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会为公 爱满民进
侯家声(1916.2-1988.11),他是一位音乐家,曾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创作过《四月风》《南湖颂》《黄浦太湖结成亲》《毛主席好比红太阳》《送粮》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并灌制成唱片;他是一位教育家,曾在平湖师范、鄞县师范等四所师范学校和瑞安中学、秀州中学等四所中学任教音乐40多年;他是一位革命者,足迹踏遍了浙南的山山水水,用剧场集聚仁人志士,用音乐启迪大众心灵,用歌声激发国人斗志,为抗日救亡运动奉献青春;他是一位民主人士,是嘉兴民进的创始人,曾任民进嘉兴市(县级)筹备小组组长,民进嘉兴市(县级)支部主任,民进嘉兴市(市级)第一届委员会主委,政协嘉兴市(县级)常委、副主席,政协嘉兴市(地级)常委。
嘉兴是除杭州市及杭州地区萧山县外,省内最早建立民进组织的县(市)。那时嘉兴还是个县级市,侯家声是民进浙江省筹委会批准发展的第一批会员,由于他对组织发展特别上心,加上他在浙南抗日救亡活动的十几年里,受到党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影响,对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政策的理解很透彻,对多党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很到位,对党外人士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很了解,促使他在嘉兴地区建立民进组织、发展会员的愿望十分迫切。在他的努力下,嘉兴民进的历史比其他地市提早了20多年。从嘉兴民进组织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侯家声主持嘉兴民进工作30余年,在嘉兴民进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嘉兴民进组织的建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民进嘉兴市(县级)筹备小组时期(1957年1月10日至1980年12月14日)。
1956年12月1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当天下午3时左右,举行了省筹委会第一次会议。会上审核通过了以省筹委会名义批准发展的第一批11名新会员,嘉兴的侯家声、刘梅芳在此之列。民进浙江省筹委会成立后,着手在全省一些市、县建立组织,发展会员。民进嘉兴市筹备小组成立前后的会员发展情况,经老会员回忆,大致是:1956年,先是民进杭州市委会,继而是民进浙江省筹委会,派金海观(1956年12月15日成立民进浙江省筹委会后任秘书长)、邱镕钧(嘉兴人,后为民进浙江省委会副秘书长、组织处长)陆续来嘉兴发展民进会员。经过精挑细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14名优秀人士被发展为民进会员,分别是:王雅仙、刘梅芳、庄逢巽、许士玠、吴铭绶、何行、何选庄、沈堃、张昭贞、陈大元、金松、侯家声、俞善吾、徐忠国(以姓氏笔画为序)(1958年,因嘉兴专员公署署址迁往湖州,俞善吾等调往湖州)。此外,在嘉兴秀州中学(当时更名为“二中”)入会的还有校长顾惠人(不久被错划为右派,1960年病故)。组织基础和人员条件均已经具备,报经省筹委会批准,1957年1月10日,民进嘉兴市(县级)筹备小组正式成立,侯家声任筹备小组组长,许士玠任副组长。
第二个时期:民进嘉兴市(县级)支部时期(1980年12月14日至1984年8月26日)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是中国社会政治运动多发时期,特别“文化大革命”,使得民进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受到冲击。于1957年建立起来的嘉兴民进组织,被迫停止活动。民进的组织建设、会员发展、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侯家声个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批判。但是,经历过战乱、受党教育多年的侯家声信念从未动摇过,他潜心教育和音乐创作,在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过程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伺机待发。1979年,民进嘉兴小组终于恢复了活动,直属民进浙江省委会。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侯家声开始思考成立支部。经多方努力,1980年12月14日,民进浙江省委会直属嘉兴小组召开会员会议,成立民进嘉兴市支部。当时的会员只有10人。会议选举侯家声为支部主任,金松、戴劲男为支部委员。
