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赵朴初故居与安庆民进

发布时间:2018-06-25
【字体: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近七十年的漫长岁月中,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造福社会,振兴中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2010年太湖县赵朴初纪念馆被民进中央确定为首批民进会史教育基地,2011年安庆市天台里赵朴初故居被省委统战部确定为首批安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这两处故居,与赵朴初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原来赵朴初先生出生于安庆市天台里,在安庆世太史第度过了他的幼年时光;从4岁起,赵朴初随父母来到太湖寺前河右岸虎形山下的洪诸畈,13岁才离开太湖,在太湖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光。

  “四代翰林”宅

  安庆的府第座落在安庆天台里44号,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初为明末刑部主事刘尚志私宅,刘若宰中状元后另建状元府,此屋为都御史杨汝谷(怀宁人)所用,后赵畇从杨汝谷手上买下后不断扩建,大门上砖雕“世太史第”横额,两侧有光绪御赐“江山如画,物我同春”楹联,门内高悬光绪御笔赐予赵曾重的“四代翰林”匾,前后七进院落,敷设庭苑,楼台亭阁,雕梁画柱,花木扶疏,池鱼唼喋。据《赵氏家谱》记载:赵朴初祖上出自宋朝赵氏皇室后裔,于元中叶,自江西迁居安徽省太湖县玉望村,以耕读继家。朴老的太高祖赵文楷,靠着勤学苦读,于嘉庆元年(1796)一举考中状元。后以钦差身份出使琉球国(今日本冲绳县),为新国王行册封礼,史载其“廉洁之声,著于海外”。继赵文楷高中状元之后,子赵畇、孙赵继元、重孙赵曾重四代由进士及第入清翰林院任职,因此在安庆的府第就衍称为四代翰林第,又名世太史第。清光绪年间,浙江绍兴人平步青著有《霞外攟屑》一书,内有《词林嘉话》一卷记载,四代翰林海内只有十多家,而像太湖赵朴初家族这样四代直系的,就很少见了。晚年的赵畇在世太史第过着一份悠然的生活,第三代、第四代翰林的出现,是世太史第最辉煌的时期。抗战爆发,赵家人四处躲避,留下了一幢空空的世太史第。日军进驻安庆后,占领了世太史第,对其建筑破坏很大,掠走了“四代翰林”匾额等许多珍贵文物。建国后,世太史第经过多次拆改,变成了一个大杂院。但其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仍然是安庆现存官宅保存较好、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因此早在1990赵朴初回家乡时,安庆统战部、文化局领导即向赵朴初提议要修缮故居,赵朴初说:“第一不要扰民;第二不要麻烦政府花太多的钱,暂时就这样吧。”当时世太史第的现状是破败不堪,天井也被居民乱搭乱建,楼梯过道了改变了原来的位置,但通过仔细的回忆、辩认,他指着西边的一间房子对他的夫人说:“我依稀记得,这间房子就是我的出生地。”


  世太史第修缮建议的提出与落实

  赵朴初先生是安庆籍世界有影响的名人,修缮世太史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赵朴初纪念馆,研究其政治活动、佛学思想及艺术成就,保存、修复和展示其政治生涯及佛学诗词、书画、收藏等艺术精髓,不仅能使世太史第的古建筑文物价值和赵朴初的文化价值得以完善的结合和体现,而且是提高安庆地方文化品位,加强安庆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安庆的对外开放、开拓旅游资源及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也是让安庆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安庆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是一件受益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于是该处在1993年7月即由市政府确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在1996年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唐礼宏等11位委员又联名提出“关于加快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建议”,这项提案得到了当时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批示,市政府为此召开专题研讨会,经过周密研究,科学论证,形成《加快安庆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及实施方案》《关于加紧修缮世太史第和拟建赵朴初艺术馆的建议》《赵朴初艺术馆建馆方案》《安庆赵朴初研究会章程》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市政协汤传友副主席还专程到北京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和宗教委员会作了专题汇报,并同赵朴老的夫人陈邦织女士进行了接触,均得到了积极支持和赞同。1996年9月市委31次常委会听取了市政协的专门汇报,达成共识,确定将世太史第作为全市重点名胜古迹进行修缮,并成立领导小组,请市政协就研究会筹备工作进行具体安排。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件事并没有得到落实。赵朴初先生于2000年5月21日在北京逝世,举国上下尤其政界、文化界、宗教界举行的各类缅怀赵朴老、学习赵朴老的活动此起彼伏,连续不断。2000年10月份,太湖县寺前镇因陋就简,建立了“赵朴初生平陈列馆”,短短两个月即接待前来参观的各界人士几千人,足见赵朴初先生的人格魅力及精神影响,建立高品位的赵朴初展馆及研究基地势在必行。

