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陕西省委会创建情况纪实
概 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进在陕西没有成员和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陕西民进是在民进中央的指导下,在中共西北局、陕西省委、西安市委的领导和关怀帮助下,从1953年开始发展和建立起来的,成员主要是教育、文化界的知识分子,其分布主要在西安市区。早期的会员,个别来自甘肃、新疆等西北省份。1953年12月21日,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在西安成立。这是民进组织在陕西的雏形。时有会员33人,分布在西安市的15个文化教育单位,编为2个临时小组。1954年8月31日,民进陕西省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7年1月,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西安召开,正式宣告民进陕西省委员会成立。民进陕西省委员会成立以后,在民进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参加了陕西省人大和人民政协工作,参与了陕西地方重大方针和重要领导人选的政治协商,积极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参加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的各种政治协商会议上,在视察、调查研究、专题讨论的基础上,对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省委会成立时,有会员297人,其中高校占6.7%,中教占56.6%,小教占27.3%,教育行政、文化出版占5.5%,其他占3.9%。这些会员大部分分布在西安市区,编为38个支部,其中3/4的支部是按工作单位划分建立的。
筹备阶段
一、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
1953年,时为西安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的李祥生受民进中央的委托,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陕西省委及西安市委的领导下,在陕西省建立民进组织。1953年12月2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在西安成立。分会筹备小组成员有5人:组长为李祥生(时任西安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副组长为李述礼(时任西北大学教授)。组员有:史念海(时任西安市师范学院教授),余海丰(时任西安市政协常务委员),何纫秋(女,时任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教师)。有会员33人,分属于15个单位,大都在西安市区,编为2个临时小组,两周过一次组织生活。学习时事政治、交流在本职工作岗位的经验。
二、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
1954年8月30日,在中共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的重视和具体指导下,经过筹备小组和工作人员张学让、党丕经、钟守荣等近9个月的工作,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成立,并召开了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参加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的会员27人,来宾26人。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副部长孙作宾代表西北局、陕西省和西安市三级党委统战部,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孙蔚如代表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协,民盟西北总支部秘书长李学健代表各民主党派发表讲话。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党派处处长罗明、副处长权秉华,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张汉武、党派处处长张季材,中共西安市委统战部党派处处长张仲平,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亢心栽以及陕西省、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到会祝贺。
大会选举出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李祥生,副主任委员为李述礼;委员为史念海、余海丰、王芸竹(女)、何纫秋(女)。
1956年,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推选李祥生、李述礼、余海丰、申秀生、王芸竹(女)、何纫秋(女)、王观心、王芾南、苏玉阗(回族)、梁慧中(女)、张述祖、张哲、梁鹤鸣等13人为出席民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王德慧(女)、张学让2人为列席代表。
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组织处、宣教处3个工作机构。办公地点在西安市开通巷。同年9月1日,陕西省《群众日报》在头版报道了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的消息。
三、主要工作
陕西民进自1953年建立筹备小组以来,始终坚持民进的光荣传统,在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及民进的会章、会史教育,使会员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守工作岗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1954年,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委会成立后,立即组织会员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成绩。
195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10周年。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纪念大会。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赵伯经,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高桂滋莅会指导并讲话。各兄弟党派省市地方组织的代表、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和会员共74人参加大会。会议由委员王芸竹主持。主任委员李祥生向大家介绍了民进的历史、性质任务和一年来陕西民进会务发展的情况,并就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意见。赵伯经在祝贺讲话中肯定了民进陕西省筹委会成立以来所做的工作,他勉励民进会员积极学习业务,为改变中国落后的局面培养新的人才;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和理论学习;积极改造思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向群众学习,为完成五年计划而努力。高桂滋代表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祝贺民进成立十周年,并高度赞扬了民进在恢复国民经济、“三反”“五反”等运动中做出的贡献。会员申秀生、陈恬、梁鹤鸣也都介绍了自己入会前后的思想认识情况。
1956年,中国进入合作化高潮时期,民进发动广大会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业合作化等文件,举行时事座谈会、经验交流会,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会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合作化运动。
