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傅雷的欧洲岁月(之三)

发布时间: 2022-02-07
【字体:

  1929年 比利时圣安德肋修道院

  天主教办学生宿舍,虽然属于慈善事业,但并不讳言这也是传教的地方,因此每天都有风雨不改的早祷晚祷,每周都举行圣经讲座和宣道。傅雷到了这里,一下子栽进浓厚的宗教气氛中,虽说愿者参加,但很难完全逃避,加上年青人好奇心,以及心中烦闷未消,宗教不啻是排解出路之一。

  在青年之家住了三个月后,他产生教徒那种静修冥思念头。雷鸣远神甫知道后,介绍他去比利时布鲁日见圣安德肋修道院的尼特神甫(Dom Neut Edouard)。他在1929年1月28日到达,三天后写信给达尼埃鲁:

  亲爱的达尼埃鲁,

  我真高兴在欧洲找到另一位朋友。我一直以为你是我在欧洲的唯一朋友,而这已是何等的运气!今天又找到一个。我今早与尼特神甫进行过知心的交谈,他是雷鸣远神甫推荐的,心地温和而善良,智慧非凡。他告诉我,青年时期几乎和我一样痛苦。他这样了解我,以至我不觉得他比我更年长,他不是教士,他不是外国人……他真正看到我的心病根源。啊!当两颗心互相理解,当两颗心互相接触,世间有多么美好的事物!亲爱的朋友,我感谢你,也感谢雷鸣远神甫,赐我良机结识一位朋友,一位兄长,一位父亲,一位……令我如此中意的人。

  冬天森林的景象惨淡冷落,北国的季节比巴黎更阴沉。然而,我在这里重新获得内心的安宁,感觉很幸福。不过,居留时间不会像出发时所想那么长。一来现在不是旅游季节,二来过于荒疏学业,一打定主意就赶快回来。亲爱的朋友,我过着田园生活,但缺少你在身边。希望离开修道院之前,你能寄我几个字。

  此颂安好,同时问候雷鸣远神甫和克里梅尔先生。

  敬礼

  傅怒安

  一九二九年一月三十一日

  于比利时,布鲁日,洛芬—普鲁日镇,圣安德肋修院

  又及:向宿舍同学问好。

  谈话的结果,他多住了两三天。到底他们谈了些什么?达尼埃鲁的书信档案有一封尼特神甫的信,记下交谈内容:

  达尼埃鲁先生,

  傅怒安先生可能已经告诉你对圣安德肋修院的印象。我希望给他留下一个愉快的记忆,希望他与僧侣这种接触有用和有益。

  他星期一晚上到达,我接待了他,他的态度十分冷淡。第二天,我带他参观了一下,他更是如此。星期三,我避开他。星期四早上,他求我见面,向我辞行。我告诉他,这样来去匆匆令我十分遗憾,因为我们无法了解。他相信我的真心,于是向我敞开心扉,诉述过去的危机。我们开始了一场长时间的交谈。他接受我的建议,多住一两天。同一天晚饭后,我们第二次交谈。在此之后,我们的谈话再没有冷场情况,他变得很友好,很健谈。向我询问有关天主教的种种情况。他告诉我本笃会修道院给他的好印象,感谢我理解他。我得到一个印象,尽管这些句子里必然包含着礼貌成分,但有一种真正的好感。他问我能否与一个或多个朋友再回来,我告诉他随时欢迎。他问我认识什么样的中国人,我告诉他认识基督徒和非教徒。他接着问:“你认识共产党人吗?”“我试过与共产党人联络,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人。但是我的道袍阻止他们靠近我,每当我要和他们接触时,我都感到他们往后退一步,所以没有再试。”他又问:“你能让我带共产党人来吗?”当然可以,所有互相接近都有好处,因为可以让人相识相爱。我向他提起有一本对中国不友好的书,而且是一位教外人写的,我告诉他曾经为他的同胞辩护,反驳这位作者。他在离开时对我说:“你不仅是我的朋友,你是我们的朋友。”——在开导方面,我劝他不要遇到危机发作就恼火,要耐心懂得等待,并且要对旁人友好,不管他是谁。我告诉他,只要对别人有好处,就会内心和平。他离开时说会来信报告消息,又预告下一个复活节假期再来。

  我很想听一下你的印象。也许把我的印象告诉雷鸣远神甫也有好处,他的意见会很有用。无论如何,如果傅先生想和朋友同来,我们非常乐意接待。

  与你同祷,并致主内兄弟敬意。

  尼特神甫

  一九二九年二月五日

  这两封信更正了《傅雷自述》的一个日期:“一九三〇年春去比利时作短期旅行”,一九三〇年应为一九二九年,这是记忆错误。

  这家修院有一位特殊的修士陆征祥,这个浮沉在民国初期走马灯内阁的外交闻人,在他的比利时籍夫人去世后,放弃世俗生活,在1927年成为修士。不过,傅雷没有遇到他。

  信中有“打定主意”之语,在后来通信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回应达尼埃鲁催促他“答复”,他们似乎在讨论皈依天主教的问题。在这点上,达尼埃鲁对中国青年的精神现状了解不深。他不知道中国留学生把留学西方看作一种爱国行动,希望为祖国找到治疗世纪痼疾的灵芝草。然而,他们在陈旧的生活模式中长大,饱读国学,古老的传统思想在他们身上根深蒂固,几年后完成学业,大部分人都得出同一个结论,西方没有万应灵药,中国人只能以自己的传统来救中国。傅雷认同这种想法,虽然达尼埃鲁锲而不舍,最终未能动摇他分毫。

 

 

作者: 刘志侠 
责任编辑: 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