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士人风骨  坚守独立人格

发布时间:2018-11-05
【字体:

  金海观(1897-1971),又名晓晚,浙江诸暨县人,著名教育家、民主人士,曾担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民进浙江省筹委会委员、秘书长,民进杭州市委会第一、二、三届委员,浙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政协浙江省一届委员、常委。

  1952年8月,由祝其乐、童友三介绍,金海观加入民进。翌年3月,发展周汉、唐廷仁入会,组成民进杭州市分会萧山临时小组。

  1956年,是金海观人生政治生命的制高点。年初,他访谈县领导,酝酿筹设本县政协问题;在县人民委员会会议上,传达省人代会精神;在省委第一次文教工作会议上发言,表达争取入党的愿望;赴上海,听取中小学访苏代表团的传达报告;省教育、卫生、粮食三厅和萧山县文教、卫生科七人来校,答复他在省人代会上有关学生营养问题的议案;参加省政协会议,与刘丹、文芸、俞绣章共同担任执行主席;在省人代会上作《尊重小学老师,关怀小学老师》的发言,提交有关教育问题的意见三条;在中国教育工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区乡干部应纠正对教师的错误看法》的发言(后发表于《教师报》),并当选为中国教育工会委员;参加民进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民进中央第四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出任民进杭州市分会常务理事兼文教部主任;民进萧山县筹委会和省筹委会成立,分别担任主委和秘书长……共参加人大、政协、民进、工会等各种社会活动134天又3小时,占全年天数的36.85%。

  金海观放不下这块“乡教运动”的园地。在年底20来天的时间内,听了30节课,有的还进行课后评议。11月26日,通知他去省委文教部报到,此后的20几天内,他马不停蹄:召开校务会议,与刘路平商谈今后学校工作,向全校作运动会总结报告,作参观长江大桥报告等共40余次各类校务、教研活动,其中有8天上讲台为学生授课。12月30日,刘路平副校长、各教研组长和各部主任为老校长举行饯行晚餐,金海观与大家百感交集,相聚恨短,“欢叙五小时,至夜12时始散”。

  金海观跨入湘湖校园,即与寺观、宗祠、农舍和学宫等承载民族文化的古建筑为伴。乡村改进事业,往往以此为落脚点。抗战胜利,回迁县城祇园寺,金海观立即向上面申请经费,利用参加上海会议的空隙约谈校友,筹钱款,力图恢复湘湖校园。他关注的是农民的受教育权。中共省委文教部的调令,给了他从农村到城市的升华,金海观没有一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感觉,像当年的李白得到赏识后的欣喜,但比十年前有人请他去当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提名他出任省府委员予以拒绝,态度则明显转变。民进浙江省筹委会主委俞子夷,时任省教育厅长,他和金海观,相交将近40年。金海观担任民进浙江省筹委会的秘书长正是俞子夷的推荐。

  金海观虽赴省城任职,却高兴不起来。1月3日的日记写道:“意欲再兼任一些教育工作,而文教部仅告我任民进的工作,殊非心愿,以此不甚乐意。”他感到有些迷茫和无奈。在湘师,有患难之交,工作帮手:教导主任周汉、函授部主任唐廷仁、音乐教师桑送青等;女生指导金文观,兄妹情深,妹夫黄明宗,学术水平和讲授技能均高,他和周汉,是《湘湖师范实施基本教育工作报告》的主要撰稿人;施谦、尹日昌等受学生爱戴。例如九年前,军警前来抓捕地下党负责人陈沛洁,金文观以代理班主任(她丈夫外出)的身份,开具假请假条,金海观据理力争,大家配合默契,把地下党员保护下来。如今,调入民进浙江省筹委会机关,却是“光杆司令”,他致函童友三、陈礼节,“说明我思想问题:(1)在杭州生活不安定,因家庭生活过惯了;(2)抛开业务专搞党派活动,非我所愿;(3)机构人事要速配全,光杆不能做事”。同时,他提醒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如何来转移思想,考虑今后的工作,实为当务之急”。岗位调动,扬短避长。

