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从邮局拣信生起步的唐弢

发布时间: 2022-04-26
来源: 新浪网
【字体:

 

唐弢

  唐弢,原名唐端毅,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中国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主要作品有《推背集》《海天集》《向鲁迅学习》等。

  唐弢的文学之路,要从在上海邮局作拣信生说起。

  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的上海邮政总局,1920年代即被列为上海十大建筑之一。作为中国近代邮政发祥地,上海邮政总局历经海关邮政、中华邮政的百年沧桑,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几十年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唐弢就在该局做过拣信生。唐弢,1913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几代人都没有读过书,童年时,父亲四处举债,将他送至上海英租界的华童公学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唐弢读到初中二年级就被迫辍学,到北四川路上海邮政总局做了一名拣信生。

  在做拣信生期间,生活虽然艰辛,但唐弢刻苦自学,工余便去图书馆看书,广泛阅读古今图书,在劳动和学习之余,唐弢积极参与邮局工会组织的读书会,并因此认识了鲁迅先生。他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开始文学创作,在当时的《申报》上发表了《故乡的雨》《怀乡病》等一大批散文,1935年他将这些散文汇编成书,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推背集》。1943年,汪伪政权接管邮局,唐弢辞职离开邮局。可以说,唐弢是从上海邮政总局走上文学史舞台的。

  唐弢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杂文、散文作家又是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的专家,一生共出版了20多本杂文、散文集。唐弢勤于写作,在文学书籍的选购上也很有独到之处,他购买、保有书籍独具眼光,这与他深厚的学养和满腔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从唐弢收藏的绝版书、孤本书、毛边书等珍稀书来说,称其为中国现代文学第一藏书家也毫不为过。

  1950年代初,唐弢到复旦大学任文科教授。1952年,任上海文化局副局长。1959年,唐弢到北京社科院文学所任研究员。他提出现代文学版本学,强调基础资料收集和版本研究考订。对于现代文学而言,唐弢既作过研究,又熟知史实,许多现代文学上的掌故、笔名等,在其去世以后,也许就永远无法厘清了。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唐弢先生对于自己能不能像一个学者那样做学问有怀疑,所以他特别勤奋。唐弢先生晚年有急迫感,他心心念念的《鲁迅传》只写了一半就搁置了。在现代文学研究史上,特别是鲁迅研究方面,唐弢是一位重量级的研究者,可谓是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唐弢先生又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去追名逐利,他品评人物,表现在笔底春秋上,调子是严正有分寸的,掌握这个分寸其实很不容易。

  他们这一代人在民国时期历经了太多的忧患,但唐弢先生最终还是完成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他以个人之力收藏了几万本珍贵的书刊。在中国私人藏书家中,收藏20世纪现代文学类书籍最丰富、最齐全的,非唐弢莫属。巴金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唐弢藏书:“有了唐弢的藏书,就有了现代文学馆的一半。”唐弢先生捐给现代文学馆的书刊达到四万多册,这其中难得的珍稀品种多达数百种,无异于一座巨大的宝库。

  他完全没有世俗功利和经济价值的考虑,只是出于对文学的醉心爱好和睿智深邃的眼光,去苦心孤诣地追寻搜求。他一生都是工薪阶层,收入有限,以致有时生活拮据艰辛。即使在上海沦陷等艰难时期,也从未放弃对书刊的保护和珍藏,几乎将收藏与自己的生命系在一起了,才能毕一生精力,铢积寸累集其大成,而最后又将毕生收藏贡献给了公众。

作者:
责任编辑: 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