第三个时期:民进嘉兴市第一届委员会时期(1984年8月26日至1988年11月15日)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民主政治环境在改善,进程在加快。在侯家声看来,民主党派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为了壮大组织队伍,当务之急是发展会员,侯家声动员骨干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并介绍各界精英入会。到民进嘉兴市委会成立前,会员人数已增至40多名,其中,不乏他亲自介绍或是经其他会员介绍由他批准入会的,如:戴劲男、何家祥、宋波男、崔忠、潘哲华、吴品芬、顾祺耿、周文哉、叶安生、朱人伟、徐忠明、张维新等。这些会员,之后大都成为嘉兴民进各级组织的负责人或者骨干。随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成立民进嘉兴市委会便摆上了议事日程。1984年8月26日,在中山东路市政协大楼的会议室,民进嘉兴市支部召开会员大会,选举宋波南、金松、侯家声、崔钟、裘樟鑫为民进嘉兴市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下午,经民进嘉兴市委会一届一次会议选举、民进浙江省委会批准,侯家声为主任委员,崔钟、裘樟鑫为副主任委员。民进嘉兴市委会正式宣告建立。
1983年10月从秀州中学抽到民进嘉兴支部从事市委会筹备工作的戴劲男回忆说:成立大会的那天,会员们早早就来到了会议室,会议室不大,只能坐五十几个人,但大家的情绪很高,第一次到市委、市政府大院里开会、合影拍照,显得非常兴奋。会场除了主席台,下面只有四排座椅,到会祝贺的中共嘉兴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及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计克敏、嘉兴支部主任侯家声等在主席台就座,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在前排就坐。会议开得隆重而简朴,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布置会场,会标是用一块粘有方形白纸艺术字的红布做成的横幅,上面写着“中国民主促进会嘉兴市支部会员大会”。艺术字是会员徐福伟写的,横幅由戴劲男裁剪、粘贴、悬挂。会上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花絮,副主委候选人裘樟鑫因为是1983年10月从湖州调到嘉兴的(在市教研室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会员大都不熟悉他,在介绍候选人时,侯家声风趣地说:“裘樟鑫同志在哪里,请站起来让大家认识认识”,引得会场哄堂大笑,会议气氛更加热烈。
民进嘉兴市委会成立后,在中共嘉兴市委、民进浙江省委会的领导下,侯家声主委带领大家在组织发展、参政议政、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组织发展上,善于思考的侯家声有一套明晰的思路。侯家声当时在嘉兴教育界拥有很高的声望,很多教育界的优秀人才大都受他的影响主动加入到民进的队伍中。曾经担任第一届市委会副主委的崔忠回忆说:“侯老在嘉兴民进创立过程中,是有很大影响力的。侯老在教育界影响广泛,那段时期,很多人加入民进就是因为向往侯老、崇拜侯老。侯老一直认为,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为党、为国、为民工作与爱会并不矛盾,加入民进一样可以做出贡献。”时任秀州中学教师后来担任市委会副秘书长的戴劲男就是这个时期发展入会的。回忆起往事,戴劲男至今仍难掩心中的激动:“当时,侯老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好,却对我们这些年轻后辈非常关心。侯老家住秀州中学教职工宿舍,一到课余时间我总爱到侯老家里,听他拉拉二胡,再听他说说对时事的看法,觉得受益良多。”戴劲男如今已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曾经与侯家声是同事,因为共同的音乐爱好成为了忘年之交,谈起侯家声时总是尊敬地侯老长侯老短,像谈起一位兄长,又像谈起一位老友。
据戴劲男回忆,市委会成立前后,侯家声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组织发展以及通过社会服务扩大民进的影响上。侯主委的理念有两点:第一,民进的影响力当时主要靠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要想做出成绩来,就需要有很多优秀的会员,要想有很多优秀的会员,就必须加强组织发展工作。第二,发展会员的标准当时就是人脉、能力和热情。机构不健全,经费不够用,开展工作主要靠利用会内外资源,靠人脉。吸收有一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工作热情的人入会才能让工作很好地开展起来。会员发展更要靠人脉,彼此不熟悉、不了解怎么去发展新会员。
侯家声主委在领导市委会发展会员上有一个观点:发展新会员要侧重于他(她)人品和知名度,不管是中学老师、小学老师,即便是幼儿园老师,只要他人品好,在单位有影响力,在社会上知名度高就可以吸收为会员。
