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毛泽东与马叙伦

发布时间:2015-03-25
来源:上海民进
【字体:

  马叙伦字彝初,又作夷初,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文字学家,长期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他生于1884年,浙江省杭州市人。曾著有《庄子义证》、《说文解字研究法》、《说文解字六书疏证》等。

  早在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马叙伦在北大就与马寅初有“二马”之称,名重当时。

  1946年6月23日,马叙伦参加了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示威游行,随后被推为请愿代表奔赴南京,结果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打成重伤,酿成震惊中外的“下关事件”。毛泽东闻讯后,特与朱德从延安发电表示慰问。电报全文如下:

  南京周恩来同志转上海人民团体请愿代表马叙伦、蒉延芳、包达三、盛丕华、吴耀宗、张絅伯、阎宝航、雷洁琼、陈震中、陈立复诸先生公鉴:

  先生等代表上海人民奔走和平,竟遭法西斯暴徒包围殴打,可见好战分子不惜自绝于人民。中共一贯坚持和平方针,誓与全国人民一致为阻止内战、争取和平奋斗。谨电慰问,并希珍摄!

  毛泽东 朱德

  当周恩来将毛泽东、朱德打来的电报转交给马叙伦等人时,马叙伦百感交集,更坚定了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从西柏坡抵北平。马叙伦与在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沈钧儒等一起,到西苑机场欢迎毛泽东。这是毛泽东与他的初次见面。毛泽东与马叙伦亲切握手,随后马叙伦便陪同毛泽东一起阅兵。他当时十分兴奋,曾写下四首七绝,其中一首云:

  万岁高呼毛泽东,与人衣食即春风。

  江南百姓皆昂首,何为迟余解困穷。

  6月11日,马叙伦与毛泽东、李济深等24人在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的寓所,举行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首次预备会议。

  10月1日,他参加了开国大典。之后他被任命为教育部长。

  由于马叙伦连日来一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而奔忙,再加上他的体质本来也不是很强健,他终于病倒了。在病榻上,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请假信,说明自己有些会议暂时难以参加。

  毛泽东看了他的信,立刻在信上写道:

  请林老去看马先生一次,要他静养。会议暂不要邀他。

  毛泽东

  不久,马叙伦的病情有所好转,便筹办《人民教育》杂志。1950年春,他写信给毛泽东,希望他能为杂志的创刊号题写几个字。

  毛泽东接信后,立刻挥笔题写道:

  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

  写毕,他就把题词寄给了马叙伦,并附了一封信。

  马叙伦接了毛泽东的信和题词,非常高兴,马上就把毛泽东的题词用了进去。同年5月1日,《人民教育》杂志创刊号发行,前面就是毛泽东的这幅题词。用马叙伦等当时知识界名流的眼光看来,这无疑是毛泽东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1950年6月,马叙伦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毛泽东、周恩来都亲临会议。

  在一次会议期间,马叙伦看到一份反映学生健康水准有所下降的报告,非常着急,便在会议休息时,马上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旋即指示:“健康第一。”随后又说:“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别待遇。”

  同年6月19日,毛泽东又写了封信给马叙伦,全信如下:

  马部长:

  另件奉还。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高教会已开过,中小两级宜各开一次。以上请考虑酌办。此致敬礼

  毛泽东

  1951年1月11日,毛泽东得到中共华东局打来的一份电报,其中也提到有关学生的健康问题,于是他又马上给马叙伦写了一信,信云:

  夷初先生:

  关于学生健康问题,前与先生谈过,此问题深值注意,提议采取行政步骤,具体地解决此问题。中共华东局一月十一日电报一件付上请查阅。其中第三项即谈到此问题,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我以为是正确的。请与各副部长同志商酌处理为盼!

  敬礼!

