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丽水民进早期的社会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2016-05-03
【字体:

1984年到1988年,是丽水民进成立的初期,困难与压力并存,责任与荣誉同在。如何让丽水民进扩大影响力,如何搞好社会服务是那个年代的主要工作之一。

分析我们丽水民进的成员构成,可以说凝聚了一批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这在加快发展丽水文化、教育、医卫事业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一人才优势为我们丽水民进开展早期的社会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恰恰是这短短的几年时间,丽水民进实现了跨越发展,各项社会服务蓬勃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欢迎,不仅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也锻炼了丽水民进的队伍。

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为特色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1985年,丽水民进开展的第一次社会服务活动是在地委统战部牵头下,丽水民进和地区粮食局干校共同开办的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班,接着是开办为期三年的电大图书馆专科班,租住在当时的丽水体委里面。因为当时会员中教师比例很高,我们丽水民进就发挥教学上的人才优势,招收了一批学生,让我们的会员利用休息时间去给学生上课。

当时朱延春和陈培槐老师都在这些班级无偿上课。他们白天在学校工作,晚上到培训班上课,非常辛苦,但是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使学生学有所成,受到了地委统战部的表扬。

随后,丽水民进开办的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至今任然保留的1985-1991年的培训班人数统计报表中显示,1985年我们丽水民进开办了电大班,学员人数是30人,中专班是50人,各种短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104人。而到了1987年,短期培训班的人数就达到1541人之多,仅仅一年就开办了17期,发展之迅速,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这里的短期培训班包括我们丽水民进针对一些儿童的兴趣,开办的儿童绘画、电子琴、音乐等培训班,分上、下半年进行。当时市委会专职干部郑根明和我两人为这些培训班花了不少心思,每个暑假都没有休息,还聘请了专业教师刘兴陶在梅山中学的教室给学生们上课。此外还开办了以中小学生为主的少年书法、绘画学习班等。暑假期间,开办了摄影学习班、幼儿教师培训班、学生文化补习班等。还有初中复习班,主要是面向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帮助他们复习,希望通过复习,能够考取更好的学校。

为了招生,我和郑根明等人跑遍了丽水的街头巷尾,在十字路口、一些老房子的老墙上张贴海报来做广告,收到了不少效果。于是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我们的民进组织就是“服务党”的说法。


开办“民进幼儿园”,解决普通家庭子女“入托难”问题

80年代的丽水城区,公办的幼儿园非常稀缺,当年只有机关幼儿园、培红幼儿园,幼儿入托难、入园难成立普遍的社会问题。当时的公办教育力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口增加的需求,不少家长反映强烈。为此,政府也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办学。

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1987年年初的丽水民进会员大会上,各个会员都把自己接下来准备开展的社会活动做了计划,会后,形成了大家共同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方面,筹建“民进幼儿园”的事情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认可。

当时负责牵头的主要有夏满红老师、周琴心老师、叶琴老师,夏老师是原来黄村乡教学骨干,周老师则是原来城北小学的教导主任,叶老师是文化馆的编导。他们几个退休后,一直在努力的为筹建民进幼儿园做准备。大伙也为租场地,筹集资金,教学设备积极奔走。

1987年的8月份,丽水民进幼儿园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记得当时的场地是在丽东村的居民楼里,我们租了两个教室,室内面积有 100多平方米,户外还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学校一开班,就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口碑非常好,一个班人数是29人。那就是民进幼儿园最早的本园。

同年9月份,我们丽水民进在丽水中学内开办了“民进幼儿园第二分园”。人数比本园略多一些,大概是50人左右。

1988年,民进幼儿园人数从一个学期29人发展到了150人。从1987年开办至1991年的短短五年时间,幼儿入园人数累计达到了400多人。这在当时已经很具规模,也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每年,我们丽水民进幼儿园都被评为了“先进幼儿园”,并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

直至1994年,由于场地等各种原因,民进幼儿园搬离了原来的场地,搬到了周琴心老师自己家的房子里,地点在今天丽水的中山街南端,老的电影院后面,泰山弄里。由周琴心老师负责管理,人多的时候三个班也达到100多人。


