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民进出版群星(八)

发布时间: 2022-12-27
来源:
【字体:

  71 刘龙光(1913-1995)

  福建福州人。1913年1月5日出生。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37年入上海艺文印刷厂工作,主编《艺文印刷月刊》,该刊被学者认为是全国唯一的印刷专业杂志,体现了可贵的出版精神。

刘龙光主编的《艺文印刷月刊》

  上海沦为“孤岛”后,艺文印刷厂成立出版部。除出版《艺文印刷月刊》外,又创刊《名著新译(英汉对照)月刊》《小说月刊》《英美杂志精华(英文版)》3种期刊。他兼任《小说月刊》主编。抗战胜利后,艺文印刷厂将出版部扩充为艺文书局。他任总编辑。创办了大型画报《艺文画报》(刘龙光主编)、《儿童月刊》(王人路主编)和《新侦探》(程小青主编)期刊,直到1947年停刊。自1948年起,参加三联书店郑易里主编的《英华大辞典》的编辑工作。建国后,调北京任人民出版社出版部副主任。1957年被错定为右派分子。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改正。离休后继续从事编译工作。历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编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特约编审、《中国印刷年鉴》编委会副主任等职。同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文化出版委员会委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作为特聘人员为《英语世界》的审定加工呕心沥血。1995年2月10日在北京逝世。

  72 唐弢(1913-1992)

  浙江镇海人。现代著名杂文和散文作家,鲁迅研究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和权威学者。抗战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文艺月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等职。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选举选票上载44人之一。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唐弢和《鲁迅全集补遗》

  1938年,参加初版《鲁迅全集》编校。又支持《鲁迅风》周刊,编辑《文艺界丛刊》,兼任中学教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柯灵合编《周报》,《周报》被禁,转编《文汇报·笔会》。他十多年如一日地从事鲁迅佚文的补遗工作,1946、1952年在上海出版公司年出版了《鲁迅全集补遗》《鲁迅全集补遗续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授,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文艺新地》《文艺月报》副主编等。1959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唐弢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史料、史论方面有重要贡献,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3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是学习现代文学的重要著作,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

  73 李采臣(1913—2007)

  名尧椽,字采臣。四川成都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36年应吴朗西邀请进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发行部工作。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广州分社经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协理。1949年12月与巴金等人共同创办平明出版社,巴金任总编辑,李采臣任经理,直至1956年平明出版社并入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历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经理部副主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科科长。1958年举家赴宁夏支援工作,参与筹划创立了宁夏日报社、宁夏人民出版社。历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组负责人,宁夏人民出版社业务顾问。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宁夏区委会副主任委员、顾问,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第三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

李采臣和平明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1913年生于四川成都,是文豪巴金的胞弟,在族中排行第十四,家中排行第九。1933年到上海投奔兄长巴金,并在上海求学。1936年毕业于上海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进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发行部工作。抗战期间长期协助巴金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协理。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多出好书,在巴金、李健吾、王辛笛、陈西禾、汝龙、焦菊隐等人集资支持下,李采臣创办了“平明出版社”,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出版社被收归国有。1958年,李采臣响应党的号召,举家迁往宁夏银川,参与筹划创立了宁夏日报社、宁夏人民出版社。作为扎根宁夏的出版家,李采臣为了宁夏出版业的兴盛可谓殚精竭虑。他利用自己此前在上海从事出版业,和很多文化界知名人士相交莫逆的经历,常年奔波于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为宁夏人民出版社约来了巴金、叶君健、叶圣陶、冰心、老舍、李健吾等名家著作在宁夏人民出版社首发出版。宁夏人民出版社更是凭借李老在北京冰心家“软缠硬磨”约来的冰心杂文集《世纪的回音》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文化大革命”中,李采臣被迫离开出版社,下放到农场劳动。每当回忆起当年往事,他总是对这些苦难经历一带而过。因为李老心胸豁达,始终对历史和个人命运有清醒认识。李采臣退休后,还受聘担任宁夏人民出版社的业务顾问,直至去世。2007年9月17日凌晨,李采臣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银川病逝,享年94岁。(《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0月27日李国琰文章及《宁夏画报》2000年01期杭慧珍文章)