  2001年初,民进安徽省委会、安庆市委会顺应民意,在省、市“两会”上再次提出关于修复赵朴初故居的建议,民进人认为:“赵朴初生前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其身后建立纪念馆,成立研究会,是符合历史文化发展要求,并能得到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并予以赞助支持的功德之举。”这份由时任民进组宣科科长洪爱敏执笔的提案从宏观分析及实践要求、有利条件、制约因素、主张与对策第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修缮世太史第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省民进朱维芳主委为这份提案的落实殚精竭虑,几次到安庆和当时的市委、市人大领导专题讨论此事,安庆民进的陈怀钰主委、丁大章副主委和提案执笔人洪爱敏科长也吁请有关方面予以支持,在民进领导多方奔走下,这项建议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省人大九届四次会议将之列为12个重点议案之首,省政府第84次省长会议专门听取安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研究决定要多方筹集资金,抓紧故居的修缮工作。7月,成立了以市政协主席张世云为组长的修建赵朴初故居协调领导小组。至2002年1月6日,故居内103户居民全部顺利搬迁完毕,2002年6月9日,赵朴初故居修缮开工、捐赠仪式在安庆宾馆举行。社会各界人士表现了极大热情,现场共收捐款293.6万元。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中国佛协、中共安徽省委、省人大、省政协、省政协领导同志对赵朴初故居都表示关注,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赵朴初故居题名。民进中央许嘉璐主席、省委会朱维芳主委等领导更是始终倾情关注修复工作,多次向有关方面强调其重要意义,敦促尽快修复完工。会中央、省民进各地组织及安庆民进市委会等还为故居修复捐款11余万元。

  修缮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故居的明清历史风貌。修缮一新的故居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整体风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犷及徽州古建的细腻、精致于一体,主体建筑系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米,南北宽84米,分东路四进,西路三进,共七进,除西三进为三开间外,余均为五开间,面阔为20米,沿两条南北走向中轴线规整排列。每进两侧由厢房或回廊贯通。东一进、东二进,东三进、东四进、西一进、西二进之间有为采光和承接四面檐水作用的开井。后花园由六角亭、荷花池、假山、碑廊、花木等组成,面积982平方米,似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古建筑群西北部。2003年10月31日,在赵朴初先生诞辰九十六周年之际,安庆市隆重举行赵朴初故居修复竣工典礼暨纪念章首发式。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忠禹出席,并与省长王金山一同为赵朴初故居揭牌。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族与宗教委员会主任钮茂生,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齐续春、孙怀山,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法师为赵朴初铜像揭幕。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出席仪式并讲话。安庆市委书记韩先聪主持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发来贺信,民进中央副秘书长王炳舟代表许嘉璐主席应邀参加典礼并送来许主席亲笔贺信。市政协副主席、市民进名誉主委陈怀钰,主委丁大章也应邀参加竣工典礼。


  “巍巍太史第,厥后有辉光”

  修复后的赵朴初故居,成为世人怀念赵朴初的一处重要场所,成为安庆市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许多国家领导人也亲临赵朴初故居参观、指导,表达对赵朴初的崇高敬意。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张怀西,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立平,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郑牧民视察赵朴初故居工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丁光训、李蒙,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均先后参观了赵朴初故居。2004年10月10日,赵朴初的夫人陈邦织先生重返赵朴初故居,市政协主席张世云等领导陪同参观。陈邦织先生对故居的历史价值和其重要意义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赵朴初故居签名留念。2006年5月,赵朴初故居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原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军前来参观,对于故居的修缮保护和陈列布局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3月,安庆市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在此设立。2011年10月29日,“安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在赵朴初故居举行揭牌仪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周庆,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张金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汪莹纯,市各民主党派负责人,省委统战部、民进安徽省委会及市政协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鲁德主持仪式,安庆民进主委洪爱敏代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发言。2012年5月18日,安庆市政协文史委、市文广新局、赵朴初故居管理处在赵朴初故居联合举办“统一战线教育展——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先生”和“朴老题签展”专题展览。2012年5月2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全国政协常委张左己、孙永福,葛东升等一行来宜参观赵朴初故居。

