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心灵驿站,用爱浇灌心灵之花

发布时间:2015-12-16
【字体:

桌上是五个摆得整整齐齐的红苹果,下面压着一张纸条,稚嫩而认真的笔迹写着“老师,谢谢你们!我又会笑了!我很开心!”望着这纸条,民进德中支部心灵驿站的老师们欣慰地笑了。因为他们知道,有一颗小小的心灵,正如这苹果一样,红润光泽,散发着清香。

这是老师们的愿望,也是老师们的回报……

“议政日”催生出“心灵驿站”

这是2007年11月平常的一天。

这是德中支部一个普通的“议政日”,活动主题——“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途径探讨”。

“现在课时安排太紧了,有时想找同学谈谈心都找不到时间,这下有了心灵驿站的网络平台就方便多了哟……”

“网上交流还很保密呀,有些同学的小秘密就可以大胆和我们老师讲了……”

“我们的’驿站’依托学校的网站为平台,这样’驿站’运行稳定,而且在同学心中就很有可信度哦……”

“驿站的栏目有六个了,你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补充啊……”

“杨天勇、张传云老师精通网站管理、维护,张德智老师熟悉网页设计制作,莫代平、卓伟老师是学校的专职心理咨询老师,还有我们这些班主任长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这个’驿站’肯定’一炮而红’,哈哈……”

窗外已是暮色渐浓,会议室里却还人声鼎沸。老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依然沉浸在关于心灵驿站建立、运行的讨论中,意犹未尽。而一小时前,老师们的发言更是精彩纷呈:

谢颖:《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要倾向》

张传云:《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途径的调查分析》

莫代平:《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解决途径中存在的问题》

卓伟:《青少年网络心理咨询可行性调查》

张德智:《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网络平台方案设计》

杨雯:《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网络平台管理办法》

……

其实早在半年前,德中支部的老师们就在酝酿心灵驿站的建立了,这半年来,支部全体成员商讨策划、问卷调查、设计网页,多次在“议政日”活动中讨论,共同完成了心灵驿站建立的相关准备。此时,大家的心血就要变成现实,由衷的喜悦激荡在每个人的心里。

2007年12月,民进德中支部“心灵驿站”正式运行。


跃动在指尖的关怀

“滴滴——滴滴——”

“我想和新班级的同学尽快熟悉起来,可我却不敢和别人主动说话。我该怎么办啊……”

“我是初三的女生,连着几次模考都没考好,我觉得压力好大……”

“我偶然在网上看过一次黄色视频,之后就经常想入非非,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怎么办啊?”

 “我妈妈偷看我的手机短信……”

“我觉得自己怎么学不会拒绝别人呢……”

 ……

心灵驿站的网络咨询室跳出一条条信息,那是一颗颗渴求帮助的心。或焦灼、或压抑、或沉郁、或愤激……关于青春期、关于学习、关于人际关系、关于挫折适应……而心灵驿站已成为学生需要帮助时能想到的途径。

一次次通过网络进行的心理咨询在心灵驿站展开。支部成员化身知心姐姐、胡桃夹子、水晶心、炼金术、萍水相逢、快乐天使……,用心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忙到晚上十一点多,在线疏导、论坛留言、QQ回复,引导学生宣泄负面情绪,帮助他们理性地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首先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冷静后仔细复习一遍近期学习的东西弥补知识的缺漏。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放平……”

 “对异性感兴趣是正常的,说明你长大了。我们来讨论讨论哪些原因让我们比我们的父母早熟,好吗?……”

 “你不能对别人说’不’,也许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答应他人的请求,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的行为,而不是勉为其难哦……”

 也许只是一句话,也许只是静静地倾听,平等的交流、专业的回答让学生的心灵在这个驿站小憩。更多的是问题的反复:谢颖老师开导的一个学生前后来了心灵驿站12次,莫代平老师辅导的一个学生历时一年四个月……老师们没有怨言,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们卸下包袱,愉快地生活、学习。

看着一个个学生满意地离开,老师们很欣慰。可老师们知道,心灵驿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有很多心理问题也需要老师们网下更细致的疏导工作,支部会员在的地方就应该是心灵驿站在的地方!你看——


抚平震后的创伤

小可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有着甜甜的酒窝与明媚的笑容。2008年5月12日,地震降临。一切改变了。

当她心慌地从学校赶回绵竹汉旺时,却只看到刚刚修好的新家已成了一片废墟。高大的父亲,也已僵在水泥板下,一动不动,再也没有醒来……

“我不想上学了。”7月学校复课时,小可带着失去父亲的哀痛与无力支付学费的无奈找到班主任郑世勇老师(心灵驿站的老师之一)。郑老师耐心地开导她,并东奔西走经多方努力为她找到一位资助人。小可默默地接受了,继续着学业。

可此后,敏锐的郑老师发现小可变了。很少有明媚的笑容,却常一个人看着天发呆;一向上课专注,现在却常常走神;集体活动的积极分子,现在却躲在人群后,甚至走路都贴着墙根……原来,小可一直难以忘记父亲去世带来的伤痛,现在,更陷于接受赞助后的自卑之中。

郑老师在心灵驿站上与她交流,耐心地倾听她的述说。课下找她谈话,鼓励她多与同学、老师沟通。让她在班上担任科代表、班委,帮助她恢复信心。同时,细心地承诺小可,替她保守被赞助的秘密,但要求她与赞助人保持联系……

后来,小可以高分顺利地考上了本校高中部,脸上也重新挂上了美好的笑容。她在给郑老师的毕业留言中写到;“老师,你是我最亲的人。你不仅帮助了我,更维护了我小小的自尊心,让我明白这世上有无私的爱,我会努力的!”

