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会史钩沉

民进出版群星(十)

发布时间: 2023-01-14
来源:
【字体:

  91 范兴登(1922-2002)

  广西桂平市马皮乡人,重庆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毕业,1948年在香港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港九分会,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委,民进广东省委副主委,民进广州市委主委,广州民进名誉主委。



范兴登和南国书店出版的书籍

  范兴登于1922年12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1938年秋,广州沦陷,正在桂平得州中学读初中的少年范兴登已立志报国,遂投笔从戎,报考广西学生军,投身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他到重庆就读于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正值日本投降,他返回广西,不久到广州,转香港。26岁时,经司马文森和梁园介绍,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参加了1948年8月15日港九分会在香港柯布连道8号3楼(华南救济会)举行的成立大会,从此投身爱国民主运动。在香港,他与胡明树、陈芦荻创办了“学生文丛”,向中学生开展反对蒋介石独裁内战的宣传活动;接办“南国书店”,出任经理,出版、发行进步书刊(其中包括陆诒编的民盟机关报《光明报》),因为出版《战斗的越南》《越南八月革命》和朱学范“劳协”的《工人大团结》等书刊,被香港特务机构“东方行”多次传讯,每次范兴登都沉着应对,使敌特无机可乘,掩护了有关人员。南国书店还与进修图书馆合作向青年出借图书,团结了不少进步青年。南国书店还经多方面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向东江纵队输送了一批优秀青年,为解放战争作出了贡献。

  在香港,民进组织坚持活动,范兴登是积极的参加者。在形势紧张,出现险情时,他与陈秋安及时把民进的档案转移到九龙牛池湾其安化工厂内,保护了组织。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他回到广州。40多年来,他从民进中央到民进广州市委会,一直从事民主党派的工作,为党的统战事业献出了全部精力。(参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记市民进名誉主委范兴登)

  92 韩近庸(?-?)

  本名沈玉山。北伐前在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共产党,以后在上海做中央的交通员,以韩近庸为名在派克路开设一家烟纸店,作为传递有关文件和通知的据点。“四•一二”以后被捕,被怀疑是黑名单上的沈玉山,请邻居证明后交保释,从此一直用韩近庸这个名字。出捕房后找寻党组织无着。党组织曾派人向他转达,说明当前形势险恶,组织上无法同他保持联系;加以他曾被捕房抓过,暂不宜做原来工作,等以后局面变化时再同他联系。自此后他就在曹家渡开五卅书店,以示纪念“五卅惨案”之意。书店经售进步读物,他经销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和以后的《大众生活》甚为积极,因此同生活书店的人员有些交往。抗战后,上海沦陷,书店歇业。1945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恢复后,他常来看看,表示有意办一个书店或出版社,为传布进步文化出一点力。生活书店经了解后,派许觉民与他合作开办华夏书店作为战斗前沿,韩为经理,许为副经理。

  书店的主要任务是出版革命书刊,用各种名义如“拂晓社”“丘引社”“燕赵社”等,出版了《新人生观》《整风文件》《北行漫记》等图书。华夏书店并无编辑部,稿源都来自生活书店,稿件都是胡绳通过党政组织带来的解放区的革命著作,付排后立即校对出版。除去进步政治书籍外,还有茅盾、丁玲、沙汀、艾芜、周而复等人的小说,以及胡绳、俞铭璜等的哲学书。当时有两本书曾引起过轰动,一本是李普的《光荣归于民主》,一本是艾寒松的《苏北真相》,这两本书把解放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写得极为生动详尽,给国民党地区的读者以新鲜而感奋的深刻印象。由于出版和发售进步书籍和刊物,遭国民党查抄封门,韩近庸在书店门口贴出告示抗议,他也因此被国民党警察局传讯,仍然据理力争,被拘留一周。周恩来等通知撤返延安后,上海留有图书无处寄存,尤其是《四八烈士纪念文集》数千册来不及发现,由群众杂志社代为保管和销售。由于上海形势日益严峻,韩将存书运往香港,却遭上海海关没收,损失惨重。1947年,接胡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书稿,分三部分在小印刷所排版,然后找一家最可靠的印刷所赶印。此书被国民党查禁。1947年下半年,华夏书店已被迫停闭,但敌人并不放过,韩遭到追捕,逃走脱险后退往香港,直到年底风声平息才回上海。1948年,与吴企尧等人一起帮助许广平离沪赴港。

