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卿谈傅雷一家
“天才出于勤奋”
——林俊卿,即《傅雷家书》中常常提到的“林伯伯”。他是医学博士、教授,又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后来,他成为我国嗓音医学的开拓者,曾任声乐研究所所长。
我是经雷垣介绍,认识傅雷的。那是在解放前,他住在上海巴黎新村的时候。
我和傅雷认识之后,发觉彼此有许多共同点,都喜欢音乐、美术(我会画漫画,解放前发表过许多漫画作品),都懂外语,所以很谈得来。解放后,他搬到江苏路,跟我家很近,来往更多了。有好几年,每星期五晚上,我必到他家聊天。如有事不能去,还得打个电话跟他说一声。仿佛成了惯例。
我是看着傅聪长大的。我曾在杨嘉仁家里,看到9岁的傅聪去学钢琴,夹着一大叠乐谱,那样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跟他谈起乐理来,呵,小小年纪,头头是道,一套一套的。
后来,我把傅聪介绍给我的老师、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的指挥梅百器。傅聪被他看中了,跟他学琴。
百器的学费是很贵的。傅雷为了培养儿子,花了不少钱。傅聪在百器门下学了三年,获益匪浅。他得到的是“正宗”钢琴教育,为他后来的演奏打下很好的基础。
后来,百器死在上海。傅聪又跟百器夫人学琴。
我常常看到傅聪入迷一般的练琴。一弹,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次,家里要吃饭,几次喊他,都不肯放下琴。等他来吃饭,家里人都快吃完了。
天才出于勤奋。我看,这句话对傅聪很适用。
1953年,我参加中国艺术团出国,傅聪同行。傅雷说,把傅聪交给我了。一路上,我尽量照料傅聪。还有周广仁,也照料他。我唱歌时,周广仁伴琴。有一次,让傅聪试试,呵,他弹得倒不错,不过,我唱我的,他弹他的。因为他弹惯独奏,不懂得伴奏要跟歌唱家合拍才行。慢慢的,他也摸着伴琴的门道。
1954年,傅聪在波兰获奖了。傅雷很高兴。他常常自称是傅聪的“辅导员”。公平地说,确确实实,他是傅聪的“辅导员”。傅聪能有今天,跟傅雷的培养、爱护、教育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