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云南省委会创建情况纪实
一、民进中央昆明直属支部的创建和发展 (1957年2月至1959年2月)
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方面生气勃勃,欣欣向荣,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1956年8月,民进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的号召,讨论了发展组织的问题。大会以后全国有许多省、市先后建立了地方组织。民进云南地方组织就是在这种政治形势和历史条件下筹建的。
1956年,党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民主党派成员欢欣鼓舞,衷心拥护。1957年初,民进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元和干部杨德兴来昆,在中共云南省委的领导和统战部的具体帮助下,筹建民进云南地方组织,2月13日,在昆明翠湖宾馆正式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昆明市筹备工作组。省、市统战部,省、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负责人出席了成立会。筹备工作组设筹备委员8人,即秦淑贞、陈巨秋、赵毓英、杨绍鸿、徐嵩龄、王荃、曹元跉、马忠英等同志,召集人为师院附中校长秦淑贞。随即召开第一次工作组会议,会中央张纪元、杨德兴莅临指导,研究分工、建立发展基层组织及编制等问题。
筹备工作在省委统战部、省政协及兄弟党派协助下,解决了办公用房及专职干部调入等问题,接着进行了机关建设。5月,专职干部5人调齐到职。筹委杨绍鸿负责机关全面工作。
1957年,申请人会者经筹备工作组审查通过的共计68人,其中经会中央批准为会员的有38人,其余三十人上报会中央后因整风运动开始随即停止发展组织而未予批准为会员。当时已分别建立了昆明师院、云南大学、师院附中、昆一中、昆一女中、五华、盘龙区小学等7个基层组织。经过开会协商,秦淑贞、赵毓英、杨绍鸿三同志的出省政协会会议,担任省政协(第二届)委员;马忠英、王荃、李如琚出席市协会议,担任市政协委员。
1957年5月19日,召开第一次筹委会,传达学习毛泽东主席4月30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讨论下半年的工作计划,准备正式成立民进昆明市委员会。不久,形势发生变化,筹委会虽然不断召开会议,传达党和会中央的文件,但已多是讨论“整风”和“反右”的问题,7月召开第十四次筹委会,贯彻会中央指示,中心工作是“反右”,停止发展组织,全会随即转入以“反右”“整风”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会务工作呈现停顿状态。
1958年11月17日,民进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昆明民进推选赵毓英、李如琚、杨绍鸿三同志出列席会议。大会选举产生民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赵毓英同志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大会总结了过去的工作,确定今后的方针任务,制定了组织改造计划。
综上所述,这个阶段的历史经验教训,是组织经受住了反右斗争和整风运动的严峻考验。主要经验是:忠诚接受党的领导,听党的教导,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主要教训是:由于反右斗争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我们也成为“左”的错误的执行者,伤害了一些同志,造成了损失,在此,对为民进云南地方组织的筹建和发展而付出辛劳、在反右或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被冲击而先后去世的秦淑贞、赵毓英、徐嵩龄、王荃、曹元龄等同志,我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二、民进中央直属昆明市支部时期(1959年2月20日至1978年3月)
民进昆明市筹委会经过两年的严峻考验,1959年2月13日至20日,在人民胜利堂举行第一全体会员大会,传达学习民进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正式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直属昆明支部,选举支部委员五人,即赵毓英、杨绍鸿、李如琚、刘璞、马子骏。在第一次支委会上,推选昆明师院文史系主任赵毓英为支部主任,杨绍鸿为专职副主任,大会还制定了今后的组织改造规划。
支委会成立后,根据民进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服务与改造”相结合的方针,同年8月7日至14日又集中进行“三个主义”教育。三个主义教育持续进行了3年多,这对当时的美国发动的对越南的侵略战争和国内的“四清运动”等国际国内形势,提高了认识,调动了会员为社会主义服务和改造的积极性。1960年初和民盟、九三省委联合举行“服务与改造”经验交流会。推动会员结合业务实践进行思想改造,并在基层组织推广“依靠党委、结合中心,深入细致地抓思想,积极主动地做工作”的经验。这对提高会员的业务能力和教改的积极性起了促进作用。1961年又联合举行会议,传达各党派中央扩大会议的精神。支委会还抓了形势教育,用“神仙会”的方式,学习讨论有关文件,使会员的思想得到提高,增强了克服三年困难时期的信心。“服务和改造”的自觉性也大有提高。据1962年的统计,会员中有35%的人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有的受到单位的表扬。当时,进入调整时期,中共云南省委会对民进云南省委会直属昆明支委会的领导隶属关系作了调整,由1960年前的省级组织改为市级组织,专职干部由5人精简为2人,支部搬到市政协办公。在基层组织中,由于会员分散,人数不多,师院、一中、一女中、六中分别与民盟成立联合支部。