市委会成立初期的会员发展除了要有较高的质量,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数量。与民盟相比,民进的组织发展工作相对慢了一些,侯家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一个优秀会员的影响力远没有建立一个支部组织的影响力大。于是,他要求班子成员在积极发展会员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基层组织(支部)的建立,只要会员达到会章规定的人数,就立即成立支部。基层支部多了,会员队伍就会不断壮大,就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民进的知名度。第一届市委会在侯家声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市直属中学支部、医卫支部、郊区支部、小教第一支部、小教第二支部、综合支部、秀州中学支部、七中支部。
1976年退休的侯家声身体每况愈下,患有肺结核和骨刺等毛病,行动十分不便,但他依然十分关心市委会的组织发展工作,特别是市、县(区)之间的上下联动工作。侯家声积极发挥裘樟鑫、戴劲男等同志的作用,派他们出席、接洽各支部的各项会议和事务,为接下来的工作交接培养人才。
在侯家声的带领下,民进嘉兴市第一届委员会虽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组织建设和服务两个文明建设上,但是作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谏诤言、献良策一直是自己的重要职责。这一点,侯家声毫不含糊。
作为市、县(区)两级民进组织负责人,他多次参加中共市委、县委举行的协商对话会或座谈会,积极参加地方大政方针的民主协商。此外,全市会员中有省、市、县人民代表、政协委员48人,占会员总数的21%。政协嘉兴市第一届会议期间,侯家声领导并鼓励民进会员撰写的提案多达30余件。其中,由他直接提出或参与提出的政协提案就有7件。
第一次会议期间(1983年)有3件:一是和吴品芬提出推行督导制度的建议,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应设立“督导室”,配以专职督学。二是与金守义共同提出要求进一步重视民主党派办的嘉禾幼师音乐、美术训练班,解决学校资历、结业证书学历等问题。三是与戴劲男、崔钟联名提出提案,反映南门新兴街道群众的呼声,要求加速治理河东街臭水河。
第三次会议期间(1985年)也有3件:一是与戴劲男合撰的《建议筹办一所综合性的师范学校》。提出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应在市内办一个中等师范学校,内分普师、幼师和艺术师范三科。二是与戴劲男合撰的《建议嘉兴市运输装卸公司迁址》。为保证秀州中学学生的交通安全和教学,提出了嘉兴市运输装卸公司迁址的建议。三是与庄敬等合撰的《要求对老年妇女的鞋类亦要关心》,反映了当时老年妇女买鞋难的境况。
第四次会议期间(1986年)他与裘樟鑫等14人联合提交一件《建议建造一幢统战大楼》的提案。影响很大,引起轰动。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案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了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嘉兴市在十个方面的统战对象近八万人,是一支很大的队伍…… 近几年来,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关怀下,在为“四化”建设服务、振兴嘉兴经济上做出了贡献……我市和市属五个县政协组织委员总数有一千另五十多人,政协的任务是服从于和服务于党的总任务,为了便于各位政协委员以及这些政协委员所联系、团结的统战对象活动和学习,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中,在实现我市“七五”计划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建议建一栋统战大楼(包括市政协、统战部、市台办、市侨办、市侨联等)。
办法:为了有利于开展工作和进行活动,我们提出两个方案供领导研究。一、新建统战大楼最好(最宜在中山路)。二、市法院迁移后,是否能做统战口办公活动(最好包括城区司法局房屋在内)。这样做有几点好处:⑴统战口各部门之间互相协作,便于工作和联系。⑵统战人士也便于联系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要求。⑶委员们提出的“委员之家”愿望也可实现。⑷对外交往、广交朋友活动中,吸引外资、人才、设备和技术,开展活动的地方也有了。⑸常委学习之外,便于组织委员在自愿基础上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前着重学习周市长提出的嘉兴市“七五”计划。⑹便于市政协四个委员会、十二个工作组的委组活动。⑺组织委员作诗、写书、绘画,开展书画交流和展览。⑻开办图书、报刊阅览室。
