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甘肃省委员会三十周年纪事
1984年2月,民进甘肃省委员会正式成立。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然而,这三十年的成长壮大,足以让每个民进人刻骨铭心:会员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3100余人,组织机构从最初的1个直属支部发展到现在的18个地方组织、169个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由教育、文化老阵地不断向向经济、生态等新领域拓展,社会服务由单纯的教育帮扶不断向科技、医疗和对口帮扶延伸。
三十年,似长,亦短!它像苦茗需要慢慢品尝。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继承和弘扬,有思有行、集智聚力的拼搏精神,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使甘肃民进不断发展壮大,朝着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迈进。
三十年的风雨征程,三十年的苦乐回忆,三十年的民进不了情,载得动过去,经得起未来……
上篇:万丈高楼平地起 枝繁叶茂缘根深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建设,如火如荼。
民进会员金建中、应中逸、牟紫东、杨正春等13名同志响应国家号召,先后由上海、北京等地来到甘肃,支援大西北,为甘肃民进的发展播下了火种。
金建中,中科院院士,民进甘肃省第一届主委。牢记着1950年加入民进时的誓言,感悟着马叙伦、许广平、周建人、雷洁琼等老一辈民进创始人的爱国情怀,金老自1958年扎根甘肃始,将自己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挥洒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甘肃民进的发展。
应中逸,一位让甘肃民进人无法忘却的那个身影:一辆自行车,一个人造革手提兜,一位艺术家,一位民进创始人;还有那无法抹去的数字:会员人数从最初的13人到1995年的1300余人。
还有牟紫东、郭扶正、安维翰诸君,当时在无经费、无办公地点、无专职人员的艰苦条件下,怀着一颗炙热的心,走家串户宣传民进,发展会员。
正所谓,人已远,情安在,往日犹可追。
更有郝承瑞、李国璋、尚勋武之后来者,他们以甘肃民进为家,开拓创新,为民进事业鞠躬尽瘁,共同绘就了甘肃民进多姿多彩的画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民进停止了一切活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送暖,吹遍了千家万户。
长期压抑的时代,结束了!
民进兰州会员直属支部1979年9月在兰州市邓园成立了!民进兰州会员直属支部第一次会议召开了!会议同意金建中任支部主任,应中逸、牟紫东任副主任。
紧接着,1982年1月,民进甘肃省筹备委员会在兰州成立;1984年2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兰州胜利召开;省委会机关设立了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文教委员会。
至此,甘肃民进会员有了自己的正式组织,有了凝心聚力的方向,有了共同奋斗的家园。
1983年—1987年,短短几年间,兰州市委会、天水市委会、张掖支部、金昌支部、平凉支部、天祝支部、临夏支部、嘉峪关支部、酒泉支部等地方组织如雨后春笋,因时而生。
截止1995年,定西县支部、金昌市委会、武威市支部、靖远县支部、嘉峪关市委会、白银市委会等等相继成立。
2013年底,民进在甘肃省有地方组织18个,各级基层组织169个。80%的基层组织分布在全省各级教育系统,覆盖了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省内90%的大中专院校,这些组织中的会员都成为甘肃民进参政议政的主力军。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开办学校,组织讲学,广纳教育界会员,民进界别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飙升。
1981年8月,朗朗书声在兰州职工业余财经中等专业学校响起。
这所由甘肃民进创办的学校是甘肃省第一所正式承认学历的职工业余中等专业学校。
1982年3月,应中逸、郭扶正等5人赴天水讲学,为期一周,听众达1000人。是年,民进在兰州市举办了两次教师培训班和中、小学语文教学系统讲座,反响热烈。
1983年3月,民进甘肃省筹备委员会倡议并会同省上各民主党派,在兰州联合创办了全省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综合大学—金城联合大学。民进负责承办中文科。
仅仅几个月后,1983年7月,民进甘肃省筹备委员会主办的“进华音乐专科学校”在兰州成立。
据统计,1980年—1992年省委会共举办各类补习班、电教班、短训班60余个,培训学员达4000余人。由于办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结合地区特点,解决实际问题,深受社会欢迎。
1989年,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
这是中国政党史上第一份关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文件,也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奠基之作。
文件明确提出“民主党派是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民进开始从“服务党”向“参政党”转变!自此民进有了明确的目标任务,有了前进的方向!广大会员感到欢欣鼓舞。
要担当参政党职责,要说出民生大计、百姓之声,必先加强自身建设!
