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人物之周瘦鹃
周瘦鹃(1895-1968),江苏吴县人,名祖福、祖模、国贤,笔名和别署众多,有瘦鹃、鹃、泣红、且住、怀兰、五九生、侠尘、香雪园主人、紫罗兰盦主人、忆兰室主等,室名紫罗兰盦、红鹃啼瘦楼、怀兰室、紫兰小筑、紫兰花盦、爱莲堂、凤来仪室、花延年阁、养鱼种竹之庐、梅丘、荷轩、兰庵、寒香阁、香雪海、梅屋、鱼乐园、紫兰台、西门寄庐、寄庐,巢居阁、仰止轩等。1915年经叶楚伧介绍参加南社,入社号508,同年5月9日,参加南社第12次雅集,在《南社丛刻》19集发表了一组古风《新情歌》,塑造了一位鼓励情人杀敌卫国的新女性形象。南社著名作家、翻译家、园艺家。
周瘦鹃出身寒门,5岁丧父,靠母亲缝补所得艰辛度日,读过几年私塾后进上海民立中学。读书期间,他的处女作《爱之花》(剧本)在《小说月报》首次刊登出来,接着该剧被搬上舞台,改编成电影,大获成功。1911年,他在包天笑主编的《妇女时报》创刊号上发表短篇小说《落花怨》时,署名“瘦鹃”,所翻译的马克思论妇女问题的短文《妇女之原质》也在该刊发表,因此结识包天笑,得到了包的大力提携。笔名瘦鹃也成为正式名字,凭此名世。中学毕业不久,周瘦鹃就专以写作和翻译为职业,写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
1912年,周瘦鹃刚刚中学毕业,与年轻貌美的务本女校富家小姐周吟萍相爱了,可是,吟萍早由父母许配给了富家公子,加上门第悬殊,两人只能劳燕分飞。周吟萍有一个英文名字violet(紫罗兰),因而周瘦鹃对紫罗兰情有独钟,乃至终生痴爱紫罗兰花,他的“紫罗兰”情结影响到他事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爱情悲剧对周瘦鹃影响深远,他的小说多写哀情愁怨,都源于这个因子。
周瘦鹃历任《申报》《新闻报》编辑,《礼拜六》《紫罗兰》《半月》等杂志主编。1931年九一八事变,愤于国事日非,文字无济于事,罄尽全部卖文所得,买宅苏州,投笔弃砚,从事花木园艺。他富于审美眼光,爱花成癖,花木盆景,经他设置,均成佳构。建国后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代表、苏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等职,致力于散文创作和盆景制作。1968年8月12日,为抗议“四人邦”的残酷迫害,自沉于周家花园井内,1973年平反昭雪。1978年8月31日,苏州市举行周瘦鹃追悼大会。1989年9月,国家建设部追授周瘦鹃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1995年6月,周瘦鹃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首发了他最后一部未出版的书《姑苏书简》。
周瘦鹃从1915年至抗日战争前后, 创作了不少意在唤起同胞奋起抗敌救国的短篇小说,如《亡国奴之日记》《卖国奴之日记》《祖国之徽》《南京之围》《风雨中的国旗》《亡国奴家里的燕子》等。其中《卖国奴之日记》言辞相当激烈,竟使书局不敢出版,他就节衣缩食自掏腰包印行问世。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他发表《为国难事吁求全国家庭一致抵制日货》,1936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包天笑等21人联名发表《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同年10月参加鲁迅葬礼)。这不仅是他的民族气节,更是他勇于斗争的表现。