成立阶段
一、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
1957年1月24日至26日,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这是民进组织在陕西召开的第一次大会。大会选举出由委员15人,候补委员2人组成的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这次会议正式宣告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简称:民进陕西省委会)成立。
在1月26日举行的民进陕西省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上,选举李祥生为主任委员,李述礼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组织处、宣教处3个工作机构。办公地点在西安市开通巷。
二、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会员大会
1957年1月24日至26日,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会员大会在西安市召开。出席大会的会员有274人。
这次大会是民进在陕西省的第一次盛会。民进中央常委葛志成、陕西省副省长成柏仁、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杨子廉、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张汉武、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一航、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等领导亲临大会祝贺并讲话,省级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也到会祝贺。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主任李祥生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大会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是:①贯彻民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五项工作任务;②密切联系群众,对要求进步而政治上开展较慢的人加强开展工作;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团结;④积极代表会员和所联系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正当利益;⑤提高觉悟,贡献力量,为社会主义服务;⑥积极发展组织,做好基层组织工作。大会号召,全会要更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加强马列主义的学习,积极钻研国家各项政策和有关业务知识,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为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大会选举出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5名,候补委员2名。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下同)
马师儒 王芸竹(女) 王芾南 史念海 申秀生 李祥生 李述礼 余海丰
苏玉阗(回) 孙玉如 陈登原 梁慧中(女) 郝耀东 张 哲 强耀轩
候补委员:
何纫秋(女) 赵少泉
大会宣布:中国民主促进会陕西省委员会正式成立。
1月26日,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出领导班子组成人员。
名单如下:
主任委员:李祥生
副主任委员:李述礼
三、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8年10月17日至19日,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81人。
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赵伯经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到会祝贺并讲话。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协及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到会祝贺。主任委员李祥生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是:①继续深入地在会内进行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以毛泽东所提出的六项政治标准教育会员,加速完成对会的组织和会员的本质改造,为实现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而奋斗。大会号召,全会必须政治挂帅,推动成员以劳动实践为基础,以工作岗位为基础,不断进行革命,加速改造自己。
大会选举出民进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6人,候补委员2人。
委 员:
马师儒 王芸竹(女) 王观心 李祥生 李述礼 史念海 申秀生 毕定鄂
余海丰 孙玉如 陈登原 张 哲 郝耀东 荆耀祖 苏玉阗(回) 雷寒柏
候补委员:
何挺毅 张 询
10月19日,民进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选举出常委会及领导班子组成人员。
主任委员:李祥生
常 委:李祥生 史念海 雷寒柏 王芸竹(女) 孙玉如 张 哲 王观心 毕定鄂 荆耀祖
四、主要工作
1957年,整风、反右开始后,民进陕西省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和会中央关于整风工作的决定、要求,开展会内整风,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和文教建设事业。按照中共中央和民进中央的指示与决议,在中共西安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民进陕西省委员会成立了整风领导小组,组织和动员全省会员认真学习有关整风、反右的一系列文件,积极投身本单位整风、反右运动。通过这次运动,广大会员进一步坚定了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强了自我教育和对世界观的改造。但是随着斗争的发展,出现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民进陕西省委副主任委员李述礼,委员王芾南、苏玉阗和蔡蕴之、丛树珊、梁鹤鸣、忽资深等少数会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批判斗争;有的还遭受降级降职处分。在当时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的导向下,民进陕西省委也“清理”了一些会员。面对整风和反右派斗争出现的问题,民进陕西省委员会决定提前召开民进陕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除进行换届选举,还审议和批准了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整风领导小组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民进陕西省委员会关于会员思想改造的规划。
1958年大跃进时期,民进陕西省委员会积极发动广大会员,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开展向党交心活动,激发了会员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1959年,《陕西民进》(月刊)创刊,成立了《陕西民进》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雷寒柏,委员由王观心等六人组成,新年刊出第一期。
民进陕西省委员会历史沿革简表
名称 |
成立时间 |
