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进创办伊始四请马骅老师
1982年夏,潘立禹从杭州参加“(浙江)省卫生学校语文教研大组会议”回来。一天傍晚,他到我家讲起(浙江)省民进意欲在温州市发展组织一事,问此事是否可行。当时,我对民主党派的情况脑子里一片空白,一时无法答对,只是闲聊议论一番:我们都是贫苦家庭出身的,要入就入共产党。从前不少民主党派人士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吃了不少苦头。此事得慎重考虑,要调查了解一番。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潘告辞回去了。
过了几天,我在温州商校值夜时,在阅览室翻阅报刊,无意间看到一条报道民主党派会议的新闻(是什么党派已忘却)。当时对民主党派的报道是不多见的,其中还看到中央领导同志也有出席大会并讲了话。此后,我有意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民主党派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及其后成立的。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时刻,一些志士仁人义薄云天,其爱国热情感天动地,如闻一多、陶行知、张伯苓、黄炎培先生等,还有一批从上海赶赴南京为和平请愿的民主党派人士,如马叙伦、雷洁琼等。因而感到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参政党。1982年以前,在温州已有多家民主党派组织存在,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温州发展组织应该是可行的。于是相约潘立禹再来我家商议此事。因为两人都已经过调查思考,所以对在温州发展民进组织就不再犹豫了。
1985年第一次会员大会,马骅(右)、马允伦(左)在投票
决定了的事,就得抓紧去做。发展谁呢?我想到当时在温州师范学院执教历史的马允伦老师。潘立禹想发展我们杭大中文系在温州工作的同班老同学杨笑和林晓新。
马允伦原籍平阳,与我妻子一家兄弟姐妹均相知,熟识。他原在瑞安中学任教历史,1981年调来温州师院。当时,他只身一人来温,并未带家属,经常饭后散步来我家小憩,有时也在我家一起用餐。凡有历史通俗读物出版,他都会赠送我一册,让我的两位儿子阅读。所以我与马允伦老师见面的机会较多。记得与马允伦老师第一次谈及创办温州民进组织一事,他很是怯怕,并连连摆手。后经多次交流,他的态度有所转变。于是相约潘立禹再来我家,三人一起见面。当潘立禹讲到省民进吴畏同志姓名时,马允伦插话问:“吴畏多大岁数?不知是否是我大学老同学吴畏?”后来通讯联系,吴畏确系马允伦大学老同学,因而促使马允伦决心参加民进组织。但在填写入会表格时,马允伦又要与我约法三章:一、入会后,如有好处,不必相互感谢。二、如有不好,不可相互埋怨。三、如不答应,他不入会。我当即点头答应。我们两人的表格寄到省民进后,介绍人均是吴畏同志。我们两人是同时批准入会的。
因马允伦老师不肯举旗,潘立禹和我又不想“武大郎开店”。为“立会为公”计,我提议请马骅老师出山。潘立禹诘问说:“马骅老师在杭州,还没退休呢!”我将在百里东路遇见马骅和林绵老师一起抬煤球的事相告,并将马骅老师已经退休回温州的消息告诉他们。于是三人一致同意请马骅老师出山举旗。四请马骅老师自此开始。
从左到右依次为马允伦、金江、马骅、邱熔钧(时任民进浙江省委会副秘书长)
一请马骅老师。当天,我们三人一起前往百里东路,寻找到马骅、林绵老师抬煤球的路段,向一位管卖自来水的老大娘打听马骅老师的住处。老大娘指点说:就住在这幢楼二楼,你们上二楼问一声就知道的。当我们敲开马骅老师二楼房门时,开门的是马骅老师的儿媳妇(后来也入了会)。她说:马骅老师住在六楼。我们又跟随她来到六楼。马骅老师在六楼小客厅里接待我们三人,记得当时林绵老师也在六楼。当马骅老师问明我们的来意,想请他入会参加民进组织时,他立即改容说:“我不入民进,我不参加任何民主党派。”因马骅老师的改容,我们不便再打扰,略坐片刻,即告辞返回。回来的路上,三人都有盛兴而去,扫兴而归的感受。
二请马骅老师。一请马骅老师遭到拒绝,我们三人都感到失望,但一时又物色不到德高望重的举旗之人。过了两天,马允伦来我家说:“马骅不肯入会,可能与我当时的想法一样,只怕参加民进组织,招来政治是非。”我接口说:“是的。马骅老师‘文革'期间吃了不少苦的。”马允伦接着说:“是了,我猜对的,他是害怕!我们是否再去做做工作,解开他的心结,可能会改变想法的。”于是相约潘立禹,三人再去请马骅老师出山。然而,第二次登门拜访,又遭到拒绝。但他在言语间似乎婉转了一些,不像第一次那么改容了。
三请马骅老师。又隔几日,马允伦送我一册他刚出版的书,并说:“我们再请马骅老师一次好吗?三请诸葛亮嘛,我们也来个三请马骅怎样?”于是又相约潘立禹一同前往马骅老师家。结果还是遭到拒绝,我们也都心灰意冷了。
四请马骅老师。那天正刮台风,下大暴雨,信河街一带都满水了。马允伦老师独自一人在温州,平日他都到师院食堂用餐,这样的台风暴雨天气,去学校又有一段较长的路,我妻要我请马允伦老师来吃便饭。马允伦老师是随便之人,比较好接待,平日也在我家用过餐的,这次相约吃便饭,他爽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他穿着高筒雨靴,撑着雨伞来到我家。饭后闲聊喝茶,其间自然聊到三请马骅老师不肯入会,组建温州民进工作今后该怎么办呢?现在一共只有三人,请潘立禹一起来再仔细商议吧。潘立禹也冒着风雨来了,但三人思来想去,一时间还真找不到合适举旗人选。也不知怎么的,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刮台风,下大暴雨,如此恶劣天气,我们三人再去请马骅一次,说不准会被我们的虔诚之心感动的。怎么样,再请一次如何?马允伦老师摇头说:“事不过三,已请了三次了,再去无益。”潘立禹也不想再去了。当时是我再三坚持,一定要再去一次,一定要四请马骅老师。于是我们三人都打伞,穿高筒雨靴,从我家石坦巷小厨房出发,冒雨涉水来到马骅老师家。当敲开马骅老师六楼房门时,意想不到的是,马骅老师竟笑容可掬,伸出双手迎接我们,并动情地说:“你们三人在这台风暴雨天气里,再来请我入会。好,我同意,我同意入会,我同意加入温州民进组织!”马骅老师一连串的三个同意,我们都有说不出的高兴。啊!终于请出马骅老师了!有马骅老师出山举旗,温州市民进组织一定能快速健康发展。
(作者为民进会员、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温州市东瓯外经贸学校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