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徐天逸:四川民进的创建者之一

发布时间:2016-05-09
【字体:

 引子

时光在忙忙碌碌中静悄悄地流逝,转眼之间,尊敬的徐老离开我们6年了(编者注:此文写作于2002年)。

80年代初,创建四川民进组织时,刘西林、徐天逸、钟树梁、马力可、甘道铭等老一辈民进代表人物组成的五人人事安排小组殚精竭虑、功不可没。五老中,民进成都市委主委马力可于80年代末病逝,我仅见过一面。90年代后,民进重庆市委副主委甘道铭年事渐高,因眼疾严重到民进四川省委会时间也不多。另外三老刘西林、徐天逸、钟树梁在省委会的工作时间最长,堪称四川民进创建者中的元老级人物,可如今健在的只有钟树梁老了。徐天逸老于1996年9月26日仙逝,享年82岁。刘西林老也于2001年10月14日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作为民进四川省委宣传处处长,我曾满怀崇敬之心撰写了一篇一万二千多字的文章——《钟树梁:革命者 教育家 热血诗人》,该文除在《四川民进》刊出外,还被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五十年四川文史书系《肝胆相照绘宏图》一书和民进中央会史资料第一辑。在刘老仙逝时,我也满腔悲痛之情写了《9月28,见刘老最后一面》寄托哀思。可对于三老中对我谆谆教导、亲切关怀最多的徐老,除了在他仙逝时我在《四川民进》上组织编发了一组深情怀念徐老的诗词文章外,我个人却没有写什么文章表达崇敬怀念之情。这6年中,每想及此,心中便忐忑不安,深感愧对徐老在天之灵。现在的四川民进组织欣欣向荣,兴旺发达,正如四川民进的历史见证人之一、攀枝花民进主委王文君所形容的“一派春和景明之势”。但历史不能忘却,四川民进的元老功勋不能忘却。眼看四川民进会员和省委机关专职干部中的长者渐老,年轻者多不认识徐老,写徐老的“重任”,舍我其谁?2002年4月,四川民进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后,终于从繁文杂务中抽身静下心来,提起笔写此文章,仅作为对徐老仙逝6周年的纪念。


古稀不畏远征难

徐天逸同志1957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中央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第三届参议委员会委员,民进四川省筹备委员会副主委,民进四川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第二、三届委员会名誉副主委,民进成都市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委,四川省政协第二、四届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第六届副主任,第七届顾问等职务。

80年代初期入会的民进老会员们也许记不住徐老所担任的那许多会内职务的名称,但他们的心中却永远铭刻着徐老为四川民进的创建发展奔波在全省各地的忙碌的身影。

1957年春,民进中央在四川成都、重庆发展会员,建立组织,先后建立了两个市级委员会。1982年初,民进中央决定筹建民进四川省级组织的指示下达后,在中共四川省委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统战部具体指导和帮助下,从1982年3月18日开始筹备,筹委会地址暂设成都市枣子巷原社会主义学院内,开办经费报请省政府核拨,经过短短10天的紧张工作,建立筹委会的工作基本就绪。1982年3月27日,民进四川省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四川省政协新楼会议厅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各界来宾和民进会员共计224人。刘西林任民进四川省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力可(女)、徐天逸任副主任委员。

1984年2月15日,民进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幕,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川省委员会宣告成立。刘西林任主任委员,马力可(女)、徐天逸、钟树梁、熊羽(女)任副主任委员,徐天逸兼秘书长。从1982年3月省筹委成立到1984年2月省委会诞生,仅短短的22个月。当时刘老还在重庆工作,省筹委大量的繁杂的工作都由徐老主持,当时他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机关工作处于初创阶段,省委会机关干部也只有严蓉芬、魏泽焰、杨国辉、张宏等寥寥三、五人,且看这22个月中的主要工作:

1.省筹委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了8次。

2.会员从294人发展到1012人,基层支部从22个发展到90个,基层干部从32人发展到178人,除原有成都、重庆两个市委会外,又先后建立了民进渡口市(后更名为攀枝花市)委员会和民进南充市委员会。

3.1983年8月,在重庆小泉师范举办了为期10天的干部培训班,培训了来自成都、重庆(含永川大足)、渡口、南充等地方组织的基层干部79人。干训班得到中共重庆市委的亲切关怀,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廖伯康、市委统战部部长孙谦光临指导并作重要讲话。