办理结果:嘉兴市计划委员会给予了答复。在侯家声等人的呼吁下,经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各民主党派先是安排在吉杨路集中办公。2001年统战系统各部门(统战部机关、各党派机关、侨办、侨联、民宗局等)集体搬迁到现在的市行政中心五号楼(4楼)办公,办公条件大大改善。
在侯家声主委的组织下,民进界政协委员们还积极参与政协大会发言。在市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民进界委员裘樟鑫作了精彩的发言,点出了我市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1988年召开的市政协一届五次会期间,侯家声已经病重,但他仍然组织会员提交了《全市人民要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努力》的提案。他还在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大会上作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特点、深化教育改革》的发言,并提出成立浙江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议案。
侯家声的一生,都是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度过的。尤其在他领导嘉兴民进的三十年时间里,社会服务始终是他紧抓不放的重点工作。在参政议政还没有呈现突出作用的特殊年代里,他始终认为,党派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要靠优秀成员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来体现。据一些老会员回忆,侯家声在社会服务上花费精力最多要数主持嘉禾幼师音乐、美术训练班的教育。
“‘民主党派要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是侯家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表达了他的一份承诺和担当,字字珠玑,听了印象深刻,我一直铭记不忘。”民进秀州区支部会员潘哲华如是说,“侯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一直努力实践这一诺言。侯老师是一位知名度非常高的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他任职主委期间,带领民进会员为社会做过许多有益的事。1982年至1984年创办嘉禾幼师音乐培训班,开展一系列活动,就能说明他在努力践行着这一诺言。”
上世纪80年代初,富有音乐教育经验的侯家声敏锐地发现,嘉兴幼儿园的老师中有一部分未曾接受过幼儿师范专业教育,他感觉这一现状会影响到嘉兴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经过党派的调查研究,还发现当时几个国有大厂自办的幼儿园中,大部分老师都是从本单位工人中抽调的,音乐基础更是无从谈起。于是,利用嘉兴民进组织有着以侯家声为代表的多名音乐老师的优势,秉承“尽力而为”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宗旨,成立了“嘉禾幼师音乐培训班”。培训班成立后招生工作非常顺利,设置了键盘、乐理和视唱三门课,辅导老师有嘉兴七中的何嘉祥(班主任)、中和街小学朱人伟(键盘、乐理)、侯家声(键盘、视唱)。筹备就绪后,培训班于1982年暑期借中和街小学的教室正式开班,每周两次,为期一年。
创办“嘉禾幼师音乐培训班”时,侯家声才60多岁,但身体一直很虚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脚上还长了骨刺,行动不方便。每次上完课,走在并不远的回家路上,他都要停歇好几次,他每次出门都随身带只小矮凳。好几次被儿子看见他坐在马路边,然后用自行车带回家。每每忆及这些,后来也加入民进的小儿子侯小雄总是哽咽落泪。潘哲华曾在他的《一句话的分量》一文中写道:“在生命盛放的过程中,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有时也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着沉甸甸的分量。侯家声老师于1988年因病去世,但他的‘民主党派要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的言和行,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
侯家声借助党派的力量、发挥会员的优势,在社会办学上取得了累累硕果:1981年和1982年春、秋,他通过个人的关系,以民进嘉兴支部的名义,先后邀请上海、杭州教育界段力佩、金亮、陆月美等知名教育家来嘉兴讲学,做专题讲座。他们的教育思想、他们教学改革的实践,让嘉兴的教师大开眼界。
