时已听到金鸡啼晓。
次日,邓颖超又来到医院。她买了一套新衣服,亲自给雷洁琼送来,替雷洁琼轻轻脱去血衣,换上了新衣。邓颖超年长雷洁琼一岁,看着邓大姐亲切慈祥的面容,雷洁琼感动得流下热泪。不久,毛泽东、朱德发来电报表示慰问,全国的进步舆论也都声援代表团。
雷洁琼躺在病床上,陷入沉思: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待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请愿代表,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今天我以亲身的经历,认清了谁是要和平,反内战,谁是假和平,真备战。周恩来对和平请愿受伤代表深切的关怀,以及他那坚定的声音“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激励雷洁琼下定决心要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奋斗到底。她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这一切,使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我同人民群众靠得更近了,我的心跟着党的心一齐跳动。”
作为在当时中国社会上寥若晨星的女教授,雷洁琼面对白色恐怖追求民主的大无畏精神给邓颖超留下了极深印象,她们经常联系,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友谊。下关事件后不久,原在上海东吴大学任教的雷洁琼决定应邀重返燕京大学执教。邓颖超闻讯后,相约到雷洁琼家中送别,因早到,未能晤面。邓颖超即在名片上留言:
洁琼先生:
原约今晚八时趋访,兹以另得友人之约于七时半,无法商改,故只好提前于六时前来访候,未得面晤,乃由我而引起,深为谦憾,特留数字,敬祈原谅,并留陈《群众》三册,以就正于先生,望勿吝教是盼,匆匆祝健康!
严先生前请代致意
七.十八
留言虽短,但是不难看出邓大姐对民主人士谦虚、尊敬的态度,在她心中,已经把雷洁琼当作了知己和战友。当晚八时前雷洁琼回到住处,看到邓大姐的留言,深受感动,几十年中一直把这名片珍藏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