1990年始,在原有机构设立基础上,省委会成立了教育、文化、联络和妇女工作委员会,后又增设议政调研工作委员会。
1997年,设立议政调研部。
2011年12月,民进甘肃省监督委员会成立,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会内监督工作有序开展。
2013年5月,省委会建立了《“351”代表人士人才库》,坚持代表人士培训工作常规化。
2009年—2013年,甘肃民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举办了两次创建先进基层组织和先进个人的活动,提高了组织建设整体水平。
健全机构,广纳贤才,深挖洞、广积粮,省委会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职能工作蓄势待发。
下篇:上下求索三十载 凝心聚力谱新篇
1960年的那个冬天,省委统战部组织的“神仙会”上,带着对当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经济建设的建议,活跃着应中逸、牟紫东、金建中、王淑芬、施莲琛、杨正春、沈韦如等甘肃民进前辈们的身影。
依靠会内各方面专家开展的参政议政工作,在省委会成立之初结出累累硕果。
1989年—1992年,甘肃民进各级组织开展专题调研12项,内容涉及中药开发、妇女权益保障、卫生环境建设等方面。
1992年-1995年,以集体名义向历次省人大、政协会议提交议案、提案24件,内容涉及教育、文化、农业、环境等方面。
立足省情、会情,参政党职能不断彰显。
自然条件差、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历史欠账多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制约因素。
国家对民生、三农、生态、东西差距等问题的政策、资金、项目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甘肃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好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潜力。
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
围绕“八七”扶贫、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职业教育、马铃薯产业发展、退耕还林还草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法的建议》(2000年)、《关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建议》和《关于推进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建议》(2002年)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关于甘肃省不同地理环境退耕还林成本的调研报告》获得省委统战部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2003年起,议政调研工作全面展开。
省委会先后承担了民进中央“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国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能力建设”和“敦煌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重点调研课题,为民进中央领导开展调研提供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批质量高、影响力大、实施效果好的调研成果。
2005年,中共中央2005年5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颁布。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有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和程序。
根据文件精神,应中共甘肃省委的委托,省委会连续3年承担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情况的调研督察,就做好推广工作、治理“白色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2007年,省委会调整了专委会设置,新成立了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
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会员逐渐充实到专委会队伍中,形成了参政议政工作的中坚力量。
1997年—2007年,短短10年间,91次专题调研,38篇调研报告在省委统战部开展的省级民主党派优秀调研成果评比获得奖励;短短10年间,省政协历次会议提交123件集体提案,4件省政协优秀提案,11件主席督办提案,似捷报摆在省委会案头。
创新工作方式,采取“上下联动”开展调研。
与兰州、白银、天水、定西、酒泉、武威等8个地方民进组织联合开展了“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情况”“农民增收六大行动实施情况”、“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情况”、“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
短时间内,各地方组织深入农户、收集问卷,征求意见建议,为省委会课题组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3年、2006年、2013年省委会被民进中央评为参政议政工作先进单位。
成绩来之不易,有思与行的转化、智与力的融合、新与旧的碰撞,更有全体会员的不懈努力。
经验弥足珍贵,未来更需努力。
2007年,省委会设立了社会服务部。将社会服务工作和参政议政工作进行了分离。
政治性、公益性、务实性原则是社会服务工作的根本原则。
情系桑梓,心系教育,助学助教方兴未艾。
2000年,民进“手拉手助学活动”在平凉大潘小学启动。
捐建捐赠教学楼、“爱心图书室”、“爱心水窖”、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图书、电脑等等,明显改善了这些学校的办学条件。
截止2014年,已向平凉、定西、白银、临夏等地的帮扶学校累计投入资金286万元。
2011年5月,“童心同行—少儿先心病普查活动”在临夏市铜匠庄小学启动。
组织兰大一院知名医疗专家和“小红巾”公益基金的负责人在8个市县开展义诊和普查活动,共义诊师生15000余人。
在民进中央开明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2012年开始,省委会连续两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了“同心·彩虹行动”金沙县教师培训班和省委会双联点校长培训。
“潜力求经甘肃行,谋思教育玉壶心。同舟共济虹桥架,青史流芳民进魂。”
这是贵州金沙县金沙三中的张星老师在参加“同心·彩虹行动”金沙县教师培训班时的学习感怀。
2013年11月,省委会获得民进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同心·彩虹行动”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抗洪斗争。全会开展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共计捐款1万余元,书画界会员义卖书画捐款九千多元。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震动整个中国:山崩地裂,江河痉挛,物毁人亡。
省委会迅速行动,发出倡议,抗震救灾,支援重建。
2009年2月,受会中央委托,省委会在陇南、平凉参加援建陇南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平凉市崆峒区香莲乡图书室活动。
2010年4·14青海玉树强烈地震、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省委会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进组织和广大会员通过各种渠道赈济灾民仅捐赠善款一项就达206万元。
2008年12月,省委会荣膺“民进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再小的爱心,也能汇成爱的海洋。
一次次自然灾难的严峻考验,一场场人间真情的集中倾注,凝结了民进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奠定了我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意志力基石。
2007年7月,民进中央在甘肃开展“民进百企甘肃行”活动。百名民进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为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2008年7月,甘肃民进企业家联谊会成立。11月,向武山县百泉初中捐赠教学设备。
2011年3月,甘肃民进企业家联谊会 “阳光育才计划”在榆中一中正式启动。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万元。
2011年12月,民进企业家管凤玲出资20万元在定西市安定区捐建“天野小学”。
善行诠释崇高,民进企业家用实际行动彰显社会魅力。
1993年,省委会成立“夕阳红”艺术团。
老会员们有了新的舞台,晚年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夕阳红”艺术团业已成为大型群众业余艺术团体,演出多次获得了国家及省内大赛大奖。
2011年9月,民进甘肃开明画院正式成立。
发挥民进特色优势,打造服务和凝聚书画界会员的平台,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服务,为民进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为提升民进人文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服务。这是画院成立的宗旨。
画院秉承“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的开明精神,积极开展培养传承、学术交流、创作研讨、作品展览等活动。
2012年开始,按照中共甘肃省委部署,省委会在甘南州临潭县羊永乡拉布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帮扶行动。
进行实地调研,制定帮扶计划,多方争取物力、财力和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力争用八年时间,彻底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年底,省委会共进行各项扶贫活动200余次,受益人数达4.7万余人。助学结对1000 余对,资助贫困生2000余人,捐书3.6万余册,捐助学习用品、教学设备、各类捐助共计500余万元。组织各类义务咨询活动200余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看今朝,民进分外娇。
三十年风雨三十年征程,一路走来一路情!
(省委会特约供稿)
(作者系民进兰州市委会宣传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