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我国最早的儿童报纸《儿童时报》

发布时间:2024-09-0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字体:

  1930年6月1日,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儿童时报》在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问世。这是一份专供儿童阅读的综合性报纸。这张报纸不同于20世纪初期以杂志形式出版的那种“儿童报”,它是单张双面印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我国第一张儿童报纸。

  该报是由时任绍兴县教育局督学田锡安等人集资创办的,田锡安出任社长,编辑主任高天栖,编辑高季琳(即著名作家柯灵)。1931年9月,田锡安调杭州任职,报纸也随之迁到杭州出版,更名《中国儿童时报》,进一步面向全国发行。报纸期销量曾突破2.5万份,读者遍布国内各省,在邻国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地区也有订户,其影响远及英国与法国。

  《儿童时报》为4开4版,每周一、六印刷发行,其办报宗旨是“培养社会儿童与科学儿童相结合的新中国儿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语言通俗,版面生动活泼外,安排上也颇有特色。创办初期,报头每月更换一次,都是由书法好的小朋友书写的,第一期的报头就是由绍兴县二小一年生陈瑞云写的。更名后的《中国儿童时报》的报头,则是由近代著名教育家、书画家经亨颐先生题写,此后一直沿用。

  创刊初期的《时报》一版刊登国内、国际时事和儿童新闻,选载的国内外消息,都是经过编者改写为口语化白话文,尽量解释事情的经过,不搞进行式的报道,以便于儿童读者阅览和理解,同时经常配发一些通俗易懂的短评。其中“今天的纪念日”专栏,简略地介绍这天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或者介绍历史名人的事迹,融新闻和旧闻于一炉,凸显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

  比如刊于第1期的《六月份的纪念日》:“三日-禁烟纪念;九日-法国占领安南、英租九龙半岛;十一日-汉口惨案;十六日-总理广州蒙难纪念;十八日-中美天津条约;二十三日-沙基惨案;二十五日-徐锡麟烈士就义;二十六日-中英天津条约;二十七日-中法天津条约”,把历史上这个月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刊载出来了。第二、三版则冠以《儿童乐园》刊头,他们聘请省内外著名的作者,如钱畊莘、丰子恺、潘天寿等人为报纸提供童话、散文、漫画,丰子恺先生曾为报纸作画7幅。柯灵在任编辑期间,撰写的儿歌、新诗、童话、杂记达数百篇。报纸刊载的文章形式多样,版面编排活泼,即便对于今天的小读者而言,也同样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里面虽然有编者和成人的文章,但更多的还是小朋友们自己写的。

  《儿童时报》迁址杭州并更名后,报纸一版为时事综述版,有要闻、小评(言论);二、三版为科学与文艺版,浅近地为小读者推介科学知识,刊载文艺作品;第四版为专版《自己的园地》(抗战时期改名为《自己的岗位》),发表少年儿童自己创作的作品,此外还刊有歌曲、谜语、游戏等内容。

  为了培养少年儿童的看报习惯,增进儿童的阅读能力,激励儿童的创作兴趣,该报除了每期辟有《儿童新闻》《政治社会》《儿童乐园》等专栏,还开辟有儿童征文和“孩子们写作”等专栏,使报纸保持儿童的特色。抗战时期,为了使孩子们懂得国家兴亡和民族安危,它又先后开辟了《九•一八专号》《中秋专号》,并发表儿童自导自演的剧本《沈阳血》《到喜峰口去》《九•一八以后》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孩子们进行抗日救亡的爱国主义教育。“九•一八”“七七事变”后,《时报》不仅让儿童了解时事,而且还激发儿童誓雪国耻,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曾发起向读者筹集现金和慰劳品的活动,并向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将军寄赠锦旗和现金,此举深得杭州各界民众的信赖和支持,报纸声誉也得到极大提高。

  抗战胜利后,该报在文艺科学部分做了较多的改革,开辟了“冰儿信箱”“芳儿信箱”等,通过“信箱”跟小朋友们谈心。根据小读者的提议,报纸还出过一期图画特刊。限于绍兴当时的印刷技术,特刊专程送去上海印刷。在该期特刊中,编辑发行同仁与众多小朋友见了面,还刊有小作者小读者的照片。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中国儿童时报》也完成了其应有的历史使命而停刊,前后历时19年。

作者:阎泽川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