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贾祖璋的编辑理念

发布时间:2013-02-19
【字体:

  科普作家、生物学家贾祖璋1901~1988先生同时又是一位编辑家。他在编辑出版生涯五十多年中,主要精力奉献给了编辑出版事业,其编辑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把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无论是在编辑工作中,还是在科普创作实践中,贾祖璋特别注重图书要对读者有益,而绝不出版对读者有害的书籍。他认为,把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不是不顾及经济效益,而是应有所侧重。关于赢利问题,他说:我们是文化单位,不是工厂商店,应该有所不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例如,他写于1927年的《鸟与文学》,1931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他把科学与文学融为一体,既能给读者以科学知识,又能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夏尊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称赞这本书能与日本小泉八云所著的《虫的文学》齐名。叶永烈先生发表在《科学与文化》1981年第5期题为《奋斗不息的八旬老人——记科普老作家贾祖璋先生》文中,感慨地说:这本书别有一格,五十年过去了,没有出现一本能与它匹敌的同类书。

  又如,针对英译本《毛泽东诗词》几处动植物译名的错误,他在《读书》杂志1981年第1期上发表了《蚍蜉和蜉蝣》文,介绍了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文章发表后,江苏高邮读者戎椿年先生载文评价道: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通俗地介绍了有关生物学的知识,文字生动风趣,有很大的说服力。

  再如,他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与许心芸、林仁之等先生合编了一套《小学基本自然课本》(含《动物学》《植物学》等)。在开明书店任职期间,先后与顾均正先生合编了《开明自然课本》,与唐锡光、章嘉禾先生合编了《开明自然课本教学法》(共两册),还主持编写了《开明动物学教本》(上下册)、《开明植物学教本》(上下册),编辑出版了《初中博物纲要》《开明新编高中生物学》《高中生物学纲要》,与顾均正先生合编了《高级小学自然课本》等。这些生物学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人。

  二、强调图书的出版质量

  保障图书的出版质量要坚持稿件三审制度,这是我国图书出版单位历来遵循的审稿制度,也是贾祖璋反复强调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和科学普及出版社任副总编辑期间,他对编辑部门提出要求,编辑人员须按程序进行工作,其具体做法是:编辑提出选题,经他确定取舍;选题确定后,编辑要提交组稿意见,如果室主任同意,他便会同编辑和室主任商定;组稿意见通过后,要求作者报送写作提纲,经编辑、室主任及他三审后再让作者写样章;样章也要三审后提出编写意见;作者根据意见编写,书稿完成后再由编辑初审,室主任复审,最后由他终审。除此以外,他还要亲自通读样,连注释、引文、插图说明和外文字母等都不放过。这些举措,看似有些烦琐,但却保障了图书的出版质量。

  1997年6月26日,新闻出版署颁布且至今仍在执行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明确规定:要 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稿件交来后,要切实做好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说,贾祖璋坚持的这一编辑理念和具体做法具有前瞻性。

  三、坚持实事求是和三性 结合

  早在1927年,贾祖璋在翻译密勒氏的《鸟类初步》和《鸟类入门》时发现,书中所讲到的全是栖息在美国的鸟类,他觉得如果直接翻译过来,有些内容对我国的读者并不适用,于是参考了我国鸟类的有关资料,编译了《鸟类研究》和《普通鸟类》。这两本书于1928年出版,由于其内容联系实际,资料翔实,语言生动,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在编辑工作中,他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他在《初中博物教本》的 编辑例言中说:本书取材悉依部颁课程标准,但我国幅员广大,风土物产随地而殊。故教者宜斟酌情形,变更一部分材料及排列的顺序,以适应就地风土时令。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的科普作品大部分是翻译苏联的,贾祖璋则倡导要增加我国著作的品种,不能 一边倒。在大跃进年代,社会上急躁冒进、高指标等不良风气波及出版界,有的出版单位为完成或超额完成高指标的出版汁划,粗制滥造,采取剪刀加糨糊的方法出版一些低质量出版物,而贾祖璋不盲从,不跟风,坚决抵制。他坚定地对编辑人员说:教师是教书育人,我们编辑是编书育人。正如吴世灯先生称赞的,这就是贾祖璋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独特的编辑风格。

  贾祖璋在从事科普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馀时间创作科普作品,他坚持 科普创作,包括科普小品,都要注意三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他不仅这样要求自己在创作中坚持三性,而且在其编辑出版工作中也处处体现,如前所列的生物学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就是明证。正如邵益文先生所说,三性结合, 是他留给科普创作、科普编辑的最珍贵遗产,是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的。

  四、倡导要重视年轻编辑的培养

  关于培养年轻编辑,一方面,贾祖璋倡导要放手让年轻编辑通过实践,提高业务水平,而老编辑应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热情帮助,悉心指导。对此,他以身作则,履行一位老编辑的责任,为年轻人增长才干倾注心血。当年曾同在开明书店任职的陈天昌先生发表在1983年第2期的《魅力》杂志上的回忆文章中,描述了贾祖璋帮助他提高编辑工作能力的有关细节时说:贾先生对青年人的培养教育,主要不是用话,而是用一颗赤诚的心。”“ 我修改完书稿,他拿去再加工一遍,然后再递给我看。我领悟老人无言的教诲。他要对我说的话,全在他对书稿一字一句改动的字里行间了。 ”“就这样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我主要是在细看帮助我重新修改的书稿中,仔细揣摩体会,而逐步成长的。

  另一方面,贾祖璋还倡导年轻编辑业馀写作,认为勤于写作不仅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还能有利于做好编辑工作,他说:出版社应当鼓励编辑写作,培养编辑成为作家,一个出版社能有几位编辑是作家,对出版社应是一件好事。

  贾祖璋逝世已经二十四年,他生前在几十年的编辑工作中形成的编辑理念,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践。认真做好出版工作,需要我们拥有像贾祖璋那样的编辑理念,使出版工作富有时代感,把科学知识和求真务实 的理想、追求与新时期编辑出版理念紧密地结合起来。

作者:刘燕丽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