主委(组长) |
副主委(副组长) |
机关机构 |
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 |
1953年12月 |
李祥生 |
李述礼 |
|
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 |
1954年8月 |
李祥生 |
李述礼 |
秘书处、组织处、宣教处 |
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 |
1957年1月 |
李祥生 |
李述礼 |
秘书处、组织处、宣教处 |
民进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 |
1958年10月 |
李祥生 |
|
秘书处、组织处、宣教处 |
主要创始人
(按出生年月排序)
李祥生
李祥生(1902—1982),陕西省蒲城县人。陕西民进创始人之一。出身农家,幼时家境贫寒,但读书十分勤奋。由村塾至县立小学,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入同州师范深造。1923年考入西北大学。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拥护孙中山先生和反对陕西军阀的斗争。毕业后任教于蒲城县中并于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蒲城县教育局长,积极参加陕西革命活动。“4·12”蒋介石叛变革命后,赴北京大学学习英语三年。1935年初回陕任秦风周报社编辑、主翻译。接着在杨虎城绥靖公署任秘书兼政治处宣传科长。任职期间,积极参与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往三原女中任教导主任,后又担任蒲白澄联合师范、蒲城师范校长等职。
建国后,李祥生同志先后任西北军政大学第一大队训练处长,西安二中分校教导主任,西安市教育局研究室副主任,西安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陕西省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李祥生同志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并为之做出了贡献。
1953年12月,陕西民进组织成立,李祥生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并担任省民进筹备小组组长,筹备委员会主任,省一、二、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委员。
1982年10月2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李述礼
李述礼(1904—1984),广东花县人。早年考入北京正志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参与北京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北大分会的组织领导工作,并随同宣传队奔赴京绥铁路沿线做宣传发动工作,担任北大民众夜校教员,分工搞北京人力车夫工运工作。1926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粤汉铁路徐家棚工会秘书,湖北省鄂西区当阳、远安、石首、松滋等县县委书记,组织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于1928年9月回北京复学。1929年秋北京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在北京担任中学教师和北京大学德文系助教、讲师职务。1936年9月赴德国留学。攻读于柏林大学。“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德国与全欧抗日联合会的组织工作,担任《联合抗日报》编辑,并以德国抗日联合会代表身份,参加了巴黎世界和平大会。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于1938年底回国,到达重庆,拒绝了伪教育部委任的浙江大学教授和黄埔第七分校教官之职,参加中苏文化协会工作,担任《中苏文化报》编辑。
建国后,李述礼同志任西北大学财经学院教授,民族系主任,马列主义研究室、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等职。1953年12月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成立时,任副组长,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后任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陕西民进组织创始人之一。
1984年2月13日因患肺心病逝世,享年80岁。
何纫秋
何纫秋(1904—1989),女,河北省勋阳县人。1926年由陕西省西安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一直从事小教工作,先后在西安市天楼阁小学、渭南县孝义镇小学、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当教师。1966年退休。
何纫秋于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是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在筹委会建立工作中做出了努力。曾任民进陕西省委会第一届候补委员,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届顾问。陕西省政协第五届委员。
1989年4月病逝,享年85岁。
王芸竹
王芸竹(1904—1977),女,别名王瑞湘,河北省定县人。早年先后在河北深泽县立女子小学、保定私立培基学校、山西汾阳铭义中学、保定范真女子高中求学。1928年在陕西榆林女师附小教书,次年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5年毕业,在北平私立孔德学校任教。1936年至1949年间,相继担任蒲城私立尧山中学、陕西省立第二中学和省立户县师范学校教员,省立三原女子中学教员、训育主任及校长。
抗日战争初期,她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鼓励青年学生到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在三原女中因开除特务学生,被反动当局列入共产党嫌疑犯黑名单,并曾一度被逮捕。
建国后,继续在三原女中任校长。1958年后调入民进陕西省机关工作。
1950年1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西北总支部常委兼妇女主任。
1954年8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民进陕西省委会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王芸竹还先后担任过陕西省妇联副主席,西北妇联委员,西安市和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委员、常委等职务。
1977年11月22日,王芸竹病逝,享年73岁。
王芾南
王芾南(1905—1987),曾用名王邦瑞、王林、王子云、王伯阳,陕西省华县人。1927年夏毕业于陕西省立西安第一中学。早年受进步思想影响,中学时代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校搞学生联合会及共青团工作。曾担任陕西省学生联合会主席。1927年秋至1928年夏,在华县高塘学校教书,时值中共陕西省委遭到破坏,他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参加了秘密恢复各地党组织的工作,担任中共华县地下县委书记,继任中共陕东特委委员,参与组织了震惊陕东的“渭华暴动”。1928年8月至1931年3月间,先后担任中共渭南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陕西临时省委常委,中共渭南、西安临时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共北方局陕北特委特派员。1931年3月,王芾南任中共京东特委书记时在河北省唐山被捕入狱,因无任何证据及口供,于同年11月获释。出狱后,一边找党的关系,一边在北平几所大学旁听学习,并编写《中国革命根本问题》一书。
