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关勒铭金笔厂患难之交掩护记

发布时间:2018-07-09
【字体:

  私塾先生是王国维

  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陈巳生,字端师,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诞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因为在古代,海宁县治乃至海宁州府都设在盐官,所以很多从“海宁古城”盐官走出来的盐官籍人,都认为自己才算是正宗的海宁人。比如,将盐官籍国学大师王国维称为“王海宁”。

  在中国,海宁之所以声名遐迩,究其原因,其一是拥有天下第一奇观“海宁潮”,其二是海内外都享有盛名的人才济济。比如,近代以来就有国学大师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诗人徐志摩、穆旦、小说家金庸、国学巨匠张宗祥、书画文物鉴定大师徐邦达、女作家陈学昭等等。

  海宁不但文化底蕴深厚,而且豪门大户林立,其中“海宁陈家”,明清两代出过31名进士、107名举人和442名秀才;官列九品以上者192人,其中大学士3人,尚书、侍郎、巡抚、布政使11人。陈巳生之父陈汝康(1864-1898)也走上科举仕途——24岁中举。30岁到北京任清廷刑部候补主事。34岁成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陈汝康是1894年到北京当“京官”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就是这一年。翌年,陈汝康参加了康梁领导的“公车上书”运动(1300名乘坐政府公车赴京赶考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对《马关条约》中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条款表示抗议,其变法主张迅速扩张为全国的政治运动。陈汝康加入的强学会,由于得到帝师翁同龢、南洋大臣张之洞等清朝高级官员的支持,声势浩大。

  陈汝康还参加了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历时103天的“百日维新”(亦称戊戌变法或维新运动),以戊戌政变而宣告失败。

  陈巳生年幼时,因父常年旅京,陈巳生的教育基本由伯父陈汝桢照应。伯父还为他聘请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私塾老师为其启蒙,这位私塾先生便是陈巳生的同乡长者王国维。


  上海学徒的哈佛大学文凭

  由于幼年丧父,家道中落。1908年,陈巳生和哥哥陈淼生才决定到上海打工挣钱,养家糊口。 临行前,母亲张氏千叮咛万嘱咐:到上海学艺要好好学习,艰苦耐劳,多做工作。希望将来能自力更生,千万不可中途退回家乡。

  陈巳生打的第一份工,就在上海同兴洋货号当了三年学徒。很巧,中国几件大事也相继发生:1908年光绪、慈禧病逝,小皇帝溥仪登基,1909年为宣统元年;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成功,溥仪下台,几千年中国封建王朝宣告终结。

  陈汝康生前有一个朋友叫张元济(著名出版家),海盐人,曾任刑部主事,也是晚清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参加戊戌变法失败后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掌门人。陈汝康与张元济是同乡、同事、战友,具有相同的经历与志趣,关系很密切。经张元济举荐,陈巳生从店员跳槽到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工作,还是做学徒。

  白天,学徒工的生活就像电影里的三毛那样,背背孩子、生生炉子、倒倒痰盂,学习技术倒成了其次,而旧上海的地痞流氓、三教九流是必须接触的,这是一所真正的“社会大学”。到了晚上,陈巳生揣着书本,一步迈进了面向穷苦工人、店员的青年会夜校——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办的免费公益“教会大学”,他学的是商科,学制是四年。这两所大学对陈巳生的教育在同时进行,并同样使他终身受益。

  陈巳生积极参加青年会活动,为青年会之发展竭尽全力。青年会高层对其突出表现和才华横溢十分满意,破格提拔其担任高级管理干部,任上海青年会主任干事。

  1924年,他被派往郑州基督教青年会任总干事时,同驻军河南的“基督将军”冯玉祥相识相交。1927年,陈巳生到欧美游历和留学,三年后,他手捧美国哈佛大学文凭回国,并出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助理总干事。这些重要经历不但极大地全面提升了陈巳生的社会阅历、组织才干和领导能力,还为其培养了广泛的人脉基础。


  抗日救亡与“星五聚餐会”

  1934年,陈巳生正式进入上海工商界,并在上层社会迅速走红。他曾任平安轮船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务。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大批难民涌入上海。陈巳生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风口浪尖。他与赵朴初等主持难民收容所工作,积极组织社会救援。据陈巳生的亲密战友赵朴初回忆:“在这时期中,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参加了救亡活动,参加了当时职业界的救亡组织,如保险业联谊会、益友会、上海华联同乐会等,从事救亡工作。”

  1938年底,上海地下党组织以上海各界民众慰劳抗日将士的形式,组织慰问团到皖南新四军军部进行慰问。虽然陈巳生当时还是无党派人士,就已经成为该慰问团的领导者,他们带去了大量布匹、胶鞋等慰问品。

  回沪后,他们以各种形式全面介绍新四军,使广大群众从了解新四军到支援新四军,有力地推动了上海各界捐钱捐物、参加新四军等活动。

  在陈巳生影响下,他的两个外甥、还有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两个叔叔和一个侄子,一共5个人投笔从戎,从上海到皖南参加了新四军。陈巳生之长子陈震东(黄埔13期生)参加了著名的昆仑观战役及赴缅远征军,在前方杀敌。次子及三子则参加了在上海敌占区的爱国学生运动。陈巳生英勇的爱国行为,引起上海敌伪组织恐慌,遂将其列入暗杀黑名单。