  

韩近庸(左)和吴企尧合影,以及郭沫若茅盾二先生给韩近庸小儿子韩奋的题字。1946年11月21日,华夏书店为庆贺茅盾长篇小说《腐蚀》的出版,韩近庸、许觉民邀郭沫若、茅盾到华夏书店楼上宴饮,李平心作陪。席上韩近庸小儿子韩奋请两位先生题字。19岁的韩奋18岁时已入党。

  上海解放后,华夏书店复业,后公私合营,最终并入新华书店系统。韩先生前往北京,在新华书店北京总发行所工作。在“文革”中含冤去世。

  93 许觉民(1921-2006)

  笔名洁泯。江苏苏州人。著名现代和当代文学研究专家。1921年12月1日出生。1937年在上海生活书店工作,同时参加陶行知、邹韬奋等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等地下工作,曾参加抗日歌咏队、营救“七君子”等活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生活书店经周密安排,与民主人士韩近庸合办华夏书店作一线斗争,许觉民任该店副经理,协助韩近庸工作。1949年5月至1949年12月,在上海军管会新闻出版处任办公室副主任。1950年1月至1951年4月,任北京三联书店经理,秘书处副主任。1951年至1969年,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经理、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69年至1973年6月在文化部五七干校。1973年4月至1978年4月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参考部主任。1978年4月至1986年4月先后任《文学评论》杂志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顾问等。1986年离休。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11月13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5岁。



许觉民和华夏书店出版的《腐蚀》

  要学术专长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的评论与研究,其著述在当代文坛内外有广泛影响。主要著作有:《论艾芜的创作道路》(论文),《光明日报》,1962年8月13日;《人生的道路》(文学评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8月出版;《洁泯文学评论选》(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在沉思中探索》(论文),《文学评论》,1984年第5期;《当代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今天将会过去》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出版的散文集有:《人面狮身》《眼睛》《人间风景》《读而未竟》《晨昏断想录》《风雨故旧录》(2002年)2000年获上海文汇报《笔会》年度奖。

  94 贺祥麟(1921-2012)

  河南博爱人。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著名作家、翻译家,1953年5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进中央常委、广西民进主委。



贺祥麟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1921年12月出生,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艾莫黎大学研究院,获文学硕士。1950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广西大学外国语文系副教授,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文选与写作教研组副组长、外国教研组组长、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外语系主任,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外国文学语言研究所所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民进桂林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代主任委员,民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1998年8月退休。

  贺祥麟同志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民进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常务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第一至四届委员、第五至六届常委、第七届副主席,第三、四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广西翻译协会会长,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广西外国文学学会第一至四届会长,广西文联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荣誉奖。曾在美国威克森林大学兼任教授。著有《莎士比亚》《自学的向导》;主编有《莎士比亚研究文集》《西欧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等。

  95 王均(1922-2006)

  江苏南通人,原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语言学家。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均同志大学毕业后一直从教。1949年2月在江苏省南通市参加革命工作,在南通师范任教员。1950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语言专修科、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系副教授。1956年11月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兼学术秘书。1980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11月应邀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1984年7月起先后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0年3月起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任《语文建设》主编,后又担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



