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民进第一次大规模建言献策活动
1980年2月,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提出“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的任务。4月7日,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响应党的号召,决定在全会开展一次对我国制定教育计划、教育体制献计献策活动,简称“双献” 活动,这是民进第一次真正以党派名义发动全会力量为国是建言献策。
“双献” 决定发出后,很快得到广大会员和地方、基层组织的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其中的不仅是教育界会员,更有会内谢冰心、吴贻芳等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有张志公、霍懋征、段力佩等著名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会外的教育专家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一些领导也都积极支持民进的这次建言献策活动,他们所反映的一些基层教育现状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被写入民进中央的《建议》。一些地方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调研会,听取会内外教育界人士的各种见解,并整理成书面建议上报,有的基层支部还把“双献”作为支部活动的内容。
当时,民进中央机关负责这项工作的部门是文教委员会,这个部门应该算是现在参政议政部的前身。作为文教委员会的干部,我们那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反馈、交流、呈报相关的意见、建议。20世纪80年代信息交流主要靠信件,我们每天都能收到许多来自会员个人或地方组织或基层支部的信件,信件基本是手写,每封少则二三页,多则十余页。活动开展了半年多时间,共收到书面建议340余份,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多达2100余条,这些建议被及时编辑成《对教育计划、教育体制献计献策的情况简报》,除在会内交流外,同时分送教育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教育组参考。民进中央也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进行调查和研讨。
这项活动历时半年,于1980年10月底,形成了民进中央《对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建议》和《关于会员对教育计划、教育体制建议的综合报告》,并以民进中央常务委员会的名义致函中共中央统战部转报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对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建议》中,民进中央针对教育成为“文革”“重灾区”的现实,坦诚指出:“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没得到应有的位置。”《建议》希望“党中央责成各级地方党委、各级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开展广泛的、大力的宣传和教育。”《建议》就加强领导、确保和大幅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领导体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重点校和一般校并举、重视幼儿教育、多种形式办学、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提出了十点具体建议。
建议提交后,得到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时任教育部长蒋南翔在出席民进中央会议的讲话中,对民进的“双献”活动和由此形成的《对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建议》表示感谢并给予高度评价。198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民进中央作为参会单位出席了会议,国家政府部门邀请民主党派参加全国性的工作会议,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民进为教育献计献策活动,不仅以出色的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开创了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责的先河。
注:作者系民进中央原副秘书长兼参政议政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