  14日,金海观向萧师(即湘师)学生传达省人代会精神,后应校长刘路平之请作临别赠言,提出热爱专业,必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并由此养成自豪感,又指出勤俭校风之由来。最后有同学提出恢复湘师原名的要求,他答应择机向省行政方面反映——这些工作他是驾轻就熟。


  金海观有了相对宽松的环境。6日,夜看绍剧《昭君出塞》等戏,后读《孽海花》《痛史》《王充》等书,还进行评价,说彼得洛夫“以一个外国学者写中国哲学,可算写得详备,中间小有错误”。他任省政协文教工作组副组长、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和政协全体会议执行主席;偕童友三赴湖州、衢州,商洽建立民进组织,动员骨干教师入会;金海观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参加政协视察组到萧山、诸暨出席座谈。4月,金海观在政协常委会上发言,就如何开好本届政协会议,建议发扬民主,广开言路,使上下都树立起协商意识:希望领导不要预先有一个框子放在脑子里,听到人家说的与自己框子不合,就要批评,以致他人不能畅所欲言。必须平心虚心,方能倾听人言。至政协领导上过去如有错误,在开幕式时应以检查。在群众方面,当发言时如遇到领导有所批评,不要遽尔退缩,仍须坚持讲完。

  1957年5月4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要各地党组织“邀请党外人士开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地对工作上的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然金海观在5月12日常委会上的发言已遇寒潮,风向突变。商讨本届会议总结内容,会议开到12时许散会。他建议不要在总结发言中令人感到有将“放”欲“收”之意,但省委书记同志似不以为然。5月31日,统战部召开民主党派省市地方负责人座谈会,金海观谏言,提出了四点意见:(1)党在学校内的领导问题;(2)分配问题;(3)干部问题;(4)少数人虚伪不实的作风问题,如因邀功及诿过而讲假话。6月6日,《浙江日报》第一版刊登其发言。

  6月5日,在浙江省委统战部座谈会上金海观发言,首先对学校内党的领导问题提出意见。他说:校长要受党的领导是当然的事,但并不是说要受校内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对党员校长和党员教职员要起领导作用;对非党员校长、教职员和学生只可从思想上来领导,不能从行政上来领导。党支部对行政上只负一种监督作用,这个作用,民主党派支部也要共同负责。关于干部政策问题,金海观说:我赞成用人要重才德的主张。“用人唯亲”与“用人唯党”均非大公无私之道。就目前浙江中等学校情况而论,非党员校长极少,有也是有职无权。党员是可做校长的,但须注意必须有一定的水平。他还对教师待遇、龙泉拆塔事件的处理等问题提出了意见。这些,后来就是金海观主要的“右派罪状”。

  6月7日,民进萧山县委会成立,金海观代表会中央和省筹委会前来祝贺。合影时,其神情严肃。9月4日,中共省委常委讨论民进、九三学社反右派的计划和斗争对象;14日,检查民进、教育厅、教育工会联合斗争俞子夷、金海观等“右派分子”的准备工作。从此开始,检查交代、接受批斗,随叫随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金海观那翻译丹麦的乡村教育、呼吁德谟克拉西、归纳“湘湖精神”的脑袋,改成了写检查汇报,一次、两次,反复地上交,一份材料达上万字甚至更多,蝇头小楷,挖掘自己的反动思想、右派观点、错误言行等等。大字报如投枪匕首,刺向教育家金海观。

  金海观的发言没有错: 一是在公开的会议上,“言者无罪, 闻者足戒”,况且是党中央所倡导的;二是所提意见,实事求是,出于公心。当然问题的解决,需要时日。譬如党政分开政治体制改革,直到半个世纪后,才提上日程。然在当时金海观只有“检讨之功”,而无“分辩之力”。

  金海观信奉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具有士人风骨。“当代中国不缺少知识分子,缺少的是士。”(冰心评价钱钟书)“士志于道”,“道”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的思想行为志向具有超越性,不以个人经济利益为转移,其精华即独立的精神和高洁的节操,不懈追求高标准的专业品质和人格品质,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金海观崇尚谭嗣同,将其人格置于康梁之上,曾为学生动情讲解。1959年12月12日,他“戴帽”不久,还去书店“购得谭嗣同年谱等书两本(人民出版社)”,可见心仪至深。

