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巾帼典范 我们的大先生

——拜谒贻芳园有感

发布时间:2025-04-07
【字体:
  3月底,春寒料峭,阴雨蒙蒙,民进湖南省委会赴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四地开展“走进教育基地,庆祝八十华诞”主题教育活动。四天行程紧凑,我们慎终追远,循先辈足迹,访名人故里,聆听民进故事,穿越百年烟云,仿佛能听到马叙伦先生“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深情感慨。走进江南古镇,参观中共一大、二大旧址,我们恍惚还能看到当年革命前辈于风雨飘摇中救亡图存的奔走呼号,还能触摸到先辈们不屈的灵魂、不息的脉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行是一次体验之旅,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深受教益,收获颇多。

  31日清晨,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是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贻芳园——吴贻芳纪念室。吴贻芳是中国第一位动物学女博士,第一位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的中国女性,民进中央副主席,江苏民进创始人,第一位女省长,著名教育家。从典雅古朴的南京师范大学校门进入左转,经过一片草地没多远就是吴贻芳纪念馆。走进精致小巧的纪念室,正厅陈列的是吴贻芳先生汉白玉半身雕像。吴先生戴着一副眼镜,眼神深邃睿智,双唇轻抿,有大家淑女风范,嘴角透着坚韧刚毅。吴先生于1893年出生于名城苏州,16岁花季就经历了家庭变故,父亲蒙冤投河后,哥哥、姐姐、母亲先后离世,痛不欲生之际幸有姨父陈叔通先生疏导并资助鼓励她继续求学,而后成就了她光辉的一生。瞻仰吴怡芳先生,其不平凡人生的三重境界令我肃然起敬,感慨不已。

  一、坚毅执着的治学精神

  吴贻芳出生于官宦人家,早年其父亲并不赞同她读书,为争取读书机会,幼年的吴家二小姐不惜吞金以死相逼,才获得了学习机会,入杭州弘道女子学堂学习。惨遭家庭变故后,1916年,吴贻芳被美籍教师诺玛丽推荐,作为金陵女子大学特别插班生进校学习,成为八个女生之一。1919年毕业后,吴贻芳任教于北京女子高师,正式开启了教育生涯。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学院的校长来到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参观并发表演说,吴贻芳担任翻译,精准的翻译才华深得这位校长的赏识和推荐。1922年5月,吴贻芳收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密执安大学)的来信,告知她经过蒙特霍利克校长的大力推荐,决定接受她去该校学习,并授予她巴勃尔(巴伯)奖学金。1922年8月,吴贻芳抵达美国,进入密歇根大学研究生院生物系学习。巴伯奖学金不仅承担了她的学杂费,还提供每月80美元的生活费。在留学期间,澳大利亚总理应邀到大学做演讲,在演讲中肆意批评中国。吴贻芳愤怒不已,她站起来大声抗议:“你这是对中国的严重污蔑!”愤然离场后,吴贻芳还连夜赶写一篇批驳澳大利亚总理的文章,并在第二天的《密执安大学日报》上发表。正因为吴先生早期的苦难才成就了她坚毅不屈的性格特质,正因为她品学兼优才能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

  二、坚持不懈的教育家情怀

  吴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女子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曾享有“北有蔡元培,南有吴贻芳”之美誉。陈列展板最后一部分展示了她为国育才的贡献——“吴先生赠予社会的999朵玫瑰”。她为国家培养了号称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科学家王明贞、生物学家李果珍、著名指挥家郑小瑛等一大批各领域的近代杰出女性人才,因此邓颖超大姐评价她“桃李满天下” 。吴贻芳在密歇根大学期间曾是北美学生会副会长,在准备毕业论文之时就获得了金陵女子大学的特邀,邀请其回国出任校长,于是35岁的女博士回国开启了致力于教育的辉煌人生。回国不久就爆发了抗日战争,金陵女子大学饱受战乱之苦,辗转分散于上海、武汉、成都等三地并坚持办学,是吴先生以校长名义保护了学生免受日军凌辱之灾。吴先生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长达23年,她学贯中西,理念先进,崇尚“厚生”的校训,厚生出自《尚书》中的《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其育人理念: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造福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人生也因之更加丰满。她主张并实践“全面发展、博专兼顾”的全人格人才培养观,特别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群综合素质培养。她提倡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师生互动、融洽相处。办学之初金陵女子大学就致力于培养女界领袖,在推进男女平等上可谓开时代风气之先河。吴先生的这些教育理念引领女性人才培养风尚,对推进男女平等,对中国近代女子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坚韧不屈的厚德人生

  纵观吴先生一生,作为社会活动家她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社会动荡、战争、亲人离散,人生之舟却能在大风大浪中行稳致远,从未迷失航向,一次又一次如凤凰涅槃,屹立不倒。抗日战争期间,吴贻芳作为“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执行委员,频繁参与宋美龄组织的妇女界和教育界相关抗日活动。1938年国民政府在汉口召开国民参政会,吴贻芳与中共代表毛泽东、董必武一起被聘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两年后在重庆召开的第二届会议上,与蒋介石一道成为五人主席团成员,直到1949年国民党倒台吴贻芳拒绝去台湾。作为国民参政会主席之一的吴贻芳,她的社会活动能力深得董必武称赞。董老说:“像这样精干的主席,男子中也是少有的!”。1943年3月,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赴美宣传抗日战争,争取美国朝野支持,总统罗斯福盛赞她为“智慧女神”。1945年吴先生和宋子文、胡适、董必武等在旧金山参加联合国制宪大会,是中国代表团唯一女代表,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上世纪40年代,吴先生与邓颖超、何香凝、胡适等名流都有工作交集。殊为不易的是吴先生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曾先后两次拒绝宋美龄和张治中的推荐,拒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彰显了吴先生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1949年10月,吴先生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新政协,并出席开国大典。1953年她任江苏省副省长,1962年创建了江苏民进组织,成为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1981年88岁高龄再次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吴先生不仅在中美政治、文化、教育等国际交流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其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对国家民族的使命与担当更成就了吴先生厚德载物、百年流芳。

  吴贻芳从一位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到新中国女性楷模、深受人民爱戴的“大先生”,作为杰出女性典范,她一生崇尚勤以立身,俭以养德。陈列展柜中有两件先生穿过的粗布旧衣服,足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照片上她总是梳着一个简单的发髻,身着整洁的旗袍,从不讲究虚荣,从不矫揉造作,身居高位从无骄奢之风,也从不摆留美博士的派头,心存大爱,至诚爱国。吴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她成为学生崇拜的女神,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其社会贡献和影响力使她深受爱戴、永贻芬芳。

  走出纪念室,我们一行在贻芳园门口的青石台阶上,与先生的塑像合影留念。回头再行注目礼,顿感先生风范如高山,更是女性的精神灯塔。笃学贵在敏行,我们要铭记的是先生坚韧不拔、厚德利他的精神品格,要传承的是先生矢志不渝、敢于担当的爱国教育家情怀,要发扬的是先生独立自强、不屈不挠的现代女性精神风范。我们更要学习先生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睿智和清醒,保持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最好的追忆是践行。今年是民进成立80周年暨会史工作主题年,我们将以马叙伦、王绍鏊、叶圣陶、吴贻芳等民进先贤为榜样,全面开展会史学习教育、会史研究、会史宣传等工作,从会史中感悟先辈初心,汲取精神力量,矢志接续奋斗,激励广大会员成为对社会有所奉献的民进正德“厚生”。

  (作者系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市委会主委)

作者:李平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