  74 方学武(1917—2007)

  江苏昆山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早期会员,曾任上海民进副主委。

  1936年8月考入生活书店,1936年10月参加救国会,1939年2月在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工作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曾受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徐冰同志的直接领导。曾任生活书店重庆分店、文林出版社、学艺出版社、上海《民主》周刊社经理。1944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民盟负责人陶行知,要我印刷出版民盟的机关刊物《民主》。1947年在受党组织委派在上海担任过民盟负责人沈钧儒的秘书,7月陪同其前往苏州营救《文萃》被捕人员,11月护送其赴香港,建国后与民盟脱离组织关系。

方学武(前左)和《民主》周刊社旧址

  1946年4月从重庆回到上海,担任《民主》周刊社的经理。同时,由徐伯昕、王绍鑿两位的介绍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于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新闻班毕业。历任华东出版委员会研究室主任,上海市新闻出版处出版室主任,华东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副处长,上海市出版局办公室主任,出版文献资料编辑所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是上海市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届顾问,著有《沈钧儒先生的健身方法》等。2007年2月16日去世。

  75 覃必陶(1913—1986)

  笔名启凡。湖南省宁乡人,长期担任开明书店、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工作。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化出版委员会委员。

  1933年肆业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1943年后曾任桂林开明书店编辑,《英文月刊》编辑。与叶圣陶、郭绍虞等合编《开明新编国文读本》,与傅彬然合编《外国史》;担任责任编辑的书有胡绳的《二千年间》,译著《古代世界史》《中世世界史》《近代世界史》等书。

胡绳的《二千年间》

  建国后,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历任社会科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编委。曾负责《中国石器时代的文化》《伟大祖国古代的科学发明》《春秋战国思想史话》《隋唐史话》《中国史学入门》等书的编辑工作。著有《人和蚂蚁》等。

  76 冯宾符(1914-1966)

  浙江宁波人。世界知识出版社原总编辑、社长。民进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选举选票所载44人之一,历任民进中央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民进北京市委员会主委等职。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4年4月8日出生。1932年宁波市效实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东方杂志》编辑部担任助理编辑。1934年,在生活书店参与创办《世界知识》杂志,为特约撰稿人。1935年,编辑《大众画报》。抗战前夕,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8年《世界知识》迁内地出版,他在上海帮助胡仲持编辑《集纳》杂志,参与编辑《译报》周刊,为“复社”出版的E.斯诺名著《西行漫记》的译者之一。1938至1939年参加商务印书馆《辞源》编辑工作。与胡仲持创办珠林书店,出版进步书籍。先后在麦伦中学、储能中学任教。为了掩护楼适夷等中共党员,被日宪兵队逮捕拷打,坚贞不屈。1945年9月21日,地下党组织创办的《联合日刊》出版,冯宾符为总编辑。因遭当局压制,11月30日被迫自动停刊。1946年4月15日,恢复出版《联合日报晚刊》,简称《联合晚报》,他担任《联合晚报》总编辑,同时还实际负责《世界知识》的编务工作。

冯宾符和联合晚报

  1950年,《世界知识》由沪迁京,他长期主持世界知识出版社工作,历任副社长、总编辑、社长职务。还担任过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外交部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司专员。曾任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6年因肠癌动手术,病情好转后,扶病到出版社指导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蔑和迫害,1966年11月30日含冤逝世。“文化大革命”后,彻底平反,恢复名誉。译有《战后苏联印象记》《德国问题内幕》等书。

  77 唐景阳(1914-1971)

