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烟桥:点心篇
上海的印象,总以为苏州人讲究饮食的,其实苏州哪里能够及到上海的包罗万有、综合四海。不过苏州人对于点心,似乎比上海人认真一点,倒不是高贵华侈,而是在平淡中显出精彩来。譬如面,在上海除掉花色以外,鱼面肉面,是味同嚼蜡的,并且潦草塞责,决不刻意求工。在苏州却是极有经济,不仅是著名的店铺,有着颠扑不破的滋味,而且同样的一碗面,老吃客有各种不同的吃法,好像书画家的点品,却并不加价的。譬如汤团、方糕、烧饼、馒头,许多极平常的点心,哪一家最好,都有其特长,不是随处可吃的。因为苏州人的朝餐,大都依着《易经》所说的“不家食吉”,总是到茶寮里去吃点心的,而几个熟朋友,各本经验所得,推荐出来,再经过品评,便确定了它的好坏,毕竟《孟子》说的“口之于味有同嗜”,此是有相当理由的,多数人说好,准不会坏了。还有一点,也是上海不及苏州之处,就是苏州人吃点心,以价廉物美为惟一标准,不像上海人不计较这些的,上当还算是漂亮,假使这里的价钱贵,而实际并不出色,包管结果无人顾问。上海人到苏州吃点心,必须向苏州人请益,否则徒然成为洋盘而已。一般人都说,松鹤楼的卤鸭面是独擅胜场的,可是卤鸭固然不恶,那面却远不及观振兴,舍短取长,方称内家耳。
原载1947年第49期《快活林》,署名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