王均和《语文建设》

  王均同志在语言文字学方面造诣精深,在语言学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和语言规划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成果。他早年师从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罗常培、王力等大师,成为两位大师的得力助手。30岁时,他已经成为语言教学、研究的骨干。与罗常培合著由他执笔的《普通语音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结合实际、深入浅出、水平颇高、影响深远的语音学专著,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得到高度评价,也是语言学专业学习的必读书之一,至今在语言学界仍有重要影响。他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壮侗语族语言简志》及发表的《语言中的并存并用和规划问题》等多篇论文,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和读者群众的赞赏。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批公布的博士生导师。作为语言文字学专家,他曾出访多国,参与国际标准化会议,进行学术交流。20世纪80年代,王均同志担任国家语委副主任,在语言文字应用和规范化方面做出了贡献。近二十年来他把工作重点放在语文现代化领域,是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领军人物,他为我国语言规范的实施和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96 郭一民(1922-2011)

  笔名谷鸣。浙江玉环人。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出版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委常委。

  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桂林淮南俄专肄业。曾任上海《商报》副刊编辑、记者。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署编译局,人民出版社、时代出版社、外文出版社编辑,商务印书馆编审。曾参加《苏联百科辞典》中译本定稿工作;负责编辑《圣西门选集》、《傅立叶选集》、〔法〕梅叶的《遗书》、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德萨米的《公有法典》、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意〕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英〕约翰•格雷的《人类幸福论》等书;著有《痕迹》《伟大的空想家》,儿童读物《伟大的空想家》获全国第四届图书奖一等奖、国家首届图书奖提名奖。译有〔波〕霍萨莎雅的《狱中寄亲友》、〔苏联〕沃尔金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等;合译有《加里宁论青年》等。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2年获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证书。



郭一民赠民进会员、商务印书馆编审南致善(1910一1998)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一书

  97 钱伯城(1922-2021)

  江苏常州人,古典文学研究家,资深出版人,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笔名钱东甫、钱冬父、阳湖、成柏泉、辛雨。1937年后,曾任上海生活书店练习生,上海《文汇报》社资料人员,中学语文教员。解放后历任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中华文史论丛》编辑室副主任、总编辑、社长兼上海市古籍理事出版社规划小组副组长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长期从事作家传记和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辛弃疾传》(1955年,作家出版社)《司马迁的故事》(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唐宋古文运动》(1962年,中华书局)、《韩愈》(1980年,中华书局)、《袁宏道集笺校》(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选注》(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此外,还在《文艺月报》等刊物,发表历史小说《小忽雷》《长命女》和论文《〈约翰·克利斯朵夫〉在中国》《关于韩愈的诗》《洪升和他的戏曲〈长生殿〉》等。



钱伯城和《中华文史论丛》复刊号

  1957年被错划右派,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当时名称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创办《中华文史论丛》,作为刚摘帽的右派,负责编辑。到1966年“文革”开始,第七期无法刊出,因为里面有正受到姚文元攻击的李平心先生的文章。“文革”结束后出现了读书热和出版热,1978年从工厂“战高温”回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复刊《中华文史论丛》,发了李平心先生的文章,就是“文革”前编好的那篇文章,加上了“遗稿”两个字。当时《中华文史论丛》最高的印数达到四万五千册(因为登了胡适的文章),最低也有两万五千册。以《中华文史论丛》增刊的名义,出版了不少论文集,比如语言文字、太平天国等学术会议的论文集。还整理出版了上海图书馆藏的日记、书信,其中《忘山庐日记》《汪康年师友书札》《艺风堂友朋书札》等都是与近代史研究相关的资料。(参见:上海书评2010年采访钱伯城谈八十年代的出版热)

  2021年11月3日10时05分,钱伯城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98 温崇实(1925-2012)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文汇报》原党组成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委会原副主任、编审。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参加民进,曾任民进中央候补理事、理事、委员。

  1925年8月出生。三十年代后期与八路军办事处潘汉年相识,在抗战期间发动学生抗日,还打入汉奸报纸《新中国报》,与其他几位党员一起搞地下工作。抗战胜利后,曾先后在《青年知识》杂志、《文萃》等杂志社任编辑。