  金海观以言获罪,结果被撤去了从民进中央候补委员到省筹委会秘书长的职务,保留省政协委员、民进浙江省筹委会委员的职务,行政13级降为15级,在机关监督劳动。省筹委会领导班子四人,仅一人无恙。出席1957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民进中央苏、浙、沪二省一市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会中央副主席林汉达和浙江的任铭善、唐廷仁,萧山的湘师校友、民进萧山县委会成员周汉、邵士珂,甚至松阳的叶芳等,都戴上了“右派”帽子。

  1958年春,金海观等两名政协委员赴萧山视察,参加座谈,还坐船去参观湘师旧址,所见满眼凄惨:20年前的“乡教运动”根据地,已成为农场的畜牧场,压湖山已经秃顶,原来葱郁的树林全被日寇砍得精光,校舍大部被毁,湖水干涸,航道淤塞,往日的湖光山色,面目全非。莘莘学子的摇篮,弦歌早绝,变成猪舍。同行的有关领导,有的是湘师校友,大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唏嘘不已。金海观心情沉重,进入船舱木然不语。人非物非,同遭不幸,顿生“黍离”之感。

  此后的13年,金海观与书报和文史资料为伍,他读《鲁迅全集》《杜甫诗论》《梦溪笔谈》《本草纲目》《严复传》和小说《苦菜花》《草原烽火》等,又读《辛亥革命回忆录》《文史通义》《诸暨诗英》《三国志》《文选》《资治通鉴》《汉书》《明史》《李自成》和章太炎家书、薛福成日记等,还与恩师郑晓沧讨论黄炎培《八十年来》的虚实。


  金海观的一生清正廉洁,金陵回忆,“公私界限之一丝不苟迹近古板。私人信件,绝不用印有校名的公用信纸信封。家中桌椅板凳,绝不向学校借用,更不说占用。在广因寺时,学校食堂在小溪中洗菜,一些漂去的黄叶被我和妹妹捡回家喂鸡,父亲发现后斥责说,不许拿食堂的东西。其声色之严厉为我们所少见”。

  如今,停职检查,白拿工资,他向领导汇报又自责:“几个月来,我一事不做,徒靡公帑,内心惭愧。言至此不觉泪竟夺眶而出”,“坐靡脂膏,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日常的学习、劳动和检查交代,毕竟不产出任何的物质与精神财富。1959年,他参加政治学习,方法为听(报告)、看(参观)、干(做)、放(大字报等)、辩(辩论),小组讨论,互相批评,联系思想改造,耗时半年。1961年,金海观借调到省政协的办公室编辑文史资料。终于有了正式工作,他全身心地投入,写成《浙江解放前五十年间自然灾害情况概述》和辛亥革命文史资料等,并参加文史资料研究会的成立。1962年2月,省政协和民进机关分别宣布摘除他的右派帽子。全省同时摘帽的有2100余人。3月,《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印出,编辑人员为曹湘渠、金海观。6月,写成《少年中国学会最后一次会议之情况》。

  金海观具有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他“不迎合,不献媚,本着朴素的态度来办我的学校”。10月,他在政协小组会议上的发言,对公众批判的赫鲁晓夫肯定其某些做法。为此,陈礼节在会后约谈少数委员,而“金海观仍述己见”。翌年10月,《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编竣,时每月来稿达六七十万字,联系作者近百人。1964年,金海观继任浙江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65年,他受邀参加省、市国庆观礼。