  又名达秋、林珏。黑龙江省安达市(原安达县)人。1952年加入民进,民进沈阳市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1914年4月28日生。自幼家境贫寒,勉强读完小、学和初中后,就开始当学徒,打短工,以帮助家庭维持生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曾一度参加霍刚领导的抗日部队。1932年到哈尔滨,考入北满特区第二中学高中部师范科,期间积极参加校内秘密抗日活动。唐景阳酷爱文学,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文学创作。从1933到1936年,先后在《国际协报》文艺周刊上发表诗文30余篇,成为当时哈尔滨进步作家群体中颇有影响的一员。1934年冬,在二中师范科毕业,任哈尔滨市鼎新屯小学教员。1936年6月,日伪当局对抗日组织和爱国者进行“大检举”、“大逮捕”,唐景阳被迫与爱人周玉兰,离开哈尔滨去上海,投身于东北作家群,从事文学创作和教育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上海文艺党支部秘密活动。党组织还委派他参加鲁迅全集的校对工作,以及和白朗等人编辑《夜哨丛书》等。他以林珏为笔名,在《中流》、《新知识》等进步刊物上,发表一些反映东北抗日斗争的报告文学和散文。他创作的《山村》、《铡头》等,被收入巴金主编的烽火丛书。

  1941年2月,被派往苏北解放区,在盐城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文学系教授。后参加新四军第三师鲁艺文工团。9月调盐阜区联立中学任教导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抗战胜利后,被派回东北地区工作。

  1945年抗战胜利后,唐景阳被派回东北地区工作,1945年11月12日到达哈尔滨,是开辟哈尔滨市工作的重要成员之一。1945年11月,根据中共北满分局决定,松江省党政机关主动撒离哈尔滨去宾县,哈尔滨市委转入地下,停办《松江新报》,以唐景阳名义出版《哈尔滨日报》(唐为该报社社长)。当时,在哈尔滨公开以共产党员身份与国民党周旋的只有唐景阳和担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李兆麟将军。《哈尔滨日报》创刊后,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委员会告全市人民书》,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抢占东北的阴谋。

唐景阳和《哈尔滨日报》社出版的政治协商会议文献

  1945年12月,国民党接收大员来哈尔滨后,国民党特务对中共地下组织猖狂地进行破环。1945年12月8日,哈尔滨日报社总务科长李钧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将军又被国民党特务密谋刺死。这期间,唐景阳曾多次接到恐吓信和电话,两次被打黑枪。但是,唐景阳临危不惧,带领报社全体人员坚持党的宣传工作。针对群众中存在的对国民党的盲目正统观念,以及崇美、反苏等思想情绪,做了大量有效的宣传报道,对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5月3日哈尔滨市政府成立,任市政府秘书长兼文教局长。后任《东北日报》社副社长。

  1947年2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秘书长兼宣传部长。此后历任松江省人民政府文教厅长、省文教委员会副主任。松江师专校长、沈阳师范学院副院长、辽宁大学副校长等职。1959年曾被错误的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受到开除党籍、撤职降薪的处分。1971年5月25日逝世。1980年5月,他的冤案得到彻底平反。

  78 胡明树(1914-1977)

  原名徐力衡。广西桂平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翻译家。1948年加入民进,民进港九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曾任民进中央候补理事、候补委员,广西民进副主委。

  1929年到1932年,在广州中山大学附中读书,并开始文艺创作活动,与古子坚等人创办进步刊物。1934年,在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文学,此间结识了日本进步作家藏原惟人等,为《赤旗》等刊物写诗,与韩北屏、洪遒创办《诗》杂志,与杜宣、侯甸等人编辑《文艺科学》。1937年8月回国,先后在上海、广州、桂林等地从事写作。1939年,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任日文干事,创办《诗》月刊并任编辑。

