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藻:社会学中国化
1934年7月,旅行团在考察中,与抗日前线的傅作义将军合影。左二起:雷洁琼、郑振铎、顾颉刚、傅作义、陈其田、吴文藻、文国鼐、冰心。
燕京大学有个规定,教授在为学校服务7年后,有一年的时间用来休假、进修或游学。1936年8月,吴文藻冰心接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前往欧美进行学术访问,并代表燕京大学出席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吴文藻想利用这一年的休假时间,到欧美一些重要的大学与研究机构,考察近年来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发展的情况,同时,也为他的几位研究生寻找合适的导师。
他们先抵南京、上海,巴金、靳以、赵景深、漱六妹等人前往车站迎接。8月27日,抵达横滨港,直接被接到了东京神田日华学会,出席欢迎茶话会。现场已经有不少人在等候,有乌居龙藏教授夫妇和女儿、日华学会的砂田实常务理事、考古学者原田淑人(1885-1974)、基督教社会主义者新居格(1888-1951),还有诗人市川房枝(1893-1981)、金子繁理等人,吴文藻冰心和他们一一见面。吴文藻也被邀请讲话,他主要讲中国的社会学建设情况,谈了他关于社会学的一些构想,受到学者的欢迎,末了,吴文藻还邀请乌居龙藏教授到燕京大学讲学。
茶话会后,吴文藻应邀题词:“学术亲善”。两人在日本停留了一天,8月28日乘船前往檀香山。燕大的好几位同学到港口迎接,按照当地风俗,迎接者向他们献上了用很多很香很美的花朵编成的花环。在西雅图未作停留,即换乘火车经芝加哥前往波士顿,参加哈佛大学的校庆。中国留学哈佛的学生与校友,为庆祝母校建校300周年,专门从中国运来了一座汉白玉碑。这是一件典型的中国艺术品,由传说中龙的第六个儿子赑屃驼着的汉白玉碑,高约3米有余。校庆后的第二天,吴文藻冰心在哈佛庭院参加了汉白玉碑的落成仪式。在这里,还专门安排了吴文藻代表燕京大学致辞。仪式完成后,吴文藻冰心又到哈佛燕京学社参观,并作午餐演讲。在纽约期间,吴文藻冰心就住在导师张伯伦家,还去百老汇看戏。之后又去了华盛顿,在西北区第19街2001号拜会中国大使馆,施肇基大使设宴接待,询问了他们访美的日程。在华盛顿拜谒过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等,吴文藻便在国会图书馆呆了好几天,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回来见到冰心就说,收获很大。访问英国伦敦大学时,因为要谈学术上的事情,吴文藻就独自前往。马凌诺斯基教授任教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属于伦敦大学,同时也是独立学院,甚至比伦敦大学更有名,尤其是在社会科学方面。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有一个门上标有马凌诺斯基名字的大房间,吴文藻走进去,马凌诺斯基像老朋友一样欢迎他。问到吴夫人,吴文藻说,吴夫人认为这样我们可以从容地谈学术。这个房间满墙满桌甚至满地堆的都是书、杂志、文稿,还有很多沙发、靠椅、板凳,马凌诺斯基主持的Seminar便在这里举行。所谓Seminar是一种教学的方法,可以简单翻译成研究班。除去节假日,每逢星期五,他的学生、同事、朋友就会陆续来到这里,参加“今天人类学”Seminar。研讨班只有老师有固定座位,其他人均可随意而坐,没有座位的,可以蹲在墙角。吴文藻在伦敦时,应邀参加了好几次研讨会,马凌诺斯基还将自己尚未发表的《文化论》打印稿交给了吴文藻,这使他格外感动,回到住处,高兴地对冰心说,仅是得到这一份文稿,就不虚伦敦之行了。吴文藻在伦敦的学术活动,给马凌诺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们第一次离开伦敦后,马凌诺斯基曾用这样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我接待了燕京大学杰出的中国社会学家吴文藻教授来访,感到极大的欣慰。从他那里得知,中国社会学界已独立自发地组织一场对文化变迁和应用人类学的真正问题进行学术上的攻关。这一学术进攻表达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