4.面向社会,智力服务,先后在省内20多个市县和贵州省贵阳市进行智力服务工作,参与服务的会员超过100人次,服务对象超过30000人次;成都、重庆两市委会还分别邀请了段力佩、张志公、叶至善等专家、学者到两地讲学。

1983年5月29日—6月4日,省筹委由副主委徐天逸同志带队,偕同包括进行智力服务工作的14人工作组,再赴渡口工作。工作组一面开展智力服务,一面为民进四川省渡口市委员会筹备组的成立作准备。

参加智力服务的8位会员教师是:成都教师进修学院钟德昌、四川师院附中谭顺荣、刘蜀湘、熊成发、周绍清、重庆教师进修学院胡世荣、龚绪之、重庆一中王传琦。尽管渡口气温连续几天在40℃以上,参加听课的同志还是有1200人(次)之多,《渡口日报》在5月31日第一版以《省民进筹委会派“智力服务小组”来我市讲学》为题作了报导。6月3日,在中共渡口市委统战部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举行了“民进四川省渡口市委员会筹备组”成立座谈会。王文君、徐世卿、张玲基三同志为筹备组成员,徐天逸同志在会上作了发言。渡口市民进会员至6月2日止,已有41人。

5.承担民进中央在成都召开四省两市(四川、陕西、宁夏、甘肃及昆明、贵阳两市)工作座谈会的会务工作。

6.80年代前后党的中心工作之一是落实知识份子政策,徐老率调研小组在成渝两地调研落实知识份子政策情况,并写出《关于调查研究落实知识份子政策情况的报告》上报民进中央。

7.在全省会员中推选33名先进代表参加四川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大会。

8.组织、选举代表参加民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9.编印《四川民进工作简报》16期,写单项总结、汇报材料11份。

10.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省筹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作出了加强对台工作的决定,调查了会员与台港澳、海外人士的社会关系,鼓励并组织会员撰写对台宣传稿件。

……


这仅是粗线条列举出一些大的可以量化的工作,而每一项工作要付出多少心血是难以计算的。特别是发展成员时“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谈话多达数十次方可选定一个“苗子”。1982年5月,徐老率组织处长严蓉芬、川师大老会员康述尧组成临时工作组赴南充开展筹建组织工作,10天内接触50人次以上,经过慎重考虑,吸收了南充师范学院5位同志入会。五人之一的罗道有同志(曾任民进南充市委副主委)深情地回忆:天逸同志为了在南充打开民进的局面,他拜访中共南充地、市委统战部,专访南充师范学校(后改为南充教育学院)等几所学校,年逾古稀的周虚白老以及江宗植、向洪武同志和我,陪同他一道,不停地奔走,深入访问一些教师,多次举行座谈会。那时“文革”结束后不久,有些教师对参加民主党派尚有顾虑,天逸同志向他们详细介绍了民进的历史和在中共领导下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家始为释然。有的当即表示申请参加民进。我们几人也等于接受了入会教育,他在南充工作很紧,雨天也不休息,连续奔走和开会,那种不顾疲劳,认真对待工作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康述尧回忆,徐老不顾年老体弱,亲率工作组赴江津、大足、南充等地发展组织,每到一地均不辞旅途劳顿,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走访当地有影响的各界人士,举行座谈会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广交朋友,筹建组织。徐老勤于学习,对党的革命理论理解深刻,文思敏捷,言辞精当,深入浅出,听者无不折服。

罗道有说,在民进南充市委成立前,新发展的会员,必须报省筹委审批,我曾几次携带材料参加审批会。那时还有攀枝花及其他地、市的同志参加,天逸同志主持,各地材料要一一简要说明,对入会人的条件及申请手续,他很重视,条件不够,坚决不批,手续不全,一律补办,他强调民进会员必须保证质量。由此可以想见,这22个月中发展的718名会员,每一个都经过了徐老的审批,其工作量之大,难以计算。

徐老仙逝后,曾任民进遂宁市委主委的黄亚辉吊徐老的挽歌曰:古稀不畏远征难,促进民主志弥坚;“斗城”“播种”抛汗血,呕心劳神亦坦然。(斗城是遂宁市的别称)

曾任民进绵阳市委主委的蒋安中缅怀徐老的诗词曰: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发展组织,不辞水复山重,争取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宣传会的章程,筹建事必亲躬,地方组织次第起,欣欣向荣迎东风。

肺腑之言,写得何等地好哇!老会员们忆起建会初期的工作,无不激动万分,认为是“千头万绪,热火朝天。”

“古稀不畏远征难”,“不辞水复山重”的确是徐老当年筹建民进组织的真实生动而精辟的写照!

