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的博爱与智慧——向民进前辈冰心老人学写作
辽远的天宇下,无垠的大海边,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沐浴着海风,眺望着远方,她正在聆听大海的声音……这是一幅宁静美妙的画面,场景中的主角,就是我们尊敬的冰心老人,人生长河中儿时的一幕!
腥风血雨、生死存续、浴火重生的二十世纪初,冰心先生出生于福州,三岁时,追随身为海军军官的父亲,举家来到她的第二个故乡——山东烟台,山海间的生活与熏陶,启迪了她早慧的心智,培育了她静默博大的胸怀、滋养了她纯洁童真的情愫!
在父母及亲朋师友的关爱教导下,儿时的冰心与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结下了深厚情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19岁的冰心在协和女大就读,她以揭露社会现实的“问题小说”走进了国人的视野;23岁,开始为少年儿童书写“寄小读者”系列作品;26岁,留学回母校燕京大学,执教国文,应邀担任《燕大季刊》诗歌顾问;1951年,冰心与吴文藻夫妇,克服重重困难,从日本返回祖国,成为新中国建设大军的重要成员;1956年,经民进老领导雷洁琼先生的介绍,冰心夫妇走进民进大家庭。细品冰心老人一生,参政议政、文化使者、教书育人、文学创作等构成了世纪老人的事业主旋律!博爱、童真则是这部人生大戏的精神与灵魂!
民进中央领导给与冰心老人高度肯定与赞扬,雷洁琼先生曾说:“冰心的博大的爱心,和着时代的脉搏,融入700多万字的作品,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赵朴初先生称赞道:“她一生都奉献爱心,是讲爱、写爱最多的人。”
今天,用心拜读冰心先生的文学作品,细心品味字里行间的清丽与晶莹,一起感受世纪老人的文学作品里洋溢的智慧与博爱。
在《文学家的造就》一文中,她认为文学家好比朗耀的星辰、明丽的花草、神幻的图画、微妙的音乐,点缀空洞洞的世界、调和干燥的空气、慰藉机械的生活。假如没有文学家,生活将没有趣味、不能融合我们的感情、我们的前途就得不着光明。确实如此,儿时的冰心何尝不是在文学的复合营养大餐里健康的成长!拜读冰心先生的作品,字里行间或隐或现地流露着“真”,是真情实感、是自我涌现。冰心先生曾说,没有个性的文学,即使是笔法谨严,词藻清丽,也是矫揉叹惋、满纸虚伪。真正的文学,不论篇幅长短,阅读后,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作者的才情、性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地推知。能够表现自己的文学,才是创造的、个性的、自然的,未经人道的,充满了作者特别的感情和趣味,是作者心灵里的笑语和泪珠。能表现自己的文学,才是“真”文学。正如:冰心先生最负盛名诗集《繁星·春水》,三百多首小诗,汇集流露了作者回忆童年、赞美自然、歌颂母爱、思考人生的真切情怀。
谈到写作,冰心先生在《写作的练习》《写作经验》等文章中,对写作必修课做了详尽的论述。首先,要“多看”,抱着学以致用的心态,力求开卷有益,不仅要看文学、还要看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书籍,通过阅读,即使没经过的事也能扩充情感上的经验;找准“字眼”,会用譬喻,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物象,提高使用文字的素养。其次,要“多谈”,多接近前辈作家,多和他们谈话,从中可以悟出,富于热情的人,谈话有力;富于想象的人谈话很美;头脑清楚的人谈话有条理。热情、想象、理性是写作的三个重要条件,有了这样的认知,让写作自然轻松、愉快而有意味。第三,就是多“交友旅游”,多认识不同职业的人,尤其是医生、律师和心理学家,听他们述说各自领域内的事情和经验,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客观。多“旅行”,多看山水风物,搜集写作材料,通过物像表面,探寻事物的背景,丰富写作实践。第四,就是“多写”,要做到全面运用感官感觉,写出观、触、听、嗅、味、肤、思等感官的感受,立足经验之内,不拘体裁,兴来即写,初稿完成,再不断推敲完善。冰心先生关于“童年”的系列写作,就是以上必修课的有力体现。
最后,谈到作者本身的修养与风格,也就是常说的“文如其人”。认为,一位作家要具备自己的风格,就要养成冷静的头脑、严肃的生活和清高的人格;同时,要把适当的字眼用在适当的位置,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视社会、解剖社会,呈示社会问题,启示社会向着真善美方向发展。儿时学习过的《小桔灯》,就是冰心老人揭露特定时局、保持乐观心态与崇高信仰,期待冲破阴沉与黑暗,迎接眼前无限光明的美好心愿。
另外,冰心老人站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角度,谦逊的说到,写文章各人有各人的经验,正像北平天桥变戏法的人所讲,“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冰心先生一生,爱国家、爱和平、爱自然、爱生命、爱儿童,在她的与文学创作和社会实践中,始终是自然流露、虔诚躬行。让我们感受民进老领导冰心前辈的家国情怀、品味她的文学智慧,缅怀民进先贤的丰功伟绩,让我们继承弘扬民进前辈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更好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潍坊民进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