为了贯彻“调整关系、发扬民主、加强团结、加强教育,充分调动积极因素”,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的方针,民进中央于1962年底召开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认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支部组织会员学习民进中央五届三中全会文件。1963年8月7日至14日,集中进行“三个主义”教育。以后,一直持续了3年多,经过不断学习,调动了会员为社会主义服务和改造的积极性。
1962年2月,民进昆明市支部进行第二次换届选举。除上届委员、主任、副主任连选连任外,增选钱文佩为支部委员。1965年8月支部进行第三次换届选举,产生支部委员赵毓英、杨绍鸿、李如琚、段正中、刘璞、马子骏6人。支部主任赵毓英、副主任杨绍鸿。
在此期间,采取“神仙会”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初期发言不着边际,顾虑重重,万马齐喑的局面,民进组织又开始活跃,健康成长。正当组织正在顺利发展之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已席卷而来。1966年8月,民进中央机关被查,昆明支部地址办公室亦被红卫兵冲击霸占,专职干部调市五七干校劳动学习,许多会员被视为“权威”,受到批斗迫害,我会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72年我会机关专职干部调市政协学习班学习工作,统战工作陷于停顿状态。
这个阶段,经过调整关系和“文革”的严峻考验。在调整关系中,主要经验是:贯彻“神仙会”的“三自三不”精神,和风细雨地进行思想改造,真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风不寒杨柳风”,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逐渐转化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在三个主义教育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毛泽东思想,初步树立一些马列主义基本观点,促进了世界观的改造,主要教训是:受到一些“左”的影响,强调阶级斗争,批判大反复,思想上有压力,心情不够舒畅。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在“文革”中,大家尽管吃尽苦头,但是,坚信党的领导,坚信马列主义,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始终没有动摇,以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从民进组织和广大成员来说,经过艰难曲折,道路是不平坦的。但是,大家认识到:崎岖不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坎坷曲折,显示了事业的力量,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自尊、自重、自强,就一定有光明的前途,广阔的天地。
三、民进昆明市委会建立时期(1980年2月13日至1984年11月11日)
1977年12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剑英在全国政协四届常委第七次扩大会议上,斥责“四人帮”疯狂反对统一战线,肆意践踏党的统战政策,破坏统战工作,重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把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统战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1978年3月9日至11日,民进中央召开由中央常委和地方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工作座谈会。民进昆明支部杨绍鸿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会员的思想状况和恢复地方各级组织的问题,并就会务工作交换了意见。1979年中共昆明市委指示恢复民进机构设置和组织活动。1979年3月28日至4月6日,民进全国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云南杨绍鸿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和民进的性质、任务、作用问题。同年10月,民进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云南杨绍鸿、李如琚出席,戴文辉列席。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提出了新时期的方针、任务,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杨绍鸿当选为民进中央候补委员。
随着民进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的领导和支持下,1980年2月13日,民进昆明市委员会建立。第一届委员会委员7人:麦赐球、杨绍鸿、李如琚、刘璞、马子骏、胡肃秋、杨培谷,主委麦赐球,副主委杨绍鸿(兼秘书长)、李如琚;副秘书长戴文辉。1983年增选委员6人:戴文辉、王荃、姜增华、孙继斌、李凤章、黄云。民进昆明市委会成立后,全国会务活动也日益活跃。民进中央先后两次在北京召开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1981年至1984年又连续组织各地会员利用暑假自费公助赴京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激发了为“四化”服务的豪情。1982年3月2日,会中央在京召开全国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召开六届二中全会的各项工作。