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赵锡纯:回忆伯父赵朴初

发布时间: 2022-06-06
来源: 搜狐网
【字体:

  编者按:赵锡纯,安徽安庆人,其堂伯父系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著名民主人士,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民进中央原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六届、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

  2020年5月21日是朴初大伯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上海博物馆举办“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以为纪念。漫步展厅,一幅幅秀逸的书法作品,一首首隽永的诗词佳篇,令人目不暇接。看到熟悉的诗词,更添亲切之感,往日的记忆浮上心头。

  朴初大伯是我父亲的堂兄,小名小开,父亲称他为开哥,大伯晚年的书法作品有时落款开翁。小时对大伯的一星半点印象,来自父母的谈话。1961年9月,大伯第一本韵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取名《滴水集》,是深蓝色外壳的精装本,收录大伯建国后创作的诗词曲。第一首是《浣溪沙》,和毛主席民族歌舞晚会词。大伯签名赠送亲友,给我父亲的一本是托人从北京带来的。书中夹着一张便条“李焰松代表:特来奉访,未晤。兹托你回安庆之便带书一册给安庆报社赵荣琚收。费神,谢谢!此致,敬礼!赵朴初”李焰松是怀宁县龙泉公社书记,劳动模笵,全国人大代表。便条应是1962年“两会”期间所写,那年我在小学六年级。“文革”时期,大伯一度受到冲击。他在家信中时常附寄诗词,多是毛笔行书,让述初伯伯交亲友传阅,互通音问,给艰难度日的家人带来安慰和希望。浩劫之后,百废俱兴,朴初大伯公务繁忙,他仍抽空书写诗文,馈赠亲友。送我父亲的条幅,是用行书抄录的词作《咏梅》,开头两句“对飘风骤雪乱群山,仰首看梅花”,调寄八声甘州。

  缓步而行,迎面一幅作品是大伯九十述怀诗。七律的前四句:“九十犹期日日新,读书万卷欲通神。耳聋不畏迅雷震,言笑能教远客亲。”看到“言笑能教远客亲”,顿时想起1994年4月探望伯父的情景。那年,我参加国家体改委在北京举办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级研讨班”,四天时间,听了吴敬琏等专家讲课,眼界放宽。期间,抽空拜望了朴初大伯,他住在和平门内南小栓胡同1号。1986年9月,我到石家庄参加全国百货商品交易会,路过北京,曾去拜望大伯。不巧,他在住院。伯母告诉我,中央领导关心大伯身体,让他减少公务,在医院多休养一段时间。看着我带去的墨子酥等安庆特产,伯母又说,大伯有糖尿病,忌食甜品。聊了一会儿家常,请伯母转致问候,我就告辞了。

  这次很顺利,敲开院门,秘书问了几句,把我带进客厅。朴初大伯慈眉善目,待人亲切。他老人家讲家史,叙家风,聊诗词书法,兴致很高,侃侃而谈一个多小时。他说,我们太湖赵家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后裔。八贤王是赵德芳在京戏上的称谓,其实他是宋太祖的第四个儿子。接着,他聊到先祖赵文楷。少年苦学,高中状元。殿试后,嘉庆皇帝有《御殿传胪作》一诗,尾联是“文楷嘉名期雅正,为霖渴望副求贤。”担任朝廷正使,到琉球国封王时,文楷公廉洁自守,婉谢馈赠,琉球王为其建“清惠祠”,倍加褒扬。对先祖传下的廉洁家风,朴初大伯不光津津乐道,还身体力行。他身兼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名誉主席等诸多职务,德高望重,出行有相应待遇,他总是婉言谢绝。聊到诗词书法,大伯兴味更浓。此前,自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十二日,他到南京、无锡等地公务,会见台湾星云法师,考察小灵山佛像等建设项目,“诗思壮波澜”,写下32首《忆江南》。赋赠星云法师的两首是:“经年别,重到柳依依。烟雨楼台寻古寺,庄严誓愿历僧祗,三代法云垂。 金陵会,花雨满秦堤。登岸何须分彼此?好从当下证菩提。精进共相期。”退休后,我到台湾佛光山旅游,见这幅书法作品放大后镌刻在石壁上,成为一处景观,也留下两岸佛学交流的一段佳话。