创办“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

谈到办学,在这里,不得不提的还有我们丽水民进后来创办的“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这是我们丽水民进联合杭州几所大学,面向全省招生的一所新兴的学校,聘请了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过来授课。虽然当时的审批很严格,但是我们的“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各项条件还都是符合要求的。学校的创办主要还是出于社会效益方面的考虑为主。

这所学校的创办,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是汤希豪老师。他本人是农校的校长,他爱人是我们丽水民进的会员,退休后一起合计办起了“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地点在今天的丽水市九里冷冻厂附近的农机培训中心边上。1999年创立,2003年停办。

“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创办之初有两个班,100多人,是三年制的高中。

记得当时的招生非常辛苦,因为面向全省招生,我们的民进会员往往蹲点在外地招生。以前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往返各地不仅路途远、时间长,而且往往还要想方设法招到好苗子。

后来由于招生难、学生管理的责任问题,以及场地限制等方面的原因,“民进丽水市丽杭中学”与丽水市旅游学校合并了。

创办“民进丽水市委会医疗咨询门诊部”,开展医疗服务

在医疗方面,我们丽水民进还创办了门诊部,当时取名为“民进医疗咨询服务部”,是现在丽水协和门诊部的前身。

我们丽水民进队伍中有不少是医卫界的骨干。1994年,我们丽水民进邀请了具有高级职称的原丽水中学退休校医徐道中,由他来负责“民进医疗咨询服务部”的各项事宜。

“民进医疗咨询服务部”最早开办在今天丽水市中山街南端大水门附近的一间民房里,在老的莲都区文化馆南边,一间20多平方米的一楼店面。记得当时挂的“民进医疗咨询服务部”的牌子非常小,房子没有装修,十分的不起眼,主要以内科为主。之后更名为“民进丽水市委会医疗咨询门诊部”。

1996年后,在中东路的海潮新村附近又开办了“民进丽水市委会医疗咨询门诊部”分部,请了当时卫校毕业的任医生,开设了口腔科。之后徐道中所负责的内科与分部合并在了一起,新开了眼科,真正做到了中西医结合。原卫校老师、民进市委委员王刚退下来后接手了“民进丽水市委会医疗咨询门诊部”,在中东路上免费为市民提供咨询,之后更名为“民进医疗门诊部”,以口腔科和内科为主。民进市(市级)委会成立以后,改名为协和门诊部,几迁地址,中东路之后迁到火车站,现在丽水水阁工业区绿谷大道,至今仍然与民进省委会医疗队联合开展医疗义诊等活动。


科技为农,当好农民的致富参谋

丽水民进还有个特色就是科技界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送科技下乡也是我们丽水民进的一项长期服务项目。科技支部的全体会员充分发挥特长,走向农村,走进山区,为贫困群众开展科技咨询,进行结对帮扶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塑造了我会的良好形象。

当时主要负责科技社会服务的是时任地区科协副主席、民进丽水市(县级)委会副主委王仲明。他几十年如一日,下农村,走田头,被当地群众称为“农民致富的好参谋”。他培育成的“丽麦16”小麦新品种当年曾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经民进浙江省委会推荐,他作为浙江代表团六名代表之一出席了民进全国先进会员经验交流会。在大会休会期间,王仲明受到了时任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科技支部经常带民进会员到农村山区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他们深入山林田头了解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向农民朋友传授效益农业技术。对具有开发前景的项目,提供长期、全程的技术服务。同时还通过科技结对这一行之有效的社会服务模式,与农户和行政村建立结对关系,帮助进行瓜果产业化开发及养殖业开发,为当地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树立榜样,深受示范区干部和农民的喜爱。由于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在2004年召开的民进全国社会服务工作会议上,科技支部受到了会中央的表扬。

贴近社会、走近民生,收获的是自信,蜕却的是青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和着时代的步伐,我们的民进人继续前行,永恒不变的是我们的民进人“集智聚力,有思有行,顺势而为”的精神。

虽然开展的多项社会服务已经成了对那个时代永远的记忆,但当初的那份激情、那份热心已然成了新时期民进人为之继续努力的动力,一代传一代……

注:郑根明、叶丽生、赵创华等会员一起参与了丽水民进会史回忆和补充。

本文作者系丽水市民宗局副局长,民进丽水市委会副主委。曾任民进丽水市(县级)委会委员,民进丽水市莲都区主委。

作者:李新雄    整理:蓝武杰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