女孩的事例并不特殊,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德中支部的老师们以“心灵驿站”为平台帮助了千千万万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地震知识传播、灾后心理恢复重建等栏目在那一时刻不知稳定了多少家长、学生的心;那二十四小时畅通的网络通道,成了孩子们休憩的港湾;那设在德阳市文庙广场的学业辅导与心理辅导点,是震时学生最爱去的地方,老师们鼓励的话语,像春风,抚慰着孩子们的心……


“我下次离家出走就到你的咨询室来”

莫代平老师(心灵驿站的老师之一)第一次听到有关这个男生的事是通过他的母亲。来心理咨询室的多是学生,然而这一次却是学生的家长。意外之余,莫老师很快调整好状态倾听这位伤心母亲的哭诉。

男生刚上初三,却已经离家出走很多次。与家长关系不好,更是恨不得杀了班主任。老师、同学也都嫌恶他,他的座位孤零零地流落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而他自己也察觉到孤立的处境,以至于就是平平常常地坐在教室里,压抑也像是欲来山雨压住他的肩膀。

“他说他都要疯掉了……”哭泣着说出这话的母亲似乎也陷入了和儿子一样的痛苦之中。因为担心孩子,也因为无法与孩子交流,双倍的抑郁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耐心听完这些的莫老师开始尝试开导这位伤心的母亲,为修复他们的母子关系提建议。就像是骤雨悄然停歇,经过和莫老师沟通的这位家长渐渐止住了失控的情绪,当谈话接近尾声时她已平静下来。于是莫老师提议将这位男生带来心理咨询室。

“当然,如果他愿意来,就带他来。如果不愿来,就等。千万不能强迫他。”

男生就在第二天来到了莫老师的心理咨询室。经过交谈莫老师发现这是个性子很直的少年,心中藏不住事情。于是在莫老师的引导下,男生山洪般宣泄了负面情绪后,开始渐渐归于平静,甚至和莫老师交谈甚欢。

以后的几个月。男生都会主动地来莫老师这儿,哪怕只是几分钟。

……

“下一次我离家出走就到你的咨询室来!”男生最后一次来时用这样的话语与莫老师告别,笑着跑走了。

再一次听到这个男生的消息,是在中考之后了。那是男生的母亲发来的短信:他顺利考上高中了,而且是高分。谢谢你,莫老师!

这个男孩笑了,而心灵驿站的老师们希望更多的学生开朗生活、乐观面对。心灵驿站的工作不仅服务个体学生,更越来越多地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办学理念相结合,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服务学校 走向社会

“同学们,‘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 中考既是场知识战也是场心理战,越是临近考试,心态在考试中的作用就越关键。考试心态状况制约着考试发挥,心态好就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心态差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发挥失常。那同学们在考试前是什么感觉?我们该怎样调整自己,以良好的心态去迎接中考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现场调查……”

——这是2008年4月德中支部联系德阳市心理协会组织的“中考心态的调整及考试策略”的讲座,而自此以后,这也成了德阳中学每年高考、中考前的保留讲座。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闭上眼,将自己的双手叠放在腹部,开始用意念感受自己的呼吸:吸气时闭上嘴,用鼻子吸气,并让腹部慢慢鼓起;呼气时气由口中缓缓吐出,自然放松……(放音乐)现在,你感到自己赤脚走在沙滩上,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海滩,热带丛林斑驳的树影被你踩在脚底,温暖的阳光照在你的皮肤上,习习的海风在你的耳边低语,你躺在沙滩上休息,静静听着大海永恒的波涛声……”

——不要以为这是在进行瑜伽练习。这是德中支部组织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讲座”中为学生做的放松练习,为了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聆听讲座。

因为有了心理干预,原来每期开学前学校组织的“问题学生培训”,改为了“潜力学生培训”,唤醒学生的自尊。

支部策划、参与、发动组建 “心光心理社团”,并创办了杂志《心语心林》。组织编排的心理剧被选送到省上参加比赛。

“加油——在运动中成长”这一由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美慈组织等部门联合向灾区启动的灾后青少年社会心理援助项目,在民进德中支部的努力下,率先在德阳中学实施,并推广到市区各学校,近万名学生在这一项目中得到帮助。

……

德中心灵驿站不断发展,更产生了社会影响。心灵驿站的受众面已由本校学生向外校学生扩展,向其他社会成员扩展。心灵驿站的咨询老师莫代平曾在QQ上为多位二重、东电的职工进行心理辅导,询问他们是怎样知道心灵驿站的,原来是德中学生的家长在学习了心灵驿站的文章、参与活动后,推荐给他们的。有绵阳、成都的学生要加心灵驿站的咨询老师卓伟的Q Q…… 正如德中赵校长所言:“心灵驿站的创建可说是为学校、为社会做了件大好事。”

作为民进基层组织,德中支部的会员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挥才智,立足岗位,发挥组织的凝聚作用,“帮忙不添乱,扎扎实实做实事”。“心灵驿站”可以说就是民进德中支部促进单位工作的发展,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在这里,和谐共进的种子正发芽、开花!

作者:左兰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