  朴初大伯说,从小灵山游览下来,未及休息,当地已备下笔墨纸砚,请他题字。他沉吟片刻,提笔挥毫,一口气写下四首《忆江南》。其中,游小灵山一首是: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七十二峰争供奉,小灵山里建禅场。大佛法轮王。并注:唐宋时有祥符寺,已毁,将重建,并将造大佛像,高八十八米。谈及这段经历,大伯颇有得意之色。确实,大伯学养深厚,虽年事已高,但依然才思敏捷,笔力劲健,我辈真是望尘莫及。谈笑间,勤务员端着汤药进来,药汤冒着热气,盛在圆柱形的玻璃瓶里,瓶子是个用过的包装物。望着大伯清癯的面容,我不由得感叹,俭朴观念融入生活点滴,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啊!大伯有心脏病,我怕累着他,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

  一路赏读,又见一个条幅,书录七绝一首:“漫云老矣不如人,犹是蜂追蝶逐身。文债寻常还不尽,待将赊欠付来生。”后注,写字为文,无论自愿他求,皆债也。落款是一九九六年岁在丙子暮春之初开翁。“文债”二字,引我思绪回到香港回归那年。一次回家探望父母,在电视上看到朴初大伯的镜头。有感于大伯公事繁多,我去信劝他少操劳,多保重。鉴于大伯第二本韵文集《片石集》已问世二十年,我劝他将后来的诗作整理出版,以飨读者。大伯回了信,是用钢笔写的。他感慨文债事债如山,殊以为苦。还以先祖赵文楷出使琉球拒收礼品为例,嘱我淡泊名利,保持廉洁。原信抄录如下:

锡纯侄:

  接到了你的信,知道你的近况,为慰。照片也收到了。

  我病住医院已两年,主要是心脏病和血糖病,经医护得宜,体气恢复良好,还能批阅文件、应酬人事。虽在医院,而文债事债还不完,殊以为苦。你劝我整理自己诗文稿,久有此意,但尚未能动手,现1997年已将圆满,决心明年开始做这件事。谢谢你的关心。

  代我问候你爸爸妈妈,老年人主要是保持心情愉快,处事达观,祝他们二老健康长寿。我虽曾患大病,但在九十岁人中还算是健者。我的养生之法是“不背思想包袱”,也就是像你父母那样“达观”。

  此问你们合家好

  朴初

  97.12.19

  在信笺左边空白处,朴初大伯补了一段话,字体稍小:“我的太高祖状元公在琉球时,辞谢例赠不受,琉球国王为立生祠名“清惠祠”。他所树立廉洁家风,我们子孙应当代代继承下去。你是经济师和会计师,相信你是会注意这一点的。”信中提到的照片,是家在郑州的堂叔、堂姑回乡探亲时,我们三人在振风塔下的合影。

  诗词曲俳造诣高深,书法笔墨俊朗神秀,这是一位专家对展览的评价。我是外行,只觉得大伯的书法自成一格,卓然不群。到名山古刹游览,在园林碑亭徜徉,我一眼就能认出大伯的题字。大字如“大雄宝殿”,点画凝重,庄严大气。小字行书则流畅工稳,秀逸朴厚。作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大伯的诗词书法也彰显了他的家国情怀,菩萨心肠。“母兮吾土,报恩无有穷已”,他一生忠心报国,勤勉工作,鞠躬尽瘁,尤其对劫后余生的佛教事业倾注心力,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家乡,他也是一往情深,有“问还余几多光热,报我乡邦?”之句。除了个人捐款,还多渠道筹得1000多万元资金,助益太湖县脱贫事业。他还书写一些警句,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自律,以“诚以待人,花明月朗;敏以处事,雷厉风行”自勉。当然,最撼动人心的还是大伯留下的遗嘱:“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其睿智境界,令人顿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2009年8月我学写诗词,填过一首《临江仙》(怀朴初大伯):“款款和风祥瑞送,惟祈四海波平。慈言善举慰苍生。挥毫传锦绣,合掌馈康宁。 明月清风弗劳觅,临行寄语堪惊。归舟倚杖眺花亭。诗心邀皓月,长照故乡情。”花亭指大伯故乡太湖县的花亭湖。

  上海博物馆这次展览以大伯的斋号“无尽意斋”为名,精选家属捐赠的朴老各个时期珍贵手迹以及文献遗物,涵盖诗词曲俳、书法艺术等丰富内容,以展现他爱国敬业、弘法利民的博大胸怀和高远境界。筹展时,主办方不顾疫情困扰,付出极大努力;开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前来观览,可见朴初大伯在国人心中的份量。蔼然仁者,活在人心便永生,信哉斯言!

作者: 赵锡纯
责任编辑: 张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