温崇实和《青年知识》

  《青年知识》创刊于重庆,1946年复刊于上海,与正在蓬勃开展的学生运动和青年思想密切结合联系,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由于发表了大量支持共产党的文章与言论,因而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监视与侦察,此后各主创的相继被捕,该刊最终停刊。1946年曾奉地下组织之命,与胡风商议过合办文学刊物之事。1947年,《文萃》被封,全部工作人员被捕,当天温崇实因组稿在外而幸免。1950年,任“北京三联书店”人事科长、民进中央组织部驻会理事兼民进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1956年调上海《文汇报》任报社编委会秘书,党组成员。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因反对将徐铸成划为右派被扣上包庇右派的帽子,被降级降薪,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此,他被撵到资料室,当了一名资料员。在“文革”中,他也为此经受了多次批斗,受到了迫害。

  1981年任上海社科院院刊编辑部副总编,1986年离休。2012年去世。

  99 楚庄(1928-2015)

  1928年4月生,云南文山人。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民进石家庄市筹委会副主任、民进石家庄市委会副主委。历任石家庄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石家庄市副市长、华人世界杂志社社长、主编,《民主》杂志社社长。曾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2015年12月逝世。



楚庄和《华人世界》杂志

  为了纪念、继承和发扬20世纪60年代的“三家村”精神,自1994年元月起,由舒展、邵燕祥和邓伟志3位作家(作品由漫画名家方成配画)在《民主》杂志上开辟《新三家村札记》专栏,后集结出版,楚庄为之作序。

  100 张守义(1930-2008)

  人民文学出版社美编,“中国第一封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著名书籍装帧艺术家和插图画家。民进成员。

  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因为爱书才开始做起图书装帧,自1956年起,张守义转行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书籍设计师,2003年直到退休,他没有换过一次工作。6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研究班学习。自1950年代以来一直坚守在插图绘画和图书装帧领域,50年来共完成了4000多部书籍的装帧设计,创作了6000多幅各种题材的插图。其作品具有简约传神、个性鲜明的风格,独树一帜的作品,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创造了“张守义品牌”,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第一封面”。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享有国际声誉,中外作家肖像作品被世界各国作家纪念馆收藏,199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入选《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装帧设计、插图创作、作家肖像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巴尔扎克全集》《简·爱》《悲惨世界》、鲁迅、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巴尔扎克、雨果等肖像,其中封面设计《堂吉诃德》在全国书籍装帧展览获奖,《战争与回忆》插图获1986年全国书籍装帧展荣誉奖。出版了《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两集)、《插图艺术欣赏》《老油灯》《装帧的话与画》《张守义的笑》等著作,主编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中国现代美术全集》装帧卷等。《我的设计生活》一书,是近半个世纪艺术人生的精彩回眸。



张守义《我的设计生活》和他设计的封面

  他直接参与组织并领导了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及评奖活动。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他是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他是一个很好的老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王晓回忆张守义时最先说的是这句话,作为小辈,他一进入人文社工作就认识了张守义,尽管那时的张守义已经成名,却没有任何架子,每次设计封面都要跑过来问文字编辑的意见,他总是要求自己了解要设计的图书中的文字内容再着手设计,这种认真劲儿的设计师已很少了。王晓说,张守义心地纯净,工作用心,由于专门负责外国文学图书设计,张守义经常会在电梯里看外国人的鼻子观察,有时会盯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张中行老先生在他的《负暄三话》中如此说张守义:对艺术,他孜孜以求,顶礼膜拜,抱着宗教般的虔诚;而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没有多少自理能力,对艺术的深情热爱与对日常生活的漫不经心,两相对照,我们便不难读出“人生自是有情痴”中那份执著与坚韧。

  (全文完,欢迎提供有关线索)

作者: 吴宏英
责任编辑: 吴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