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观是一位杰出的民主人士,他在浙江萧山湘湖师范任校长25年,治校实践的是民主政治。民主政治必然结出科学之果,湘师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建设的有生力量。
出生在19世纪末叶、成长在20世纪初期的金海观,思想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行将崩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五四”运动科学与民主呼声日渐高涨,封建专制统治的愚昧、野蛮,列强铁蹄践踏的血腥、残酷,“创造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圣洁,孕育了金海观反封建专制、反殖民奴役的民主政治思想。
民主几千年来,不论肤色、国籍和宗教信仰,多少志士仁人为之追逐神往、呼吁呐喊、奋斗不息,直至以身殉志。金海观的故乡是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的故地,凋敝、封建的农村环境,贫寒、原始的农家生活,淳朴、善良的家庭教育,激发起他关注幅员辽阔的农村和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命运,立志从事乡村教育来唤起民众,倡导民主,拯救祖国的报国心。
金海观苦读成才,转辗任教于开封、宁波、上海、南京、成都等地的大、中学校,最后来到萧山,才找到了思想和事业的着陆点。在这期间,科学、民主之风渐进,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科研生动活泼,湘师成了一座人才辈出、遐迩闻名的历史名校。
距离金海观到湘师之初,已经有整整70年了。重温当年金师的治校实践,可知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已在当时的湘师滋长、蔓延、贯彻、实行。
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中,主权在民原则是起点。金海观办校,是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面对老百姓的生存、发展权无法保障,温饱不得,民主不至,国家积贫积弱至此的现状,作为一位爱国的、民主的乡村教育家,确认教育乃发展之源,启迪民智,提高国人的文化、文明素质是解救的关键。因而,在学校的议事日程中,校内学生和校外民众都作为教育的主体,摆在了教育的重要位置。学校要求学生了解民生疾苦,1943年,入学考试作文题为《试述本乡之旱象》。学校要改变湘湖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和农业推广人员养成所一起建立“湘湖乡村建设实验区”。抗战爆发,学校遵循民族中心原则,提出国家是救亡的问题,教育是为救亡尽职的问题,唤起民众,全民抗日。学校南迁途中,仅1938、1939年两年,师生就办民校91所147班,招收男女学员4300人。人民是主人,学生是主人,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金师就看到了胜利后的工业化建设进程,要求学生注重自然科学的研习。
现代民主政治的精髓是自由平等原则。政治自由原则,是指公民(师生)个人的基本权利不但不能侵犯,还应得到保护。自由是发挥个人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缺少自由,社会很难发展。政治平等原则,是指公民(师生)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任何人不得获取法律之外的政治特权。平等是提供自由竞争获得机会均等的保证,没有平等,竞争只是一句空话。
金校长,不仅倡导、营造一种教学双边活泼、自由的校园氛围,而且在政治上开明进步,放手让学生自由平等地发展。首先是师生平等,他主张学校、教师要“变导师为导友,改校规为公约,以对话代训话,用商谈替告诫”,教师应该自视与学生平等,必须爱护学生、亲近学生。金校长身体力行:新生报到,在码头持扁担挑行李;在校园的草地上锄草、施肥;生活俭朴,长期和学生一起用餐。教学管理上,主动征求、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治会的代表参加校务会议。其一是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发挥师生的自觉能动性。他对青年教师如斯指导,讲课的具体内容,应善自斟酌,不必被课本所束缚;对教师发挥独创性,积极鼓励、尊重:余师自制木质滑翔机,试飞时,金校长放下手中的饭碗跑去观看。对待学生,注重全面发展,要求民主评议教师,培养个性特长,极力主张“青年学生对学术研究应该有自由”,发挥创造力。由此而发展,在国统区的正规学校里,讲台上可以讨论马克思,学生中传阅、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各类书籍。金校长在校20多年,不但“没有因为政治原因开除过学生”,而且多次不畏艰险地营救、保释因政治原因被国民党当局逮捕、迫害的进步学生。由此而再发展,学生中的三分之一参加了金萧支队等革命队伍,解放后又有三分之一参加了解放军,正如北大等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一样,湘师成了一个革命的摇篮。
现代民主政治的关键是法治程序原则。民主的运行,无论是决策还是施行,都必须有法定的、可以遵循的程序和规则。规则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湘师在抗战八年中七迁校址,不仅坚持办学,而且形成了今天还交口赞誉的“湘湖精神”,金校长治校遵循法治程序原则是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导师制”、“小先生制”,还是“工学制”、“弹性制”,都是汇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按程序制订后贯彻实施的。尤其是金师极力主张、拟定的“薪廉金”制在松阳古市校务会议上的讨论通过,为学校的继续生存,解决家庭在沦陷区而得不到父母接济的学生的生存问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校长家中有8个人吃饭,他的薪水从160元减至40元,积储起来以借助学校用以补充日常经费之不足,自己倡导,自己执行,毫厘不爽。至于招生工作中严肃把关,对当时的政府官员及地方乡长的颐指气使,均不予理睬等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例子,更是多见。
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还有服从多数,保护少数原则和公开性原则等,金校长在教学行政管理中都是参照着实行的。湘师中的诸多地下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金校长的保护和鼓励;学校的布告栏上,大至人事调动任免,小至老师请假,何人代课,师生一目了然。
总之,金海观治校实行的民主政治,和那些依仗官势、徇私舞弊的,反对进步、迫害师生的和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校长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湘师无异是上个世纪30、40年代热血青年们求知、发展的一块热土。即使新中国成立,较之于那些亦步亦趋、唯上唯书的校长,金海观也是一位爱国的、民主的、有自己成熟的教育思想体系的好校长。1952年8月,金海观加入了“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民进浙江省委会(筹)秘书长、民进中央的候补委员,还担任省和萧山的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人大副主席、政协副主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民主政治大道上,刻下了自己真诚实践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