胡明树和《诗》月刊

  1946年至至1948年在香港从事民主运动和写作。曾先后创编过《儿童周刊》《学生文丛》《少年时代》等。同年回广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湘边纵队东江纵队教导营工作,1949年解放广州,在军管会工作。1950年与周钢鸣、阳太阳等回广西。1953年,任广西文联筹委会副秘书长、《广西文艺》编辑。除小说诗歌童话创作外,翻译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还把艾青、田间等多人的作品翻译介绍到国外。1985年漓江出版社出版《胡明树作品选集》。(参见中国现代编辑学辞典,孙树松 林人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9 陈尔寿(1916-2012)

  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江苏东台。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学家。上海市格致中学建国后首任校长,人教社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主要负责人之一。民进成员。

  1916年出生,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1941年毕业。1941—1949年曾在大学、小学任教地理,合著《中国地理概论》《新世界地理》等课本,解放前夕在上海加入中共地下党。1949—1953年任上海市格致中学首任校长,并执教地理,培养出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院士、专家多人。1953年调教育部,后到人教社,参加并编写建国后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因对中小学地理课程设置有不同意见,被打成右派,下放内蒙。文革后彻底平反,重回人教社,主持并参加了历次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建设工作。期间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副主编,全国高考地理命题、审题工作,全国一、二、三届中小学教材(地理)审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理事长等。

陈尔寿和他主编的地理课本

  1987年离休后返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1996年被聘为人教社“资讯委员”。1993年由于高考科目取消地理科, 使中学地理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陈尔寿无私无畏, 以对事业的执着精神, 多方奔走呼吁, 最终, 教育部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高考恢复地理内容。2004年获第一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2012年7月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80 司马文森(1916-1968)

  原名何应泉,菲律宾归侨,祖籍福建泉州鲤城,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统战、文宣干部,著名作家、外交家。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8年任民进港九分会筹备委员,港九分会顾问。

  1934年参加“左联”。1939年-1944年任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先后任中共桂林统战工作组委员、地下党文化支部书记。1941年9月创办《文艺生活》月刊。《文艺生活》是带有明显左翼色彩的文化类刊物,主要刊载小说、散文、剧本、通讯、翻译、文艺专论、新书评介等内容,郭沫若、宋云彬、何其芳、沙汀、欧阳予倩等都曾为该刊执笔,先后发表过司马文森的《雨季》、田汉的《秋声赋》,王西彦的《命运》等作品,是抗战后西南地区影响较大的文艺刊物之一,尤其是对国统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以及东南亚一带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司马文森是这个刊物的创刊人和主编。该刊曾在桂林、香港两地出版,1943年出版第3卷第6期后被查封停刊,1946年复刊出版“光复版”,第一号刊载了郭沫若撰写的复刊辞《人民的文艺》。此后一直出版至建国后。

司马文森和《文艺生活》

  1944年任中共桂北工委委员,领导抗日武装。1946年至1955年,司马文森先后负责中共香港文艺、电影、新闻、对外宣传工作,被誉为中共香港文宣工作的灵魂人物。1946年,司马文森和陈残云在广州复刊《文艺生活》,并创刊《文艺新闻》。但仅仅几天,新创刊的《文艺新闻》及《自由中国》《新世纪》《学习知识》被国民党禁售。转移香港后在香港复刊《文艺生活》。1947年,司马文森在香港、南洋发起文艺生活社征求社员运动,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先驱。同时担任香港文协常务理事、达德学院教授,从事统战工作。1949年9月5日,司马文森作为中共香港工委的文委委员,秘密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参与《共同纲领》的起草工作。他参加了开国大典,向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发稿,率先向世界报道了发生在北京的新中国诞生的伟大事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中共中南局、华南分局文委(港澳工委)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兼社长,中央电影局香港委员,发起成立中国新闻社,任理事,历任《大公报》《文汇报》《中国新闻社》联合办事处主任,华南文联常委、中南文联常务理事、广东作协常务理事等职。1955年后从事外交工作,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未完待续)

作者: 吴宏英
责任编辑: 吴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