  为了纪念朴老,弘扬朴老伟大精神,赵朴初的故乡安徽安庆太湖县委县政府应社会各界强烈要求,经报请中央有关部门同意,于2001年开始兴建赵朴初文化公园。赵朴初文化公园分为纪念园和纪念馆等部分,分步建设实施。赵朴初纪念馆于2005年动工兴建, 赵朴初纪念馆于2007年11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在2010年纪念民进成立65周年之际,民进中央对会史有关纪念设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和整合完善,并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6处会史教育场所为首批“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实现会史教育资源共享,坐落于太湖县的“赵朴初纪念馆”和江苏省无锡市的“无锡赵朴初纪念馆”双双入列其中。


  赵朴初与安庆民进

  赵朴初是卓越的佛教领袖,为什么他故居的修复、开馆揭牌仪式都有安徽、安庆民进人的身影,为什么赵朴初纪念馆会被民进中央确定为首批民进会史教育基地?原来赵朴初还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时期的老会员之一。1945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同志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1999年8月,安庆民进承办了民进中央、民进安徽省委会开展的资助赵朴初先生故乡太湖县寺前镇贫困女童的“爱心献春蕾”活动,一次性全部解决了该镇169名贫困女童中小学期间的学习费用,其缘起就因为赵朴初先生多次说过,“人,总有一个感情,总想看到一个繁荣富裕的故乡。”

  实际上,赵朴初的父亲与弟弟、妹妹后来定居于安庆,母亲的骨灰盒也曾陈放在安庆迎江寺,另外还有赵朴初的子侄也成为了安庆民进会员。

  赵朴初的父亲赵炜如先生,又名恩彤,生于1884年。就读于省高等堂,曾受教于著名学者严复,以优异成绩毕业,被任命为湖北省候补知事,他无意做官,教授经馆为业。母亲陈慧,字仲瑄,生于1883年,别号拜石,湖北武汉人,出生书香门第,有极高的文学修养,1947年冬因土改运动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去世后,父亲赵炜如和弟弟赵曙初辗转安庆、南京,后到上海,与赵朴初一家人得以在沪滨小聚。1953年,赵朴初、喜饶加措、陈铭枢、吕澄等人共同发起筹备的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赵朴初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是协会工作的实际主持者。1954年11月,赵朴初率全家搬迁北京,随后父亲赵炜如带着赵曙初、赵荣锦回到了安庆。赵炜如当了安庆市政协委员,赵朴初每月几乎要把一半工资寄给父亲、弟弟及其他亲友,而他自己过着的是十分俭朴的生活。1960年初夏时节,赵炜如病逝于安庆,在安庆城外二里半公墓安葬。赵朴初的母亲初葬于太湖的荒野,后遗骨取出,安放在安庆迎江寺。

  加入安庆民进的是赵朴初唯一的侄子赵锡厚以及赵锡厚的内兄余允法。赵锡厚是赵曙初的独子——锡厚原来有一个弟弟,二十多岁时病死了,朴老没有孩子,老弟兄俩就这么一根独苗,所以对这个侄子看得很重。每次回安徽都要和他见面。1973年,赵锡厚结婚,赵朴初除寄来礼物,还书写两条幅表示祝贺,其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二是:“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斯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鼓励他自强不息。赵朴初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在给赵锡厚的信中,多次提及“要努力多读书”“不要误人子弟”“要多练书法”。赵朴初经常告诉侄辈:“自己努力,不要指望我。”赵锡厚的内兄在1978年考某大学研究生,成绩列第三名,但因为家庭历史问题,成绩被改了,最后名落孙山。这年8月,赵锡厚到北京向伯伯说了此事,想伯伯打个招呼,疏通一下,但赵朴初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考得很好嘛,明年再争取嘛。”1983年6月,赵锡厚、余允法在安庆加入了民进组织,他们是在安庆市首批发展的会员。但终其一生,赵锡厚先在安庆二中教书,后调入六中,在六中呆了三十六年,余允法则在一所工厂工作到下岗。然而他对侄辈的爱又是刻骨铭心的。1974年余允法结婚,朴老为他写了一幅《八声甘州·咏梅》的条幅,那幅字在安庆是篇幅最大、字数最多的。在锡厚患脑瘤赴北京手术时,朴老以九十二岁高龄多次亲临医院(其实他自己早就住院了)探望。在开刀的那天早上,朴老还席地打座诵佛号,祈求保佑,术后又再三嘱咐夫人多弄点荤菜补补。这次锡厚住院的所有费用都是朴老出的。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因为有这样的渊源,所以惊闻朴老仙逝,安徽民进老领导吴东之,安庆民进老会员吴振洪以及朴老的亲戚余允法都撰写诗文予以悼念,2001年初,市民进在省市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修缮世太史第、建立赵朴初纪念馆、成立赵朴初研究会的建议》。在2001年民进安徽省委会召开的赵朴初先生逝世一周年座谈会上,安庆民进丁大章副主委以及余允法老师都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2004年元月,安庆民进丁大章主委在瞻仰朴老故居后又写下了180字的长诗《敬朴老》。2004年10月,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在省、市党委政府、政协以及相关部门尤其是太湖县政协的共同努力下成立。2005年清明节之际,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应邀出席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年会暨纪念赵朴初系列活动,到寺前镇祭拜了赵朴初先生灵骨,参加了赵朴初生平陈列馆奠基仪式。丁大章代表安庆民进向赵朴初研究会捐赠了二千元人民币。