  陈巳生于1940年进宁绍人寿保险公司任副总经理,是经老朋友、青年会董事、宁绍公司总经理胡咏骐介绍。在该公司,胡咏骐是1939年入党的地下党员,另外两名副总经理谢寿天、郭雨东亦同为地下党员。他们与刘晓、沙文汉、胡愈之、许广平、郑振铎等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来往密切。

  同年11月胡咏骐病逝,陈巳生继任总经理,从此他更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经常同郑振铎、许广平、王任叔、雷洁琼、赵朴初等爱国人士聚餐,参加盛丕华、胡厥文、王性尧等组织的“星五聚餐会”,以此为掩护,谈论国事。

  抗战胜利以后,陈巳生任安通运输公司总经理,赵朴初任安通常务董事。赵朴初是华通公司总经理,陈巳生任华通常务董事。安通与华通公司在上海广东路同一幢大楼内办公,后来还合并为同一个公司。作为基督徒的陈巳生和作为佛教居士的赵朴初结成牢不可破的战友情谊,并成为延续终身的生死之交。


  和平请愿与“下关惨案”

  1945年12月30日,民进在上海正式成立,陈巳生与马叙伦、王绍鏊等当选常务理事。

  1946年5月5日,上海各界53个社会团体成立上海市人民团体联合会(简称“人团联”),陈巳生当选为常务理事之一。同年组织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组织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掀起著名的“六二三”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运动。

  6月23日,人团联组织各界民众10万余人在上海北站举行反内战大会,为请愿团代表马叙伦、胡厥文、蒉延芳、雷洁琼等11人送行。会后举行反战大游行。安通运输公司总经理陈巳生安排该公司的卡车作为大会主席台,并为大游行开道。

  为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上海市民选派代表到南京请愿。请愿团在南京下关车站下车后,代表们立即遭到预先聚集在站台上的国民党特务、打手的凶残殴打,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陈震中受重伤,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惨案发生后,毛泽东、朱德发慰问电对受伤代表等表示慰问。在南京的中共代表周恩来、董必武、滕代远、邓颖超、齐燕铭等立即赶赴医院看望他们。陈巳生之次子陈震中(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上海市学联主席,地下党员,时年21岁)被国民党特务暴徒殴打致重伤。周恩来对陈震中说:“你们的血是不会白流的!”

  解放前夕,由于反动派对革命党人和民主人士的血腥镇压,上海地下党帮助民进领导人马叙伦等秘密由沪抵港,并先后抵达北平。而陈巳生等继续领导民进成员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这时,陈巳生又一次在当局的暗杀黑名单上有名,追杀他的是上海特务头子毛森。依靠其机智勇敢,陈巳生一次次逢凶化吉、化险为夷。卑鄙毒辣的敌人只能放出陈巳生被杀身亡的谣言,来蛊惑民众。


  关勒铭金笔厂掩护地下党江苏省委

  《联合时报》多年以前曾刊登过一篇回忆刘晓的文章,原文如下:“刘晓于1937年5月受中央派遣来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城工部部长、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书记、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主持上海局全面工作。在任中共中央上海局书记的时候,公开身份是关勒铭金笔厂副总经理。西装革履,拎根手杖,一副老板派头。”关勒铭金笔厂当时的大老板、总经理正是陈巳生。

  1985年,有人首度披露了这段尘封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该文谈到:“根据党的决定,为了扩大社会活动范围,更好地执行党的统战政策,陈巳生同志后来又在大安保险公司投资的关勒铭金笔厂兼任总经理。他利用自己当时的地位,推荐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到该厂任常务董事,同时还推荐省委组织部部长王尧山同志也到该厂担任了一定职务,帮助他们取得社会职业的掩护。”(引自《上海市保险业职工运动史料》)

  1988年王尧山曾这样回忆:“陈巳生做了很多工作,掩护了当时江苏省委,掩护了刘晓同志和我。……他为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纪念他。”(王尧山曾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市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等)

  陈巳生与刘晓的患难之交应该追溯到抗战初期。在宁绍人寿保险公司,陈巳生是总经理胡咏骐的莫逆之交,而刘晓是胡咏骐请来的该公司经理员(即经纪人),他们于是成了往来密切的好朋友。陈巳生当上关勒铭金笔厂董事长总经理时,聘任刘晓任常务董事副经理,在公开场合他们又成为上下级。建国后,刘晓任上海市委书记兼华东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时,陈巳生则任该会副主任,他们既是战友又是上下级。有过这样生死之交、休戚与共的情谊。


  父子代表参加开国大典

  上海解放后,陈巳生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人民生产救灾委员会委员。陈巳生同时还担任了民进、民建两大民主党派中央及上海地方重要职务,曾任民进中央常务理事兼民进上海市分会常务理事;民建总会常委兼民建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

  1949年9月,陈巳生和时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的次子陈震中,分别作为民建代表和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代表赴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来自上海的首届全国政协代表中,父子同为代表的,除了陈巳生、陈震中以外,还有一对父子代表是盛丕华、盛康年,一时传为佳话。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执行主席刘少奇、李立三等担任选举总监督,另由主席团指定60人分20组监票。陈震中等为第14组监票人,胡耀邦等为第19组监票人。陈巳生与胡厥文、刘晓、潘汉年、周信芳、梅兰芳等18名上海代表一起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0月1日,陈巳生陈震中父子二人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开国大典。

  在抗美援朝期间,陈巳生曾任华东抗美援朝分会副主席,以华东慰问团团长身份冒着枪林弹雨率团赴朝慰问;是全国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最早发起人之一。

作者:陈自由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