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卢礼阳:邵燕祥先生信札三通

发布时间: 2021-06-04
来源: 温州晚报
【字体:

  邵燕祥先生去世之后,一位朋友将《邵燕祥书信初集》征集启事转发给我。因为疫情期间清点过师友书信,邵燕祥先生的信札不费多大劲就找出来了。一共三通,一手漂亮的圆珠笔字,竖写,简体,再次重温,老辈风范,令人感佩。

  卢礼阳先生:

  八月八日大函诵悉。所询林损教授月薪,据《一览》,每周担任钟点七(查为法科一年级国文四,三年级国文三),月薪二百二十元。当时住址为隆福寺×(油印不清)家坑十七号。

  承告毕善功教授为外国人,谢谢。查他住址为盔甲厂,这我知道,因我母校汇文一小(教会学校)即在该胡同(日占时即改名盔甲厂小学),现已于1959年拦入“北京站”内旧址荡然了。然三十年代附近有燕京外籍教授住处,名记者斯诺亦曾寓斯地,唯不知毕善功当时尚在北平否也。

  大著如惠赠,不胜感激。邓伟志兄亦我友人,同在《民主》月刊辟一专栏(与舒展合为“新三家村”)。

  前因天热、事杂兼外出,致稽覆,请谅。

  顺颂

  撰祺!

  邵燕祥

  九九年九月十八日

  这是第一通回信,与第二通均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百字稿纸,写在背面。

  印象中当时在一家杂志(也可能是报纸)上看到邵先生谈《北大教职员一览》的文章,说毕善功教授有点生疏云云,正巧我翻过《北京大学日刊》,对毕善功有一点点了解,于是不揣浅陋,投书邵先生,并咨询瑞安林损(公铎)的情况,顺带表示寄赠拙著《马叙伦》求教的心愿。此书收入著名民主人士传记丛书第二辑,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承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先生作序。由于出版社发行科疏忽,将舍下地址写错,样书“睡”在温州库房里好几个月才收到。

  礼阳兄:

  方从《温州晚报》副刊读到尊作简介,旋即收到赠书,容细读。谢谢。

  马叙伦先生是廿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有这样一部可称信史的传记,把毕生出处昭示后人,在天之灵亦可安慰了。

  读报上简介,知您比较年轻,能下这样的功夫,尤其可贵。当代文风学风浮躁,连文学界、教育界、学术界也要向演艺界看齐,如此士风,实在是可悲的。

  馀不赘,匆祝

  时安

  邵燕祥

  二〇〇〇年四月十三日

  第二通提到的“简介”,指历史学者马允伦先生的书评,刊发于民进中央主办的《民主》月刊。马先生此文《温州晚报》也发过?如果不是重温旧信,我竟然忘得一干二净,愧对师友们的关照。回想当时,为赶在出版座谈会之前见报,市文联潘一钢兄骑自行车主动帮我送交晚报编辑部。事先我打电话问副刊责任编辑瞿炜兄,瞿炜兄不在办公室,让我直接与主持读书版的程绍国先生联系。今日托同事从资料库提出《温州晚报》2000年3月合订本,翻到3月19日,“白鹿书屋”版,马先生《报人、学者、教育家、民主斗士——〈马叙伦〉读后》一文赫然在目。文章提到:“1986年,我开始结识卢礼阳君。他大学毕业后被派到温州工作,是一位根基深厚而又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在彼此的倾心交谈中,逐渐建立起文字之交。”

  所谓“根基深厚”当然谈不上,这是前辈的溢美之词,但“年轻”倒是货真价实,正是这一点引起了邵先生的注意,回信给予鼓励。相隔二十年,如今“士风”有无好转,大家心知肚明。

  邵先生第三通回信,写在诗刊社小便笺上。

  礼阳先生:

  函悉。我看名单上,尚有健在者柯灵先生(在上海),杨培新先生(经济学家,在京),吕恩女士(在京)。吕恩当时为吴祖光夫人,我拟先问问她;因祖光先生已病,语言有障碍且有脑软化迹象。倘吕能提供,可不去干扰他老人家(吕恩系话剧著名演员,与张瑞芳、白杨同辈,演过《雷雨》的繁漪等)。

  匆覆,容再陈。祝

  夏安

  邵燕祥

  二〇〇〇年六月十三日

  “名单”,指1946年6月6日,马叙伦领衔,上海文化界联名上书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同时致函美国特使马歇尔、民主同盟及社会贤达、青年党、中国共产党,呼吁和平,以救危亡。《民主》周刊第三十五期发表时题为《马叙伦等一六四人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目录作“上海各界呼吁和平”)。当时上海《文汇报》也发表了,反响很大。会衔人包括唐弢、陶行知、王绍鏊、吴耀宗、包达三、许广平、周建人、阎宝航、马寅初、董时进、傅雷、胡风、章乃器、笪移今、郑振铎、周予同、郭绍虞、蔡尚思等(经统计名单实为168人)。鉴于邵先生对马叙伦先生评价不低,我将这份名单复印一份寄去,问健在者中他有无熟人,能否设法了解当时意见书签名情况。这其实是给邵先生出了难题。后来无疾而终,不难想象。

  次年我接编《温州读书报》,理所当然将邵先生列入赠阅名单。十年之后,浙江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子张先生应邀在鄙报开设“我的签名本”专栏,第二篇介绍邵燕祥的一本书(2010年1月号)。不久子张兄告知,邵先生对小报刊出这篇文章表示欣慰。

  那天台风来袭,闭馆休息,趁机将这三通信札发与《邵燕祥书信初集》编者,不禁生发一段回忆,于是匆匆记下以为后学的一份纪念。

作者: 卢礼阳
责任编辑: 吴宏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