  2005年底,安庆民进接到了民进中央与省委会的任务——撰写《赵朴初》传记单行本,为了保证文稿质量,安庆民进先后特邀安庆市中共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银德先生和省赵朴初研究会常务理事、作家余世磊先生担纲此任。经过多方收集资料与征询,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一本史料全面翔实、文笔细腻传神有助于全体民进会员与社会各界进一步走近朴老、了解朴老、学习朴老、陶冶情操的读本。2007年11月5日,是朴老百年诞辰,民进安徽省委会与民进安庆市委会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赵朴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民进主委朱维芳、副主委胡平平、项纯文、张自立、吴永发,安庆主委洪爱敏、副主委潘连宇出席了会议,在肥省民进常委、委员及《赵朴初》作者及朴老的亲属近30人参加了座谈会。2010年在朴老逝世十周年之际,余世磊先生又出版了《母兮吾土:赵朴初与故乡安徽》,这本书记录下朴老与故乡的点点滴滴。朱维芳为该书作序,其序这样写道:“赵朴初先生生长于皖江,创业于沪上,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成为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成就卓越的一代宗匠。在世人心目中,他是慈悲的化身、和平的使者、清正的楷模、忠诚的典范,其高风亮节垂范天人。”在赵朴初纪念馆被民进中央确定为会史教育基地之后,民进省市两级组织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希望能通过从朴老与民进的渊源的角度收集资料,为纪念馆增加馆藏;组织民进会员参观学习、过组织生活等方式促进基地建设。2011年3月9日,中共太湖县委统战部、寺前镇政府联合召开了“共建民进全国会史教育基地太湖赵朴初纪念馆座谈会”,省民进副主委项纯文、宣传部部长李权弟、以及市民进洪爱敏、潘连宇应邀出席。

  2012年11月3日上午,赵朴初铜像揭幕仪式暨民进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雯,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维芳,省政协副主席郑牧民,赵朴初亲属代表,中央、省、市统战部、国家、省、市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有关机构代表出席了揭幕暨挂牌仪式。安庆市和太湖县干部群众等500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省民进主委李和平、副主委苏静、市民进洪爱敏等出席了揭幕暨挂牌仪式。朱永新、朱维芳、李和平分别在铜像揭幕仪式、会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上讲话,对赵朴初先生生平进行了深情回顾,高度总结了赵朴初光辉的一生。并希望各方共同努力,建设好、利用好这个教育基地,发挥好教育基地资政育人的作用,使民进的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下午民进中央、省、市三级领导还出席了主要由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及赵朴老亲属参加的“纪念赵朴初诞辰105周年座谈会”。会上,朱永新代表民进中央发表讲话。他深切缅怀朴老光辉的一生,赞扬安庆市、太湖县为研究、弘扬朴老精神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民进中央和全体民进会员将以赵朴老为榜样,继续关注、支持赵朴老故乡的发展,共同为实现朴老 “富乡裕邦”的遗愿而努力;他祝愿朴老故乡明天更美好!

  花落还开,水流不断。赵朴初永远活在清风明月间。

  主要参考资料:《赵朴初》(余世磊、李银德执笔,民进内部资料)、《母兮吾土:赵朴初与故乡安徽》(余世磊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安庆民进》会刊。

作者:执笔  余  翔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