同年10月在成都召开西南、西北地区四省、两市(川、陕、甘、宁、昆明、贵阳)的工作座谈会,继续讨论如何加强成员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1983年11月9日至21日,民进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云南代表为麦赐球、杨绍鸿、孙继斌、胡肃秋、姜增华、黄竹铭。大会确定了全面开创民进工作新局面的方针和任务;修改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麦赐球、杨绍鸿同志当选为中央委员。五次代表大会后,全会组织推动会员在搞好岗位工作的前提下,面向社会为“四化”多做贡献。逐步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果。1983年与市政协、市民盟联合举办昆明小学骨干教师学系列讲座和录音报告会,先后举办18讲,深受社会好评,后来举办幼师培训班,已培训学员1000多人,现仍继续举办;1983年经市委会联系,安排到云南支边的民进中央、上海、浙江、江苏等民进组织的专家、学者、教师共11批67人;先后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丽江、楚雄、大理、迪庆、怒江、盈江、瑞丽、红河等的讲学和作学术报告29次,听讲人数达7000多人次,培训大专及小学各科骨干教师六千四百多人,举办了有五百多人参加的中小学学校讲习班;此外还联系安排了浙江民进的医学专家在昆明和旧市进行西医培训和讲学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暑假与上海民进联系,组成“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会1984年云南丽江智力交流代表团”共28人,为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培训中、小学教师共1162人。除了外地同志来滇支边外,我省部分会员应邀赴元谋、宜良、个旧、富民和昆明等地作讲学活动,民进会员的支边讲学活动,扩大了民进在各专州地区的影响,为建立民进省级组织创建了条件。
这个阶段,是我会的恢复和发展时期,这首先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指引,我们在这个伟大转折时期,积极推动和组织会员及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政治时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力求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从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重新认识,澄清一些模糊观念,消除疑虑,克服自卑感,增强了光荣感和责任感,从而调动了积极因素,开展了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没有我们民进的今天。
四、民进云南省委会成立 (1984年11月至今)
在统一战线的春天里,民进云南地方组织形成生机勃勃、兴旺发达的局面。1984年11月正式建立民进省级组织。
民进云南省委会的建立和第一次代表大会
1984年10月18至28日,民进全国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云南代表杨绍鸿出席会议,就建立省级组织事宜向会中央作了汇报。接着麦赐球、杨绍鸿又与来昆的会中央副主席葛志成作了认真研究,并向中共云南省委和昆明市委汇报,请示征求意见。9月19日,民进中央来文批示由民进昆明市委会负责筹建民进云南省级组织的具体工作。1984年11月9日至11日,民进云南省暨昆明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昆明举行。麦赐球同志致开幕词。中共昆明市委副书记陈思雄到会讲话。中共省、市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及其他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出席了大会。民盟省委主委杨明,代表省级7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向大会致贺词。市民革主委张式哲宣读市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贺信,杨绍鸿代表民进昆明市第一届委员会作了《团结奋斗、立志改革、开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局面》的报告和《筹备成立民进云南省委会的工作报告》。会中央常委张明养和组织部干部专程由北京前来参加大会,并在大会宣读了民进中央给大会的贺信,同时还作了《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在闭幕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梁家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
大会选举产生了民进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0人:麦赐球、杨绍鸿、李如琚、杨培谷、孙继斌、张嘉琦、戴文辉、徐良、孙亮、喻惠英,其中前七名为常委。选举麦赐球为主任委员,杨绍鸿、李如琚、杨培谷为副主任委员,任命孙继斌为秘书长。同时,选举产生民进昆明市第二届委员会委员20人:马子骏、刘正元、杨光社、杨绍鸿、李丽霞、姜增华、胡肃秋、徐声瑛、黄竹铭、马明慈、伙辅滇、刘璞、刘聪、刘琼芳、杨介立、张其婉、胡思惠、黄云、谢廷津、廖野。选举常委9人:马子骏、刘正元、杨光社、杨绍鸿、李丽霞、姜增华、胡肃秋、徐声瑛、黄竹铭。选举杨绍鸿为主任委员,杨光社、胡肃秋、姜增华为副主任委员。任命徐声瑛为秘书长。1986年下半年增补徐声瑛为副主任委员,代理主委职务,任命李丽霞、黄竹铭为副秘书长。
至此,民进云南省委会正式宣告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