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半醉半醒回家里”

——赵朴初先生茶醉武夷御茶园

发布时间:2024-08-30
【字体:
  1990年11月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福建视察,在省宗教局领导陪同下,游览了武夷山水,品饮了武夷岩茶,留下脍炙人口的“茶醉”诗。

  “酒醉人,茶醉心;细啜启思茶诗吟。”赵朴初在《御茶园饮茶》诗中说:“我知醉酒不知茶,茶醉亦如酒醉耶”,其实他品茗感受已达最高境界。

  酒能醉人,是普通常识。古人有许多醉酒的故事,当然醉人的不只是酒。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优哉游哉,乐而忘返,流连于山水间,这可说“山水醉”。“客来莫嫌茶当酒”或“寒夜客来茶当酒”,这茶当酒自然是茶亦醉人,而“茶醉”比之酒醉,更是别有一番境界。

  唐代赵莒的《茶宴》提到:“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对流霞。”郑清之诗中提到:“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武夷山茶赋》提到:“两腋生风,欣添逸兴。”这些都是茶醉的境界。范仲淹的《与章岷从事斗茶歌》中说:“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也是茶醉的现象。宋代武夷山道人白玉蟾的《咏茶》提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玉川茶歌》中说:“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文人饮茶的目的是在寻找一种美感,这是文人饮茶的境界。“两腋习习清风生”,是想象中的境界,将升未升,是感觉最丰富最奇妙的时候。因而这时感觉,是最具“美”的特质。“两腋习习”既使文人获得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也使文人获得美好的审美快感。

  最能道出“茶醉”的情趣,还应推当代诗人赵朴老的《武夷御茶园饮茶》,茶吞袅袅,诗味悠悠,仙意飘飘,其品茶意味情趣,自不在古人之下。其诗云:

  云窝访茶洞,洞在仙人去。

  今来御茶园,树亡存茶艺。炭炉瓦罐烹清泉,茶壶中坐杯环旋。茶注杯杯周复始,三杯注满供群贤。饮茶之道亦宜会,闻香玩色后尝味。一杯二杯七八杯,百杯痛饮莫辞醉。我知醉酒不知茶,茶醉亦如酒醉耶?只道茶能醒心目,那能朱碧乱空花?饱看奇峰饱看水,饱领友情无穷已。祝我茶寿饱饮茶,半醒半醉回家里。

  朴老写出武夷山碧水丹山、奇峰曲溪的天下奇景,感谢主人的深情厚谊;“岩韵”茶谊的诗情画意融为一体,陶为一醉。不但在饮茗品茶席上,饱观奇峰、饱看水、饱领友情、饱饮茶。把这种茶醉感受,半醒半醉,半醉半醒,带回家去,把御茶园饮茶的情谊长远地留在记忆之中。

  赵朴老已仙逝,他的品茶情趣之作,永留武夷茶人心间,为武夷茶文化增添了不少春色。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

作者:茗叟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