1982年至1984年的短短两年间,民进嘉兴支部在市总工会、妇联、工商联的协助下,先后成功创办嘉禾幼师音乐、美术训练班,培训幼儿教师,连续举办9期,培训幼儿教师320人。1983年10月,民进嘉兴支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会员,先后到东栅乡、洛东乡、余新乡,向全体小学教师做有关小学作文教学和小学应用题教学的讲座,受到教师的欢迎。1986年6月,在侯家声的倡导下,民进嘉兴市委会开始主办建才业余外语学校,发动会内外知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习功课。1988年7月,民进市委会还与市科协合作成立了“嘉兴市嘉禾科技咨询服务部”,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
侯家声领导的嘉兴民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具有标杆作用的另一重大贡献要数延续了28年之久的社会福利院送医问诊。民进会员汪慧华在《坚守26年的承诺》一文中写道:“这是一份坚持了26年的爱心接力。1987年6月,在侯家声的支持下,当时还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工作的民进嘉兴医卫支部主任李郁找到嘉兴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吴振华,主动提出将福利院作为民进嘉兴医卫支部提供社会服务的基地和窗口。双方商定每个月的10日为爱心服务日,由医卫支部定期组织内科、外科、儿科、骨科等医生为福利院的孤老、孤残和孤儿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在侯家声等老一辈民进会员的影响下,26年前的这个承诺就这样由民进嘉兴医卫界的会员一直坚守至今,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据不完全统计,爱心服务活动中的福利院受益者已达3000多人次。28年过去了,如今的医卫界会员已经发展到30多名,他们分布在市区各大医院,支部也由原来的一个分为两个,但这项爱心活动在两个支部中轮流进行,依旧每月一次从不间断。用直属第一医院支部主委曹伟中医生的话来说:“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爱心服务活动,更是一种美好的传承,我们每个民进医卫界会员都有责任共同推动这个美好的传承。”后来入会的妇保医院黄华飞医生说:“前辈们将这根接力棒交给我们年轻一代,我们一定要接好班,并且把这根接力棒传下去。”
2015年6月,民进嘉兴直属医卫支部被民进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关心会员、爱满民进,是侯家声立会为公、崇尚社会服务工作在会内的重要表现。
在侯家声入会的30多年时间里,特别是民进嘉兴市支部成立以后,作为一个退休老人完全可以赋闲在家陪陪妻子、管管孩子、颐享天年,但是他却一心扑在党派工作上,孜孜不倦地履行市委会主委的职责。
据他当年的老搭档——副主委崔忠和裘樟鑫回忆,侯家声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身体非常虚弱,因骨质增生双脚不能走路,但他仍然坚持带病工作,一丝不苟地主持市委会工作。需要开会研究布置工作时,他就让两位副主委崔钟、裘樟鑫和专职干部戴劲男到他家里去。需要和省委会、市委统战部、各县(区)联系时,就委托戴劲男负责具体的工作。他凭着内心对民进的无限热爱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关心市委会工作。
侯家声晚年坚持向政协会议提交提案,他的提案大多是关于老百姓的身边事、民进会员的麻烦事,旨在解决老百姓和民进会员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嘉兴市政协的档案室里,至今保存着两份珍贵的材料,分别是《建议嘉兴市运输装卸公司迁址》和《尽快填掉南门河东街臭水河》两份提案的原稿,在“提案人”一栏都写有侯家声的名字。这些提案,有关心嘉兴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有建议筹备一所综合性师范学校的,也有治理臭水河的,甚至有关心老年妇女买鞋难问题的。从这些提案中,看到的是侯家声作为一名民进人为老百姓着想、办事的质朴之心、对组织负责的优良品质。
为办好民进的“嘉禾幼师音乐培训班”,侯家声可谓呕心沥血。教室、风琴虽都是借用的,但晚间用电、粉笔、纸张消耗、教师授课劳务费(每次2小时,只付0.5元)总需要一些开支,党派也没什么经费,只酌情收了很少一点的培训费来维持。侯家声并不宽裕,妻子又身患癌症,可谓雪上加霜,民进浙江省委会知道这个情况后给他拨了一笔特别费以示慰问,可他却把这笔钱拿去贴补了培训班开支,真是一心为公。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是侯家声最重视的工作之一。他用自己的真诚关心每一位会员,作为主委的他充分运用组织的力量帮助会员争取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据戴劲男回忆,有两件事令他记忆深刻,也让他真切感受到民进会员亲如一家的氛围。当时,侯家声了解到会员沈堃由于种种原因,离休干部待遇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便派戴劲男去嘉兴市委组织部等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沈堃的离休干部待遇问题。经过多次沟通,这件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可侯家声对自己享受离休待遇的事却只字不提。还有一名会员周文哉,家庭人口多,住房特别困难,侯家声知道后多次以市委会名义跟周文哉的单位交涉,帮助周文哉较快地解决了住房问题,为会员免除了后顾之忧,安心搞好工作。