周瘦鹃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1915年以来,他先后翻译出版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和《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与他人合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系列作品最早最完备的中译本,抗战前重印了20多版。他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客观地介绍了欧美14国,包括一些弱小民族国家的短篇小说作品。此书还收进了高尔基的名篇《叛徒的母亲》(周瘦鹃将题目意译为《大义》)。鲁迅称道此书让国人知道“哀情惨情之外尚有更纯洁之作”“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足为近来译事之光……该书为弱小民族代言,乃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殊堪嘉许也。”1931年,在苏州,周瘦鹃以多年心血换来的稿费出高价买下一块长有一丛丛紫罗兰的园地,建起了“紫兰小筑”(人称“周家花园”),举家迁入。在这里,他将旧时译作结集为《世界名家短篇小说全集》出版。
周瘦鹃喜爱花草树木、虫鱼鸟犬,在繁忙的著作、翻译、编报之余,他钻研盆景园艺。从1939年到1941年间,他先后三次参加国际性的上海中西莳花会展出比赛,凭着古朴、典雅、独具特色的中国盆景艺术,连续两次夺魁。由于西方主办者的嫉妒,以致第三次比赛时被英国裁判压低为亚军。不过,周瘦鹃的盆景艺术已经誉满天下,有的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有的制作成画片在各地巡回展出。1934年,他组建了苏州盆景爱好者团体——含英社。
新中国成立后,周瘦鹃不再从事小说创作,积极投身于苏州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工作;经常撰写花木、山水、游记、习俗和苏州地域文化等类小品散文,朴实自然、清灵秀丽、知识性很强,深得读者喜爱,结集有《花前琐记》《花前续记》《花花草草》《花前新记》《盆栽趣味》《行云集》《花木丛中》《苏州游踪》《拈花集》和《紫兰忆语》等出版。“文革”前几年,他还以“姑苏书简”的形式向港澳同胞介绍日新月异的祖国和他本人的幸福生活,影响很大。
紫兰小筑名耀苏州,曾经引来了周恩来总理等领袖人物以及外成千上万的观赏者。1959年和1962年,周瘦鹃在北京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把毛主席请他吸的中华牌香烟留了半截,缚上红线,放在玻璃盒中珍藏。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他带了一本《我的前半生》,请同是政协委员的作者、末代皇帝溥仪“御笔”签名。文革开始,周瘦鹃受到张春桥的点名攻击,成为苏州最大的“反革命”。毛泽东主席送给他的香烟不能阻止厄运的逼近,溥仪“御笔”签名更是严重罪证。1968年8月12日,73岁高龄的周瘦鹃被揪到苏州开明大戏院舞台上接受红卫兵批斗。批斗的当晚,他跳进紫兰小筑的老井。想当年,周瘦鹃移家时疏浚老井,他与友人戏言:“将来投井也很方便”,居然不幸而言中。这一年,他最小的女儿只有11岁。多年后,小女儿周全回忆说:“我们这个院子有24个国家的领导人来参观过……不管是领导人,还是盆景爱好者,还是工农兵,我们家里的院门是永远敞开的……1968年风波开始,从中央点名到地方开始斗,他可能感觉到无望,在1968年8月12日晚上,没有留下任何话,跳进院子里的一口井,跟紫兰小筑要同归于尽。那口井的水是用来浇树的,那些树也通人性,几百年的红枫、紫薇都死了。”紫兰小筑是周瘦鹃自己设计的园林式庭院,当年,他与程小青、范烟桥、谢孝思、顾公硕等经常在这里聚会碰头,酝酿苏州园林的修复,文物的保护,城建的规划……
周瘦鹃不仅擅长写作和园艺,他的丹青与书法也非常可观。可惜生前忙于文学与园艺盆景,所作不多,留下来的更少。
周瘦鹃的那一幅《绿萼红粧图》,笔法清脱,富有书卷气息。上面有自题诗一首:“质朴谢轩墀,傲睨俯峭壁。冰雪耀天衢,正愁闻塞笛。”此图由范烟桥题“绿萼红粧”四字。
周瘦鹃的书法主要源于颜、柳二体,注重中锋运笔,内敛而厚重。
周瘦鹃著述宏富,主要有《瘦鹃短篇小说》《拈花集》《紫罗兰集》《亡国奴日记》《小说丛谈》;译著有《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世界名家短篇小说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与成舍我等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