  毛泽东

  为此,马叙伦在同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特地与会议代表作出了《关于学生健康问题的决定》,尽可能贯彻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想法。

  在建国之初,整个国民的文化水平还都很低,文盲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身为教育部长的马叙伦,对此问题十分关注,决心扫除文盲,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为此,他特意筹办了《学文化》半月刊,并特意在1951年1月23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在谈到注音问题的同时,希望毛泽东能为该刊物题写刊名。

  毛泽东一向注重和提倡学习文化,也热切盼望广大劳动人民能提高文化水平,逐步知识化,因此,接了马叙伦的信,立刻挥笔写了“学文化”3字,并随字幅附了一封信,信云:

  夷初先生:

  一月二十三日信收到。学文化三字照写,不知可用否?注音问题采取慎重考虑的态度是对的,我亦尚无成熟意见。顺致

  敬意

  毛泽东


  马叙伦接到毛泽东的信和“学文化”的题词,感到毛泽东对中国文字改革和注音等问题上所取的态度都比较慎重,自己身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任,当然也应该慎重行事。他马上布置下去,把毛泽东的题词作为《学文化》半月刊的刊名。

  不久,马叙伦又任高等教育部部长。自从1952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拼音方案组召开了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以后,在马叙伦的负责下,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又举行了第三次全体委员的会议。会上并由林汉达秘书主任根据胡乔木委员的叙述,传达了毛泽东对文字改革工作的一些意见。

  毛泽东指出,文字改革工作关系到几万万人,不可操切从事,要继续深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

  毛泽东认为,去年拟出的拼音字母,在拼音的方法上虽然简单了,但笔画还是太繁,有些比注音字母更难写。拼音文字不必搞成复杂的方块形式,那样的体势不便于书写,尤其不便于速写。汉字就因为笔画方向乱,所以产生了草书,草字就是打破方块体势的。

  毛泽东认为,拼音文字无论如何要简单,要利用原有汉字的简单笔画和草体;笔势基本上要尽量向着一个方向(“一边倒”),不要复杂;方案要多多征求意见加以改进,必须真正做到简单容易,才能推行。

  毛泽东指出,过去拟出的700个简体字还不够简。作基本字要多利用草体,找出简化规律,作成基本形体,有规律地进行简化。汉字的数量也必须大大减缩。只有从形体上和数量上同时精简,才算得上简化。

  马叙伦听了,感到毛泽东的这些意见很重要,就在报道这次会议的新闻稿上,把毛泽东的这些意见都穿插了进去,然后交给负责新闻出版工作的胡乔木。胡乔木感到新闻内牵涉毛泽东的一些意见,就转给了毛泽东,由他亲自审定。

  毛泽东看了这篇新闻稿,认为他对文字改革的意见只是个人的看法,写进新闻稿内不妥,容易强加于人,不利于广开言路,于是就把稿上两处“毛主席认为”和“毛主席指出”的内容都删去了,只保留了“文字改革工作关系到几万万人”一句,并且也不以他个人的名义提出,只是说:

  接着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认为这样的意见是可以作为本会研究的基本方向的。即是说,中国文字改革工作关系到几万万人……

  删改完毕,毛泽东把它仍还给马叙伦,并附了信,信云:

  马部长:

  此件由胡乔木同志从尊处转来,因给一些同志传阅,耽阁(搁)了很多时间,兹特奉还。如要在《中国语文》上发表,请照修改样式为荷!

  顺致敬意

  毛泽东


  马叙伦接了毛泽东的信和修改稿,便分两次,刊载在《中国语文》1953年5月号和6月号上。而经过毛泽东删改过的文章,则是发表在6月号上。文章的题目是:《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讨论记录摘要》。

  由于马叙伦在参加五四运动时曾遭军警的棍打,1946年在为反内战、争和平的“下关事件”中,又被特务打成重伤,再加上他连年辛苦工作,年纪又大,旧日的伤痛复发,终于病倒了。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在1953年秋给他写了封信,以示慰问。信云:

  夷初先生:

  闻病甚念。务请安心休养,不限时日,病愈再工作。有何需要,请随时示知。敬祝。

  早日恢复健康!

  毛泽东

  1954年4月,马叙伦稍事工作后,病又缠身,于是向毛泽东提出,请假一个月休养。毛泽东闻讯,又复信给他,希望他休息时间“可不限于一月,以病愈为度。”

  但马叙伦仅休养了一个月,就又回高教部主持工作。自1957年以后,他即卧病在床,直到1970年去世为止。终年86岁。

作者:孙琴安 李师贞著 岳洪治缩编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