侯家声的一生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投身教育,潜心创作,立会为公,爱满民进。接任侯家声工作的裘樟鑫主委用五句话概括了侯家声的一生:
一、侯家声是嘉兴民进的一面旗帜。
1956年下半年,侯家声加入民进。1957年1月,创建民进嘉兴筹备小组,使嘉兴成为除杭州市及杭州地区萧山县外,全省最早建立民进组织的县市,使嘉兴民进的历史比其他地市提早了20多年。侯家声主持嘉兴民进工作30年,在嘉兴民进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长期在示范中学教授音乐,在师范教育界、小学界、音乐界有很高的声望。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中小学教师、音乐教师认识了民进并且认同民进,继而参加民进。他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许多人,成为嘉兴民进的一面旗帜。
二、侯家声是嘉兴多党合作光荣传统的传承者。
嘉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民盟、九三两个民主党派创始人的原籍和故乡,是多党合作的典范。沈钧儒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褚辅成是九三学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嘉兴在“文革”前,就已经建立了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和九三学社等五个民主党派组织,而其中民进和农工党是最早成立组织的民主党派。在1957年2月,政协嘉兴市第一届二次会议上,民进和农工党就作为独立的界别参加政协。侯家声是嘉兴市第一位民主党派负责人担任政协常委(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增选)的,也是第一位民主党派负责人担任政协副主席(嘉兴县政协第二届委员会,1962.3-1963.3)的。
三、侯家声是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侯家声参加民进之后,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四清”“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时期。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民主党派成员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打击。但是侯家声一直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听共产党的话,跟共产党走,从来没有一声怨言,没有一丝不满情绪,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诤友。
四、侯家声是立会为公的典范。
侯家声主持嘉兴民进工作30余年,工作条件很差,主要靠业余时间为民进工作。民进的活动、办公会议主要是在晚上或者星期天。当时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待遇还是按照原单位的工作待遇,侯家声为民进工作,都是他义务奉献和牺牲。为了支持民进工作,侯家声还把民进浙江省委会发给他的个人补贴,拿出来支持办学。
五、侯家声是团结、民主、务实的好班长。
侯家声都是在个人工作之余,召集副主委开会商量民进工作的。当时,他主要负责幼师音训班(幼儿教师音乐培训班)的事宜。刚开始开办音训班的时候,主要是由民进、妇联和民建共同举办的,也产生了不少矛盾,他就第一时间召集大家一起商量。他还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市委会成立之初,副主委裘樟鑫发现会员不分支部、不分小组,开展活动较为不便,于是就提出尽快建立相关支部的建议,侯老听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侯老非常信任他,他通过考察后提出的支部主任人选侯老也都同意了。
后来,沿海开放城市可以发展民主党派组织,嘉兴市下辖的各个县(市)都在范围之内,裘樟鑫提出应该马上到县里发展民进组织,侯老也听取了他的意见,经过主委办公会议研究后,决定派他到县里发展成员并筹备建立组织。这才有了今天嘉兴五县两区都有民进组织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