徐老对工作呕心沥血,精益求精,据徐老夫人回忆省筹委时期,徐老病重起不了床,为了赶写文件,急把重庆民进彭复生(历任重庆民进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委副主委、主委,全国人大代表等)召来,两人一个躺在床上,一个坐在桌边,边议边写、通宵达旦。徐老工作作风严谨,在民进四川省委会工作期间,每天写工作日记,事无巨细,均有记载,十余年间写了厚厚30多本。他还精心保存着“1960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负责同志接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中央全会扩大会议全体人员合影”等照片数十张,堪称统一战线和民进的历史文物珍品。从这些事例表明,徐老的一言一行都对民进负责,对民进的历史负责。


川师大——四川民进的“摇篮”

徐老是四川华阳县人,1915年生。1933年起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成都大成中学、华阳职业学校、树德高中、省立成都师范学校任教。曾任中央银行成都分行专员、襄理、副经理、兼任粮食部驻成都专员。建国后,历任川北大学文书主任、四川师范学院秘书科长、教务科长、教研科长、教行科长、院务委员和工会副主席等职。

他在四川师大任职30多年,是1957年民进川师支部的第一批元老会员。而民进川师支部又是民进成都市委筹建后首批发展的基层组织之一。川师支部建立不久,接二连三的“运动”接踵而来,最后是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民主党派活动完全处于瘫痪状态。文革后1978年拨乱反正,民主党派恢复组织活动,徐老接任民进川师支部主任。徐老对川师大民进的贡献和影响难以一一列举,仅从1985年徐老70大寿时,师大民进同仁所赋贺寿诗可见一斑。诗曰:

徐公卓识众所师,家学渊源举世知。

为言雄建惊四座,文章妙笔尽切时。

辅党佐政为诤友,慧眼荐贤万马驰。

风雨不动青松劲,高山景行永不訾。

与徐老知交40余载的川师大老会员康述尧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徐老值得我们怀念和敬仰的景行,总起来可以概括为:讲政治,爱党,爱国,爱会,诚信,博学卓识,举贤荐能,严谨刚正,无我无私,光明磊落。

徐老爱才,有伯乐风范,为四川民进培养输送选拔了许多人才骨干,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在政府部门任实职的代有人才出。据我加入民进20年任省委委员16年,任省委机关专职干部10多年的观察研究分析,在四川民进3000多会员中,堪称四川民进会务工作骨干的约占1/10多,大约400多人,主体就是省委会成员、各市委会成员、支部主任、各级专职干部等等。老会员多是20世纪80年代入会的。在2002年省五代大会前的20年中,人员班子有进有退,但相对较稳定。

了解这部分同志的经历,很耐人寻味的是,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份人曾是四川师大的教师或毕业于四川师大的学生。可以列一长串名单:现任民进四川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苟建丽;省委顾问、民进南充市委主委周虚白(已故);省委副主委、南充市委主委、南充市政协副主席向洪武;省委副主委刘成沅;民进省委秘书长魏泽焰;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市教委副主任官毓德;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骆天银;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市成华区副区长冯季雄;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唐明远;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市监察局副局长杨建德;民进重庆市委副主委曾庆宇,民进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易治安(重庆民进于1997年春重庆建直辖市时从四川民进分出);民进攀枝花市主委、市政协副主席王文君;民进攀枝花市副主委兼秘书长罗学海;民进南充市委副主委罗道有;民进德阳市委主委、市教委副主任周维汉(已故);新任民进德阳市委主委、德阳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赵晓平;民进遂宁市委主委、遂宁市政协副主席黄亚辉;民进绵阳市委副主委,江油市副市长蔡擎元;新当选的民进南充市委主委康大寿;新当选的民进成都市委副主委,年仅30多岁的赵艳艳;还有任民进四川省委常委、委员的郭祝崧、王传琦、谢元鲁、孙恺祥、戴雯……。

