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他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死扶伤

发布时间: 2020-10-22
【字体: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志愿军总部的具体指挥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和朝鲜人民的有力配合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创造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胜利,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也有这样一群可敬可佩的民进人,他们勇往直前,无畏死生,挽救了大批伤病员的生命。1951年6月,时任中国红十字会杭州分会会长的民进杭州市筹备小组副组长陈礼节,在杭州市各医院组织发起成立浙江省杭州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大队,号召民进会员和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参加。手术大队首批共48人,其中有4位是本就要求加入民进的同志:省立杭州医院外科医师黄德赡、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医务主任李天助担任医疗大队副大队长,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杭州广济医院朱焱任大队顾问,并分别担任医疗大队三支手术医疗队的队长(第三手术医疗队队员中还有原杭州望江山疗养院院长周朗生)奔赴朝鲜东线战场、华东军区第十五野战医院和第二野战医院。

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大队出发前留影。前排左起第五人为朱焱,第六人为李天助,第七人为黄德赡,第八人为陈礼节;后排左起第二人为周朗生。

  战后,黄德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李天助荣立二等功,朱焱、周朗生荣立三等功。他们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带着这份光荣加入了民进。

黄德赡,1953年2月加入民进,曾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委员   

李天助,1952年9月加入民进,曾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副主委

朱焱,1952年12月加入民进,曾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常委      

周朗生,1956年11月加入民进

  以下内容节选自《开明之路——浙江民进发展变化亲历》(第一辑),黄德赡口述《抗美援朝医疗队在朝鲜》。

  组队前后

  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参战后,1951年5月进入第五次战役阶段。6月20日,在大队长陈敏书(原浙江省立杭州医院军代表)率领下,医疗队轻装出发,其中第一医疗手术队(以前省立杭州医院医务人员为主)直奔首都北京;第二(以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为主)、第三(以前广济医院医务人员为主)医疗手术队分别进驻山东兖州和浙江南浔后方野战医院。

  回忆前一天杭州市各界人民2000余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欢送会的情景,首长、领导和各界代表的讲话句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全体队员胸前佩戴朵朵大红花,寄托着杭州父老兄弟姐妹的心愿,大家更是情绪激昂,相互勉励,要在朝鲜战场上和后方野战医院里多做工作,为抗美援朝增添一分力量,早获胜利,立功归来。

  抗美援朝医疗队出发前欢送大游行

  跨过鸭绿江

  跨过鸭绿江,到志愿军伤病员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出发前队员们的共同决心和心愿。第一医疗手术队到达首都北京后,便和来自皖南、西南、华北、泰安等地的医疗队,合编为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五大队,下设五个分队,杭州队编入第五大队第三分队。为了争取渡过鸭绿江,各分队纷纷递了决心书,要求分配到环境最恶劣、任务最艰巨的朝鲜前线去。结果杭州队“夺魁”,这不仅因为队员较年轻、素质较好,而且部分队员有过战地生活的经验。

  6月27日,我们与先期到达组成的第四大队会师,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召开的首都各界人民欢送大会。会上举行了授旗仪式,当神圣的红十字会旗帜竖立在队前时,队员们个个心情激动,脸上挂着竖毅、喜悦的微笑,因为这是代表着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旗帜,是凝聚着中朝人民血肉深情的旗帜。

  在沈阳逗留数日,我们杭州队16个战友、16颗火红的心,直奔安东(丹东)待命。7月11日,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卫生部的接应下,在嘹亮的志愿军战歌声中,我们终于踏上征途,跨过了鸭绿江。从祖国锦绣、壮丽的村庄,走到邻邦倔强、受辱的土地,处处断墙残垣、疮痍满目,更增添了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愤恨。为了祖国,为了邻邦,为了忠诚的中朝战士,我们誓在炮火中奋勇前进,用实际行动报答祖国人民的期望。

  在战斗中前进

  初抵朝鲜时,第五次战役已近尾声,驻地附近伤病员滞留较多。为了不延误抢救,我们到达目的地后就立刻走进一座战火中幸存的朝鲜老乡民房权充的临时手术室,在极其简陋、闷热的条件下,投入了抢救伤病员的紧张战斗,通宵达旦连续奋战了25天。

  不久,雨季来临,为减少伤病员往返抬送的不便,我们采取了分组下连队的办法,展开了游击式的突击治疗。天还未亮,便携带器材,穿过山岭丛林,有的还要涉水过河,水流湍急处站不稳脚,被冲倒又爬起来,到连队所在的山沟里、坑道中,为伤病员一个接一个地做手术,黑夜在敌机威胁下,摸索着崎岖山路,淋着雨回来。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履行了对祖国人民的诺言,伤病员在哪里,医疗队便到哪里去,谁也没有怨言。

  10月入冬,正当秋季防御战之后,部队开始整编,后勤卫生机构也作了调整,伤病员实行分类、分科,向野战医院正规化道路发展。我们队的任务也由机动转向固定,游击转向正规,编入第二基地医院重伤一队,负责头、胸、腹战伤的治疗。这时新建的地上防空伪装手术室落成,我们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离开了帐篷和霉湿的地铺,住上了有火坑的、傍山而建的防空洞。手术室装上了电灯,配备了手携式军用X线机,野战血库初具规模,一些一时难以后送的重危伤病员,就地治疗有了可能。1952年2月9日深夜,一支由杭州各医疗单位组成的志愿护士队16人,冒着凛冽寒风、纷飘白雪来到战地,和手术队会师,更增添了护理力量。她们虽然冷得发抖,两颊冻得发紫,但坑还未睡热,人还没有休息过来,第二天便投入了重伤病区的救护工作,与部队护理人员打成一片。

  1952年4月至7月,战争进入对峙阶段,敌人竟使用生物武器,企图发动细菌战。为了保卫军民健康,我们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专家、技术人员指导下,加强防疫、隔离措施,并协助部队组织卫生员学习,除加紧建立与健全野战医院病区工作制度外,护士队队长作了《传染病隔离技术》专题报告。队员们还帮助战士学习文化,讲解日常卫生知识,手术队医师也抓紧战争间隙,作了有关头、胸、腹部战伤的诊断和处理等讲座,深受部队医卫人员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10个月,我们胜利完成了2000多人次手术,最多一天要完成60余人手术任务,从扩创、固定到开胸、开腹,从修补、矫形到再建、再造,无不全力以赴。半数以上医卫队员都主动献血,让我们的鲜血和最可爱的人交织在一起。如果说是谁给我们力量,我想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祖国的好儿子,忠诚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尾声

  我们在朝鲜整整一年,战胜了雨季,渡过了严冬,炮火锻炼了我们,英雄的战士感召了我们。工作时限已经到了,全体队员一致要求继续留在前线为志愿军服务,得到志愿军后勤卫生部的鼓励和表扬。不久,浙江省温州市志愿手术队入朝接替了我们的岗位,除护士队四名队员在前线光荣参军、入党外,全队在胜利完成医护任务后离开了朝鲜,回到各自的岗位。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始终难以忘记与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肩战斗的时刻,永远不会忘记与朝鲜人民结下的深厚的国际主义友谊。

作者:
责任编辑: 邵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