  然灾祸又至。1966年9月1日,“红卫兵”发出最后通牒,省政协停止办公。1967年1月始,寻找金海观的各路外调人员逐渐增多,有时一个月可达20多人,古稀老人搜肠刮肚,据实而写,写得头脑昏涨。然在如此年代,他还反驳几篇批评《论修养》的文字:有的似非刘文本意,仅断章取义,不顾其上下文;见到满觉陇的石屋、水乐两洞石壁上的浮雕、佛像均被凿去,慨叹把流传下来的文物一扫而空,岂非民族虚无主义?看到红卫兵大串联和“停课闹革命”,以为“有的不过借此游山玩水,吃白饭,坐白车,住白宿舍,甚至医药零用等要向公家硬借,糟蹋公物,浪费粮食……不论北京、杭州无不如此”,“友人自萧山来访,云学校中既不上课,师生无事可做…… 学校的电线、电灯、天花板、玻璃窗等荡然无存”;对于派性争斗,斥责“此等于专制时代之杖毙,可谓此类酷刑复见于今日”,“武斗的凶暴与残忍,说者谓与日本鬼子差不多。但有些头脑糊涂者竟为谓要它乱”。1968年10月6日至12月9日,金海观在湘师接受各种造反组织的批斗,光写交代材料就写了40余篇。周一、三、五打扫膳厅。又连跌两跤,起卧困难,肝大两指,血压增高,痔疮复发,妻子送衣物、药品和《湘湖通讯》等参考资料,每次都有人监视。回杭州后,参加街道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数次交书面材料,向居民组交代检查:准予从宽处理。

  从压湖山到祇园寺,曾站立学校操场司令台,在晨会上向全校学生宣讲乡村改进、民主科学、少年中国的教育家,成了“造反派”混混和居民小组大妈的管制对象。然其痴心不改。1970年5月,金海观参加街道居民组的学习,他关注的依旧是教育与民主:建议家长、学校及居民(周围群众)三方共同注意青少年之教育。这数年中,青少年教育无人注意。对青年变作“三不管”。于是此等人在校不好好学习,在社会上不做好事做坏事,用弹弓或石子打击路灯及玻窗之玻片。东方红丝织厂新建之仓库二三层楼靠龙游路一侧所配的玻璃除一二片外,无一片不被击成碎片或打开一洞。公共厕所之电灯泡,常被偷去。行道树之折断乃事之尤小者。各校图书馆所藏之书,十有八九被公开拿去……湘湖师范之图书馆有十万余册书,几乎弄到一本没有,不知后来是否追回一些。

  生有涯而爱国民主无涯。金海观累了,忧患成疾,身心交瘁,绝症缠身。1971年3月30日,他交出了近年来无数外调人员催要的最后一份材料;5月13日,写完最后一篇日记,记有他的入会介绍人祝其乐来访,意大利首任大使到京。6月16日,病故于杭州龙游路12号寓所。

  金海观去世七年半后,错案得以平反昭雪。

  1979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下发批文,同意省委统战部上报的关于错划李士豪、金海观等八人为右派的改正报告,“撤销中共浙江省委一九五八年对他们的处理决定…… 恢复名誉,恢复原工资待遇。已去世的,对其遗属予以抚恤”。

  1980年6月7日,省政协与各有关民主党派联合为蔡一鸣、杜伟、金海观、朱师辙举行追悼会,省、市、县各有关单位及金海观生前友好,湘师校友纷纷前来,省、市统战部,省、市政协和民进中央,民进浙江省、杭州市委等24个单位,陈叔谅、赵朴初、葛志成、沈图、金善宝、金兆钧、董纯才、胡子婴、薛驹、毛齐华、沙孟海、赵忠尧、何柱国等239位各级领导和社会名流等送挽联或花圈,或发来唁电,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民进浙江省筹委会原秘书长金海观同志。省民进主委陈礼节致悼词。金海观的妻子陈秀如,儿子金陵、金湘专程从北京前来参加追悼仪式。

  追悼会结束后,省、市民进和湘师校友在省政协礼堂(红房子)继续进行迟到的悼念。

  1987年7月11日,为纪念金师90诞辰,会集亲人、校友、学生700人捐款,集数十万字的纪念专刊出版发行,时在杭州市政协礼堂举行隆重的纪念大会,200余人出席,省市有关领导到会。时任省民进副主委吕漠野代表省、市两级民进组织讲话,盛赞金海观“学识渊博,道德高尚……兢兢业业、艰苦朴素、任劳任怨为乡村师范教育做出卓越成绩的献身精神”。时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杭州市委会副主委孙鸿垣宣读了副省长、省教委主任李德葆的来信,信中号召大家:“学习、借鉴、继承和发扬金海观的办学精神……像金海观那样把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作者:蔡惠泉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