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巳生:矢志追求民主进步的民进创始人
陈巳生(1893—1953),男,浙江海宁人,1893年6月7日生于海宁盐官镇十庙前,1953年8月3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60岁。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民进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等职务,是著名工商实业家、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从实业救国到抗日救亡、民主救国,他有着多重身份,体现了他不平凡的成长历程。他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不懈奋斗的一生。
陈巳生6岁,父亲病逝,家道中落。1908年,16岁的陈巳生和二哥陈淼生一同到上海谋生,先在同兴洋货号学做棉布生意,因货号经营的是洋布,陈巳生萌生了学习英文的念头。他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开办的夜校学习英文等知识。1911年,兄弟俩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事印刷工作)。1913年3月4日,陈巳生联合商务印书馆职工,创立早期工人组织“工界青年励志会”,并担任励志会总干事。在这一阶段,陈巳生开始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萌发了为国为民奋斗的理想。1928年,陈巳生赴美游历和游学。1930年学成归国,出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助理总干事。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侵犯上海,他积极参与当时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此时陈巳生的人生道路面临新的抉择,他从以宗教为主的社会活动领域转到工商实业界,决心走“实业救国”的新道路。
实业救国闯新路
陈巳生于1932年进入上海平安轮船公司担任协理,后又被聘任为副总经理,开始真正进入工商界。1940年,陈巳生离开公司,随后去了华美航业公司任职。后正式加入宁绍保险公司任副总经理。1941年,大安产物保险公司创立,陈巳生任常务理事。同年,陈巳生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由于地下党组织此前已对他进行长期的考察,所以,中共江苏省委立即批准,自此他成为一名爱国的民主革命战士、中共秘密党员。1943年,陈巳生联合他人共同创建宁兴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陈巳生以大安保险公司之名参股投资关勒铭金笔厂,并推荐了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晓(化名刘镜清,当时上海地下党组织归江苏省委领导)到关勒铭金笔厂任常务董事,安排时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长王尧山任该厂董事,巧妙地为刘晓和王尧山取得的社会职业进行有效掩护。1945年,陈巳生发起建立了安通运输公司,并担任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在运输业上配合地下党运作。陈巳生还与人投资开办中国文化投资公司,出版进步书刊、宣传民主政治,成为上海国统区的“红色文化企业”。
参与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为了有组织地开展对国民党的斗争,经过民主人士的共同协商,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爱麦虞限路(现绍兴路)中国科学社,举行了第一次会员大会,正式宣告成立。
参加这次大会签到的有26人:马叙伦、王绍鏊、林汉达、周建人、徐伯昕、赵朴初、陈巳生、梅达君、严景耀、雷洁琼、谢仁冰、冯少山、万景光、曹梁厦、张纪元、柯灵、李平心、陈慧、宓逸群、刘大杰、李玄伯、马木轩、徐彻、徐相任、章蟾华、胡国城。马叙伦担任会议主席。
时隔三天,1946年1月2日,民进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到会者33人,选举了马叙伦、严景耀、陈巳生、林汉达、郑振铎、曹梁厦、王绍鏊、周建人、曹鸿翥、冯少山、柯灵等11人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傅雷、张凤举、许广平3人为候补理事,通过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对于时局的宣言。
1月4日,民进第一届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推举马叙伦、陈巳生、王绍鏊为常务理事。
同月,中国民主促进会陈巳生与马叙伦、严景耀、郑振铎等联名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给政治协商会议建议书》,强烈要求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专政,保证人民一切自由,组建举国一致的民主政府。
2月3日,民进举行第三次会员大会。陈巳生主持大会,马叙伦代表理事会报告工作。
陈巳生作为民进创始人之一,积极参与会务,参加各类活动,并联络有关工商界人士,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实现不懈努力。
共商国是鞠躬尽瘁
1949年,陈巳生父子一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前坐者陈巳生,中间陈震中)
1949年,陈巳生和儿子陈震中一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父子俩还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1953年,陈巳生带领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进入朝鲜战场慰问,24天里向志愿军18个作战与后勤单位、9处前沿阵地的战士进行了慰问。他还提出:“我以上海工商界代表的资格向你们保证,我这次回国以后,一定要向上海和全国工商界及各界人士号召发起捐献飞机和汽车运动,来支援你们,誓为你们的后盾。”这一提议,成为席卷全国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起点。
陈巳生率领华东暨上海人民赴朝慰问团步行赶往前沿阵地
1953年8月3日,陈巳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60岁。
其家乡海宁盐官已建成总建筑面积665平方米的陈巳生历史资料陈列馆,旨在弘扬纪念陈先生的高尚风骨和卓越功绩。他的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追随者,到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实践者,为民进创立、民族复兴、国家进步和人民福祉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