因此,1999年5月29日在民进四川师大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我在大会发言时曾说到,四川师大是四川民进的“摇篮”,民进省委主委苟建丽是川师大的,九个市委会主委中有近一半是川师大毕业的,会员中从川师大毕业的就更多了。我认为,产生这个“川师大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川师大是四川著名的高等学府,培养的学生遍布全川。二是民进的成员主体是教师。三是民进川师大总支(后建立川师大委员会)数十年的工作卓有成效,影响深远。但也不可否认,徐老在民进川师大总支和民进省委工作的数十年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良好的思想基础,徐老个人高尚的人品和人格魅力在川师大众望所归,颇具感召力。

1992年11月,四川师大40周年校庆时,徐老作为贵宾与10多位川师大历任校长书记吉 颉、苏黎、霍赐颖、余涧兰等共庆校庆并合影留念。照片中徐老是唯一的民主党派人士,由此也可见徐老在川师大的声望。前面列举的名单中,老一辈的许多人都是在民进发展组织阶段徐老亲自物色、发现、培养的“种子”会员,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几年中就在所在地迅速发展成为有一两百会员的市级组织。10多年后,川师大民进新一辈也茁壮成长起来。


徐老对我的教诲

我第一次见到徐老是1986年10月,在成都新华宾馆参加四川省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那次大会隆重而热烈,开了四、五天。一天晚饭后,魏泽焰秘书长通知我去见徐老。我虽然入会三年多,但只是在四川民进的工作简报上见过徐老的名字。刘西林、徐天逸、钟树梁这些名字在我的心中充满了神秘色彩。想到就要去见民进四川省委的大人物,我心里还真有点紧张和激动。轻轻推开房门,我见到了一个气宇轩昂,面容清瘦,满头银丝如雪,一双目光如炬的老人,与我想像中的大学者、大人物的形像合拍。徐老很亲切地问:“你就是杨霞丹?你有30多岁了?看不出,很年轻嘛。”短短两三句话就缓解了我的紧张情绪,拉近了一个普通会员与省委会领导的距离。徐老说,民进推选了三个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你是其中一个(另外两个是绵阳的杨明辉和攀枝花的彭明玉)。我的文字材料《用心声为孩子歌唱》,他亲自修改了,叫我发言时千万不要紧张,说慢点。第二天,我是大会发言的第二名。生平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大场面,生平第一次在成都军区大礼堂登上红旗辉映、鲜花簇拥、灯光雪亮的大会主席台,面对台下各民主党派推选出的几百名先进代表灼灼的目光,我能不紧张?走上主席台时,好象腿肚子都在颤抖。但我看见端坐在主席台上的徐老亲切地对我微笑,他还轻轻地咳了一声,大概是提醒我放松,我一下子就镇定了。当我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下主席台时,我想,今天我表现得如何?会后徐老专门对我说:“我今天特意搜集了大家对你的反映,不错。声音宏亮,语速不快不慢。”这一天,是民进四川省委给我最大的荣誉,也是我作为一个民进会员最辉煌的时刻。后来,我们30多个先进代表回“娘家”——刚刚建成的民进四川省委机关大楼开座谈会,我坐在徐老旁边作会议记录。在两个多小时的会上,徐老不时回过头来看,我记了密密麻麻10多页,徐老夸奖我:“你记得很快嘛!”也许从这一次会议,徐老发现我还适合于作一个民主党派的专职干部。当时省委机关缺人手,在刘老、徐老、钟老、苟副主委的关怀下,几经周折,我于1989年6月从南充地区文化局调进民进省委机关,历任宣传处副处长、处长,至今已14年多了。

