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我于1983年加入民进,至今整整30年。忆往昔,多少情景历历在目。
亲历民进汤溪支部成立和民进金华市委员会成立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上下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恢复民主党派的活动已成为当务之急。1983年,金华的民进会员在民进浙江省委会直接指引下,动手发展新会员。汤溪中学作为金华西部最高学府,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当年汤中有50年代入会的民进老会员戴飞云,他在天津工作20多年,是天津市政协委员,1981年调回汤中。省委会吴畏同志联系汤中李仲先老师,由李老师一个个动员骨干教师加入民进。因为“文革”动乱十年,大家对民主党派有顾虑,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汤中的骨干教师开始认清形势,愿意加入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我于1983年8月收到民进省委会的批准书,那时候金华市还没有成立民进组织,新会员都是省委会直接审批。这一年汤中骨干老师加入民进的有:语文教研组长范增高、英语教研组长张庆恩、历史教师邵宗和、地理教师胡执友、数学老师范树声、生物老师蒋允祥。还有中戴初中退休校长张润栽。这样我们9个人就成为汤中的第一批成员。
1983年8月,民进汤中临时支部成立。1984年9月,正式成立民进汤溪支部,有会员15人。汤中党支部书记方强洪前来参加成立大会并致贺词,中共金华市委统战部部长李显文亲临大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浙江师范学院俞立身(后为民进金华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参加了我们的成立大会。大会选举戴飞云、李仲先、张润栽和我为支部委员,戴飞云为主任。从此金华西部有了第一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1990年6月,会员发展到25人,于是成立了汤溪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和一个小组。
1983年8月,民进金华市筹委会在金华市委小礼堂成立。当时有会员46人,主要是浙师院支部、汤溪支部、六中支部、文艺支部的会员。1985年6月,民进金华市委员会在金华西峰旅馆成立。民进浙江省委会计克敏、李天助、吴畏专程前来参加大会,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高允孝、中共市委统战部部长李显文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当时印象深刻的还有90岁高龄的诸葛仁会员参加大会,格外引人注目。会议选举俞立身为民进金华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李仲先、郑克峰任副主委。
支部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民进汤溪支部一成立,我们就决定要办点实事。当时恢复高考不久,许多高中毕业生上不了大学,他们需要补习功课,以实现上大学的理想。我们创办了民进汤溪文化补习学校,由李仲先、张润栽、戴飞云和我负责,租用汤溪村的祠堂作为教室,聘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来上课。开头几年都是一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的规模。在学校边上建食堂,条件虽差,教学质量却是非常好,每年高考上线率很高,因此前来就读的学生络绎不绝。由于我们办学条件有限,因此班额常常达到90多人,还有不少人想进而进不来。以后改称汤溪民进学校,培养了几千人考上各类大学。
除了办学,民进汤溪支部(后来为汤溪总支)还送医送教下乡。多次到塔石、周村等山区门诊,到罗埠福利院、汤溪福利院义诊,为汤溪幼儿园小朋友体检。买来几千元的书籍,送给塔石学校。
三次参加省民进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
1985年,民进浙江省委会召开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我代表汤溪支部出席了大会(住新新饭店),金华市出席交流会还有浙师院蔡其容、方文惠、程其坚、周南琴。会上见到许多有识之士,听到许多有影响的发言。我见到了民进省委会领导厉矞华、毛昭晰、计克敏、吴畏等。陈益群在会上向我们告别,他第二天就要调去北京民进中央任职。会议服务十分周到,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大家就像来到一个大家庭,家长对家庭每个成员那么亲热,那样关心周到。白天开会听发言,晚上则进行文艺活动,代表中有文艺骨干,他们唱了越剧选段,演了自编小品,还有师生联合演唱(省委会领导计克敏是几位代表早年的老师)更是意味深远,那种开心场景让人经久不忘。会议结束第二天,代表都要返回,省委会的领导计克敏、吴畏等同志早早等候在大堂,就为了送一送大家,真像家长对孩子一样关怀备至。
1990年,民进浙江省委会召开第二次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住省高院),我又参加了,同去的有夏琅寅、廖达敏等。那次也是我代表汤溪总支出席会议。这次会议期间参观了四堡污水处理厂,还参观了茶叶博物馆。茶叶博物馆的馆长是民进会员,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特地为大家介绍泡茶技巧。首先选茶杯,他说,茶杯以紫砂壶最好,第二是瓷器茶杯,第三玻璃杯,第四搪瓷杯,最差的是保温杯。他说品茶要用口大的杯,他发给每个人的是杯口大的玻璃杯,放上龙井茶叶,泡一会儿,看茶叶慢慢下沉,然后用鼻子闻香,再喝茶。而且茶喝到一半就要添水,这样第二杯茶最好吃。这些经验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1995年,民进浙江省委会又召开第三次为“四化”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还是我代表汤溪总支出席会议。我的交流材料还是办学,我们民进汤溪总支办的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十多年来送入大学的已经有几千人,许多人大学毕业后工作在不同岗位,做出了许多贡献。我们这个大学生的摇篮成为民进办学的一颗明星。交流会上各地许多支部都发了言。
当政协委员20多年,集思广察参政议政
我是一个老政协委员。1983年担任金华市(县级市)政协委员,1985年金华撤地建市后担任金华市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担任政协委员不只是荣誉,更主要的是责任。自己感到应该在参政议政方面多做实事。于是我平时注重调查研究,深入思考,22年间参加市政协大会和列席县区政协会议40多次,共书写提案67件,提案回复装满了一个文件袋。有些提案具有超前意识。如建议创办金华大学的提案,我在1984年金华市(县级市)政协会议上就提出了。因为那些年,金华考生很多,而浙江省尤其金华市大学很少。上大学难已经是广大考生的燃眉之急。金华只有一所浙江师范学院,那是省属大学,金华市本级没有一所大学。要解决上大学难的问题,金华必须建立自己的大学。过了好几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终于建起来了,我有多高兴啊!我是最早提议办金华大学的啊!我把提案答复送给学院存档。又如开发九峰山的提案,我提了好几次。九峰山奇峰突兀,壑幽谷深,碧水深潭,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主要问题就是缺少投入,缺乏宣传。我还建议开发寺垅水库为水上乐园。看如今,金西开发区已经把九峰山开发得相当有规模,非常漂亮,还在九峰山开发了温泉体验馆。现在九峰山已经成为省级风景旅游区,游人大增。而投资上亿元建成的水上乐园,音乐喷泉,流光溢彩,寺垅水库改变成寺珑湖公园,成了金西的风景旅游胜境,造福人民。
作者于1983年8月加入民进,是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民进汤溪总支主任,民进金华市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副主委,政协金华市第一、二、三、四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