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张志公先生走进了我的课堂我的家

发布时间:2016-06-27
【字体: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浙师大附中任教32年。我又是金华民进的一位资深老会员,会龄30年。我怎么也想不到时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常委、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会走进我的课堂,亲临我的家。

那是1987年的一个冬日,寒风料峭。一位身材高大,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老学者,在民进金华市委会主委俞立身先生的陪同下,信步穿过校园的林荫小道,向站在教学楼门口恭候贵宾的我走来。老者正是张志公先生,是他先伸出手,紧握住我的双手,与我热情相拥,一边说道:“辛苦了,李元老师!”顿时,我受宠若惊,不知所措,只是连连说着“欢迎欢迎”、“谢谢光临”几个词儿。

张志公先生执意要来听我的课的消息是我在头一天(11月22日)得知的,传话给我的人,是他的得意门生,浙师大中文系现代汉语副教授陈淑钦,她也是民进会员。她告诉我,张老就是想深入语文教学第一线,看看当时的高中语文课是怎么上的,并且执意要挑选一位是民进会员的语文老师。陈淑钦老师向张老推荐了我。这天傍晚,我兴奋得睡不着觉,一直在想着如何把明天的课上好,写好的教案看了又看,改了又改,斟酌再三,方才罢休。我不喜欢“演戏”,没有告诉学生,只是在第二天早自修晨读时对学生说,“有人要来听课”。


我兴致勃勃地领着张志公先生及陪同来听课的俞立身主委、陈淑钦老师,还有陈淑钦老师的丈夫周舸珉教授,一起走进了高一(2)班教室。同样没想到的是全班50名同学与就座的七八位语文同行同时齐刷刷站立起来,掌声雷动,表示欢迎。教室后面黑板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张爷爷光临”九个大字,猜想是陈老师与我的学生通了气。和蔼可亲的张志公先生手执语文教科书向大家招手致意,然后端坐在第三排过道一张课椅上,紧挨着一位男学生,静静地等待着上课。时在1987年11月23日上午7时55分。

8点钟铃声响起,上课了。我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写下课题《语言的演变》五个大字,并注明作者吕叔湘字样。我先问学生:“演变”是什么意思?备选答案是:A、慢慢地变化,B、演进着变化,C、有发展有变化,D、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结果是各项答案都有,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当一位女生坚定地回答“肯定选D”时,张志公先生笑了,竟拍起手来,并且说:“作者吕叔湘先生是我的老师,他自己都说D对,这还有错?”老顽童似的一句话,引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带学生一起诵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声音既清晰又宏亮。我看见张老在微笑着点头。读完这段文字,我即问学生:语言由哪三个部分组成?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语音、语汇(即词汇)、语法。再问:这三样东西,哪样变化最快?有个同学说看不出来,好像应该是词汇。张老插话说:“你说得对,词汇跟着时代在前进,它变化最快。”直言不讳的张老,真可谓快人快语,讨人喜欢。

然后再探讨语音、语法的变化,并让大家举例加以解读,这下可犯难了。我让同学4人一组展开讨论。志公先生很投入,就像学生一样,逐字逐句捉摸原文作者的话,并联系古今汉语的异同,引导周围同学积极思维,举出实例,得出语法变化最少的结论。由于大多学生对文言的语法结构辨析不清,不免出现一些模糊认识,张老就说:“课后去问你们李老师,他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一堂课45分钟,很快就在教学相长的氛围中结束,既扎实有序,又轻松愉快。下课铃响,我恭敬地请张老上讲台点评,同学们更是热切地期盼着老学者的指教。张老说:“李老师的课上得很好,不仅是语言表述确切流畅,板书工整漂亮,而且发动大家深入探讨,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讲台是神圣的,课桌也是神圣的嘛。我就喜欢没有架子的老师,循循善诱的老师。美中不足的是有个别字眼还咬得不够准确,同学们发表意见还欠大胆,以后要改正,要加强喔。谢谢李老师,谢谢同学们!”语音刚落,班长就把一本纪念册赠送给张爷爷,上面有50位同学的亲笔签名。张老乐了,连声说“谢谢大家”,“再见了”。尽管当年教学设施极为简陋,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脑袋,但那种朴实无华、勤学好问、努力钻研的教风和学风,给所有在场的师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对张志公先生的和蔼可亲、思维敏捷、平等谦和更是敬羡不已。


下课之后,张老听说我妻子也是语文教师,就主动提出要去我家看看。我与张老并肩携手,步行300米来到学校教工宿舍,走进我的家。我妻子罗碧华热情招待,泡茶端水果,大家围坐一起聊了起来。听说我妻子也是民进会员,张老更高兴了:“夫妻俩都是我们民进的,又都是语文教师,这太好了,恭喜你们了!”接着,他沉思了一会儿,呷了一口茶,顺手拿过我的一本精美的日记本,给我们夫妻俩写下了“携手并进,以语文为工具,过美好的家庭生活,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祝贺李元、罗碧华老师并指正。张志公1987年11月23日”的亲笔题词,还盖上阳文“张志公”,阴文“ 古稀习书” 的大红印章。这珍贵的墨迹,使我们如获至宝,倍受鼓舞,真可谓天赐墨宝,蓬荜生辉。25年来,我与爱妻一直将志公先生的教诲铭刻在心,并时刻激励鞭策自己,努力工作,潜心教学,力求家庭和睦,携手并肩,为祖国争光,为民进添彩。

当天下午,张志公先生又应邀与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合影留念,并到校长办公室欣然挥毫,写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的大幅题词,同时又给我校黄土文学社题写了社刊名。“黄土”二字,庄重潇洒,一直沿用至今。

注:作者系民进浙师大总支二中支部主任,民进金华市委会老龄会员联谊会主任。

作者:李 元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