我到宣传处工作,编工作简报,徐老已经退居二线,但他仍然十分关心民进的工作,关心我这个民主党派宣传新兵的工作。他说:“办简报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政治方向。我们要对会员的政治生命负责。”“简报要简”。“不要把简报办成一些人的起居注。”我上班不久,就把油印的、不定期出刊的“四川民进工作简报”改版为电脑照排、双月定时出刊的《四川民进》,在民进川师大刚创办不久的小印刷室铅印,得到川师大李阳庚、鄢昌溶、邱人铭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四川民进》第一期600本,套红的刊头是鄢昌溶老师手工操作,一本一本印上去的。徐老每期都认真阅看并提出意见建议。1995年,我写了一篇《吴因易当了民进的官》(吴因易系著名作家、全国人大代表、时任民进绵阳市委主委)的长篇人物通讯,发表在《四川政协报》、《四川民进》和民进中央办的《民进》上。(民进中央宣传部推荐到《人民政协报》上摘登),徐老看到后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文章写得很好!”“谁说民主党派无所作为?”每当有什么重大政治活动,我向徐老约稿,他都是忍着“痛风”等病痛的折磨,很快的写好稿件。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党史办公室和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合编的大型丛书《风雨同舟》,徐老写了《荣辱与共 战斗不止》的文章。1995年,纪念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50周年,我们编印了四川民进历史上第一本有彩印图片的纪念特刊,徐老题写了贺辞:“五十华年弥足珍,光荣事业特艰辛;先驱冉冉乘风去,后继芸芸如日新。”短短四句诗凝聚着徐老对民进组织的热爱、深情和期盼。这大概是徐老生前最后的墨宝了。

有一次我在徐老家中看到一张1978年夏,周健老、叶圣老、雷洁老及叶至善同志来蓉视察时,与民进成都市委的几位老领导罗家惠、韩怡民、杨佩芳、钟树梁、徐天逸共9人的合影,觉得很珍贵,经徐老同意,就拿去翻拍了几张,这张照片堪称四川民进历史上的珍品。徐老仙逝后,钟树梁老痛对照片思故友,悼诗曰:当年合照锦江滨,几座团团笑语亲;松柏多凋君又去,于今顾影只三人。(编者注:当时尚在者唯雷洁琼、叶至善和钟树梁三人。后来,叶至善先生于2006年去世,钟树梁先生于2009年去世,雷老于2011年去世。)

使人终身难忘的是有一年我坐骨神经痛病休在家,忽听敲门声,我挣扎着歪歪倒倒去打开门,一下子惊呆了:站在门外的竟是满头银发的徐老和徐老夫人钟老师!年逾古稀的徐老忍着病痛,一步一步走七、八十级台阶上六楼来看望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机关专职干部,这深情厚意,这春天般的温暖使人没齿难忘。

徐老是一个很坚强的人,但晚年却被疾病折磨,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多。癌细胞扩散引发的痛风、皮肤搔痒症、胫骨神经炎等,使他终日在痛苦中挣扎。他在给罗道有的信中说“现在才明白健康重于长寿”。最后几个月几乎完全靠注射镇静剂才能缓解痛症,人被折磨得形锁骨立,衰弱不堪。徐老很尊严,他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看到他病魔缠身的模样,对欲前去看望的人总是婉辞。魏泽焰每天下午都到医院去陪伴他。几个月中,我去看望过他几次,最后一次是1996年9月18日,我手捧18朵玫瑰,推开病房门,兴致勃勃地说:“徐老,祝你生日快乐!”病床上的徐老和照顾徐老的钟老师都愣了。(我误以为他的生日是9.18,我隐约记得是一个与日本侵略中国有关的日子)徐老怔了一下,用虚弱得几乎听不清的声音说了一声“谢谢”,还问了一句“花很贵吧?”然后一声长叹似的呼唤“杨霞丹呐……”这是我最后一次听见徐老的声音,我也不知道徐老想对我说什么。从1986年10月第一次见徐老到1996年9月最后一次听见他叫我的名字,整整10年。9月26日下午,省委会机关正在文化公园举办中秋三胞联谊会之类的活动,时任副主委的苟建丽心中似乎有什么不祥的预感,会还没完她就叫上办公室副主任张宏,两个人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正是徐老弥留之际。苟副主委说,她还看见了徐老眼角的泪滴。

徐老去世后,他的身后事均按他生前“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的遗愿进行。连讣告都按他的遗愿“火化之后才发”。遗体27日火化,发出讣告。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发来唁电,民进成都、重庆、绵阳、遂宁、德阳等市委会、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发来唁电。当时省委会机关的干部和许多会员想到未能瞻仰徐老遗容,寄托哀思,心里十分难受。现在回想起来,徐老此举多么高尚和智慧,他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留在我们心中的永远是一个神采奕奕、笑语朗朗的智者、尊者的鲜活形象。

注:本文略有删节。

作者:杨霞丹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