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马叙伦与萧山的缘分

发布时间: 2020-07-23
【字体:

  马叙伦祖籍绍兴,生长在杭州。萧山亦自古在绍兴,后归杭州所辖。由绍而杭,说起来,马老与萧山,多少有一些缘分。这缘分,需从马老少年岁月说起……

  十三岁那年,马叙伦在一家义塾读书,一年后,因身体不好,母亲令他不再住私塾,回家学习,由于自家请不起西席教师,他只好在同巷的一户李姓人家念书。

  教学的是一位来自萧山的先生,名叫鲁六僧,这位鲁先生,想是一名当时多见的教书先生,生平所学的是传统文化,面临晚清已然生变的局势,并未随之更新自己的认识,教的只能是“之乎者也、子曰诗云”之类。因此,马老晚年在回忆里,称这鲁先生的教学是“老方子的一贴药”,他对此毫无兴趣。这段光阴中,马叙伦唯一的收获是,书法上进步不小,得到了身边人的夸奖,却也是因为父亲擅长挥毫的缘故,而并不是从鲁先生处获益的。过了一两年,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李家才换了一位教书先生,新来的先生姓范,同萧山来的鲁先生一样枯燥,他们留给小马叙伦深刻而无聊的印象。亏了后来去到新创办的养正书塾(后来的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今杭州高级中学和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学习,马叙伦才得以遨游学海。当时与他同班的有三名来自萧山的韩姓同学,他们四位竟成了班里的“翘楚”。想来,这三位韩同学乃是来自萧山义桥的韩氏子孙了。

  作为马老一生接触的第一位萧山人,鲁六僧先生平庸而乏味,这与马老日后所遇到的另一位萧山人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那是一位萧山的前辈,既兼有传统旧学和西方新学的知识,又具备政治家的杰出才敢,他就是当时名震东南的汤寿潜先生。

  汤寿潜,字蜇先(或叫蛰仙),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在当时因争路权、修铁路而极为著名,尤其一身布衣蒲鞋的打扮,惹了许多争议,不亚于现今任何一位“网红”,可谓挣足了“流量”。马叙伦对他,自然早已了解。二人的交往,距今所知,始于早年的保路运动风潮中,汤寿潜因反对政府借款,被清廷革了经理职务。当时马叙伦在浙江咨议局工作,便于股东大会上,和有志同仁一起慷慨陈词,通过挽留汤寿潜,反对国有的决议,要求当局收回成命,显而易见,马叙伦极为佩服汤寿潜的行动,极力维护他的举动体现出他与这位来自萧山的前贤执有共同的态度。

  1911年,伴随武昌起义,浙江大地也山雨欲来。马老在杭州当即提议,请咨议局出面筹办民团,维护当地民众安全,却未能实现。适逢杭州革命党人商议浙江军政府都督人选,有人提议请汤寿潜担任此职,汤于他们而言,名声甚佳,尤其在护路斗争中的贡献,更使人觉得他德高望重。因此,该提议得到与会人员的赞同。很快,是年11月4日,杭州的新军攻占了巡抚衙门;次日,杭州光复,马叙伦忙与沈钧儒、陈黻宸等商量,后亲自草拟电文,三人具名拍发电报,专门催促汤寿潜到杭州赴任。汤寿潜到杭赴任那天,马叙伦还专程到车站相迎。而汤到达的当晚,便请马起草了四份公告。

  可以说,马叙伦对于辛亥革命后浙江首任最高长官的择选工作,是产生了影响的,而汤寿潜担任此职,在当时来说,平息了当地旗营和革命党的冲突,是为众望所归,故而马老在此千年之巨变中的出力,确乎是对浙江的一大贡献。

  由此,马叙伦与汤都督往来颇近,汤还令其担任浙江省军政府的秘书,协助办理省务,可见他对马叙伦的欣赏与器重。二人在工作中,产生种种联系,并且马叙伦很受汤的影响,同时也见证了汤都督不长的任期里感受到的无奈,他后来回忆说:“汤老固然正式做了都督,但是没有实权。”这位“做了一部《危言》……所以‘名满天下’”(马叙伦《忆汤寿潜》)的前辈便因此又辞去了虚衔。

  另外有一次,汤寿潜回萧山,路过杭州,住在望仙桥堍旅馆,邀请马叙伦一见。这次见面,汤寿潜问他,在你看来,我是个怎么样的人?马叙伦听此一问,料想汤必有说法,便没有立刻说话,汤寿潜接着说道:“蛰仙,伪君子也。”当时马叙伦见他这般说,一时也答不上话。但这件事中,也足以侧见二人十分相熟并交好,否则依汤的身份,绝不会专程相邀而说这样的话语,自言伪君子,无论是怎样的心境,惟有对愿意与交心之人方会发此感慨。

  当代作家郑逸梅的著作《艺林散叶》里,还载有汤送与马的一幅对联,联曰:新书海外吾妻镜;旧拓河间君子砖。上联中的《吾妻镜》是一东洋出版的书籍,言其嗜好读书,博览海外,下联则道他嗜古的之趣,隐隐赞其不忘家国传统。在当时,器物运用的崇洋之风已显,却少有在知识上如此渴求外邦书籍者,崇慕旧俗的人固然也多,又罕见如马老般学养深厚之辈。但另一方面,汤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论古,他精于八股,谈新,更是功劳卓越。此赠联虽赞马叙伦,恐怕也不无汤寿潜夫子自道的意味,多少有几分高山流水之感。

  除却年少时的教书先生、后来的同学、相交深厚的上司,马老的萧山情谊还包括一位重要的友人,那就是杰出的学者来裕恂。来姓是萧山的大姓,来裕恂是来氏家族杰出的人物之一,他早岁曾师从经学大家俞樾,深得其传。

  马叙伦与来裕恂交往深厚,堪称挚友。据学者来新夏(来裕恂孙)回忆,在1928年,担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的马叙伦因见老友近况不善,又希望他能做一番事业,便举荐他到绍兴做县官,然而却因其不善为官,竟将自己积蓄都贴进了公务之中。也因此,马叙伦知道这位好友并非经世之才。故而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叙伦便推来裕恂荐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这不啻为最适合来裕恂的工作,来氏后来还当选为萧山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常委,也因之得以继续勤谨治学。来裕恂一生著作宏富,可惜多半散佚,但今存的重要史志著作——《萧山县志稿》,仍是萧山人研究历史必不可缺的史料,足可功垂不朽。至于马叙伦有否参与过他的学术工作,已经不得而知了,然而二人的交情中,已经彰显了马老与萧山的匪浅的缘分。

  当然,马老也曾履足过萧山这片美丽的土地的。早在1922年,他经李大钊、蔡元培的推荐,就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其时为了推行教育改革,他亲自下到萧山等县视察地方教育,从而获取第一手材料,这一行,也在萧山留下了实事求是的实践足印。

  马老一生成就非凡,经历丰富,萧山于他,并不能说是重要的部分,但两者间的些许缘分,却也启发着我萧山后辈应在当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留下些许有价值的文章。

  作者:钟妙明 民进会员《河上鎮志》編委会主編,主要研究文史,科举,家谱等

作者: 钟妙明
责任编辑: 张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