1932年4月至1933年10月,他先在冯玉祥部汾阳军校任政治教官,兼军校地下党委书记;继在张家口任抗日同盟军第二师政治处处长,兼该师地下党委书记。1933年10月,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失利,王芾南被迫流亡北平,与党失去联系。嗣后,王芾南参加了冯玉祥、吉鸿昌领导的“华北抗日反蒋”军事活动,复于1934年5月在北平被捕,判刑12年,囚于南京监狱;至1936年10月,经冯玉祥保释出狱,即在冯玉祥部研究室工作。
1938年初,王芾南回到西安,投身教育界,直至1980年。建国前,他担任过西安师范学校教员、教务主任、校长,陕西省医学专科学校讲师、总务主任和陕西省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总务主任等职务。1944年西安临解放时,王芾南在与中共地下党王超北等相接触中,为促成西安民众自卫总队起义及和平解放西安,做了有益的工作。
建国后,王芾南相继在西安市第五中学、第二中学和第二十中学教历史,并担任过第五中学教导主任;在西安市教师进修学院讲授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
1956年,王芾南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历任民进陕西省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和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起任西安市政协委员、常委。八十年代初,他主持民进陕西省委机关工作,为省委会机关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7年5月28日,王芾南在西安病逝,享年82岁。
苏玉阗
苏玉阗(1916—1974),别名和丞,回族,西安市人。1941年在西安市庙后街小学和西仓门小学任教。1949年在西安化觉巷小学任教师、校长,后任市实验小学、夏家什字小学、庙后街小学、贡院门小学、大麦市街小学副校长、校长。他从教二十余年,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1938年至1940年,苏玉阗任中国回民救国协会陕西分会常务理事、秘书,西安回民青年服务团文书。1954年12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基层小组长和西安市实验小学支部主任。1956年当选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62年当选为民进陕西省委会第三届委员、常委。1956年曾担任西安市政协委员。
1974年3月2日,苏玉阗病逝,享年58岁。
蒋生昌
蒋生昌(1921—1991),西安市人。1941年毕业于陕西省立二中。1941年至1949年在长安兴国小学、西安市八区第一中心小学等校任教师、教导主任、校长。1949年至1982年,先后在西安市二十三中、四中、十一中、六十九中任数学教师、总务主任、副教导主任,后任未央区教研室副主任。他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奉献精神,由于成绩显著,曾先后四次被评为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79年被吸收为西安市教育学会、数学学会会员。1981年当选为未央区小学教育研究会会长。
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民进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调入民进陕西省委会主持机关工作,担任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曾担任民进西安市委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民进陕西省委会第五、六届常委,陕西省第七届人大代表,政协西安市第八届委员会常委。
1991年7月12日,蒋生昌病逝,享年70岁。
史念海
史念海(1912—2001),山西省平陆县人。生于1912年6月。早年在山西省运城、太原等地上学,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良。1932年8月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攻读历史地理专业。时值国难当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社会混乱不堪,史念海同志深知历史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入学不到两年,就在报刊上不断发表论文。1936年辅仁大学毕业后,辗转兰州、平凉、榆林、西安、重庆等地实地考察,积累资料,深入钻研历史地理科学,并先后担任报馆、刊物的编审、编辑和教师等职务。
1946年后,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唐史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中国唐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史念海同志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拓荒者之一。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第一批博士生指导教师。他培养的首届三名研究生已于1985年元月毕业,又新招收三名博士研究生和五名硕士研究生。
史念海同志除教书育人,从事科研外,还不辞辛苦,坚持野外考察,收集到大量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参酌史籍、厘订文献、伏案写作,出版了大量著作。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疆域沿革》(与顾颉刚先生合著)、《中国的运河》《河山集》(一集、二集、三集)、《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变迁》(与曹尔琴、朱士光合著)、《历史自然地理》《方志刍议》(与曹尔琴合著)。还主编有《文史集林》《唐史论丛》《历史地理论丛》等,并担负中国科学院《全国大地图集》的《农牧业地图》,《中国通史》的“隋唐史”、《黄土高原》的历史地理部分的撰写和编绘工作及国家教委《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一书的主编任务。仅论文撰写已在全国正式刊物和陕西省期刊上发表的就有49篇之多,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古代都会、前代学人、农牧业、古河道、地名学、经济、文化战略等等,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特别是在他花甲之年后,更加老当益壮,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亲赴河南、甘肃等十几省进行历史地理考察。在编写《陕西军区历史地理》一书中,付出了很大努力,受到兰州军区的表扬。对森林变迁的研究,受到林业部和三北防护林会议的重视和奖励,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987年初,他依据历史地理科学论证,向中央提出了“保护耕地”的科学建议,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史念海同志是陕西省民进组织创始人之一。1953年12月民进陕西省分会筹备小组成立时,他是五人筹备小组成员之一。历任民进陕西省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委,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五、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第四、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常委及九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常委,陕西省政协常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民进陕西省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2001年3月27日,史念海病逝,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