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与家乡茶
关于赵朴初与茶叶的文章,时常见诸报刊。赵朴初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终生食素,饮食清淡,唯好是茶。他曾兼任中国茶文化协会会长,自诩为“茶篓子”。但在所有茶中,他对家乡茶情有独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
赵朴初的家乡是安徽省太湖县寺前河,这里地处大别山南麓,群山环抱着一条大河,有着适宜于茶叶生长的小气候,种茶历史悠久。旧志中曾有记载:“全县茶树收入,不减稼穑。”此地茶质极佳,曾被列入朝廷户部贡品,且因其临近长江,水陆交通便利,明清以来就是茶叶聚散地。
至今,当地人仍习惯生产一种炒青,成茶紧缩,细小如芝麻,并以谷雨前产品最佳。放入杯中,冲上开水,茶皆沉没杯底,无有上泛者。喝在口中,茶香浓郁,生津解渴。当地人情风俗,许多都与茶有关。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茶。
赵朴初于1907年生于安庆,1911年随父母亲回到家乡寺前河生活。母亲陈仲瑄是大户人家女儿,文学功底很深,喜欢看书作文。陈仲瑄一来到寺前河,就被这里的秀美风光迷住,晚年有句:“一丘一壑总流连。”当地人喜欢吃“茶泡饭”,如果家中有剩饭,泡在茶里,就点咸菜食之,别有一番风味。赵朴初放学或嬉戏归来,喊饿的时候,陈仲瑄也常以“茶泡饭”给年幼的赵朴初充饥。晚年的陈仲瑄夫妇另选了一处僻静的房子,过着一份与世无争的生活,家中虽有祖上的遗产,还能收取很多地租,但这些钱很大一部分都寄给了上海的赵朴初,赵朴初用这些钱从事秘密的“地下活动”,为党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加上陈仲瑄是个佛教徒,因此,日子过得很平淡,也常以“茶泡饭”打发时日。
当地有些人家还喜欢喝花茶,即在某些花开之后,将花与茶叶合在一起。人家常喝的花茶有金银花茶、桂花茶等。喜爱风雅的陈仲瑄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荷花茶。即在夏天,待荷花开时,将茶叶置于荷花中,用针线将荷花缝裹起来,第二天,拆去针线,取花中茶叶泡之,清香无比。赵朴初小时候就喝过这种花茶,那种妙香,令他终生不忘。
1947年,太湖县搞土改,由于个别人的过左行为以及对赵朴初家的不了解,赵朴初的亲人受到打击,陈仲瑄不幸去世。当时,赵朴初不在母亲身边,不能为母亲尽孝成为他的终身之痛。进入晚年的赵朴初更加怀念母亲和亲人,许多夜晚都梦见母亲和亲人。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日本人额贺章友所著《中日佛教交流史》上,就写到关于赵朴初的一件事:那是1955年8月,赵朴初与冰心等人赴日参加禁止氢弹、原子弹大会,与日本佛教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日本禅师高阶珑仙长老特意请赵朴初到一家名叫“八芳园”的高级和式饭店吃饭。用餐时,赵朴初看到长老把茶水倒着饭碗里,吃着茶水泡饭,不由得想起了母亲用茶水泡饭给自己吃的情景,一举一动犹在眼前。赵朴初对日本朋友说:“小时候,母亲也常用茶泡饭给我吃,我从心底感谢母亲的精心养育之恩。”
1999年,赵朴初进入92岁高龄,病卧北京医院。某天,有安徽老乡送了些黄山茶给赵朴初,令他想起了建国初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当年赠茶与他,想起了母亲制作荷花茶的情景,感而赋诗:
黄山茶
昔者曾希圣,每逢春夏日,赠我黄山茶,清芬妙无匹。今饮黄山茶,老大忽思家。吾母撮新叶,轻手藏荷花。翌晨开线裹,妙香无复加。八十余年过,追攀感无涯。我曾游黄山,饱饮黄山茶。今如遇故人,缥缈梦云遐。
1926年,赵朴初曾回太湖县老家一次看望父母,此后长期在外工作。由于老家被花凉亭水库淹没,亲人风流云散,又经十年浩劫,赵朴初几乎与家乡失去了联系。1978年,太湖县文化馆办了一份文学期刊《长河文艺》,想请赵朴初题词。编辑人员试着给赵朴初写去一信,很快收到他为《长河文艺》题名和题词,词中有句:“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表达了一片浓郁的乡情。为表谢意,编辑人员给赵朴初寄去30元稿费,还寄了两斤寺前河的炒青茶叶。赵朴初退回了稿费,留下了茶叶,并写来一信:
太湖县文化馆:
接到来函,寄赠茶叶亦收到。领略故乡风味,拜荷同志深情,至深感谢。专此函复。
顺致敬礼!
赵朴初
1986年,茶叶专家陈椽教授来太湖县创制了一种“天华谷尖”茶叶,其形如稻谷,色泽绿润,清香持久。同年底,太湖县有人进京,给赵朴初送去两斤“天华谷尖”。赵朴初饮后,十分赞赏,赋诗一首:
题天华谷尖茶
深情细味故乡茶,莫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
为了便于人们理解诗意,赵朴初在诗后还特别加了一个“注”:
友人赠我故乡安徽太湖茶,叶的形状像谷芽,产于天华峰一带,所以名“天华谷尖”。试饮一杯,色碧、香清而味永。今天,斯里兰卡锡兰红茶,日本的宇治绿茶,都有盛名。我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名种甚多。“天华谷尖”也应属于其中之一,是有它的特色的。
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赵朴初对家乡茶充满了深情的眷恋,也有对家乡茶着意褒扬、向外推介的意思。这首诗极大地提高了“天华谷尖”茶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使之成为一款名牌产品。
1989年6月15日,又有人赠赵朴初太湖茶,赵朴初与友人共品,再次赋诗赞家乡茶:
与述之兄晤聚于方行、辛南伉俪家,谈笑竟日,述兄以故乡新茶相赠,漫成一绝,以博一笑。
相逢白首老娃娃,前进终输历史车。
阅世但当开口笑,举杯相劝太湖茶。
朴初爱喝家乡茶,每年,家乡人进京,都要带些茶叶给他。他常泡着喝,还让夫人留存一些起来,送给日本朋友。
家乡茶好,更有家乡味亲,这是任何地方的茶里也没有的味儿,才会令赵朴初如此衷爱。赵朴初爱乡情深,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家乡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