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先辈与中国儿童读物
在中国儿童读物出版事业的浩瀚星空中,民进人的身影始终闪烁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周建人、叶圣陶、郑振铎、冰心、柯灵等诸多民进先辈自20世纪20年代起,以赤子之心开创了儿童文学的新纪元。从叶圣陶的《稻草人》突破了当时中国童话“言必称丹麦”的局限,到叶至善主持的《少年百科丛书》开创科普出版新范式,民进人始终以文化自觉践行责任担当,为中国儿童读物出版领域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始于20世纪初叶。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端,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确立了“彰显儿童本位、塑造儿童经典”的创作观。这是中国儿童文学划时代的变革和重大进步。民进先辈郑振铎、叶圣陶、冰心等都是文学研究会“儿童文学运动”的核心人物。
1922年1月,郑振铎参与创办的《儿童世界》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第一本以刊登儿童文学为主的刊物,这位商务印书馆编辑以“为儿童造一个乐园”的赤诚,在刊物中融入民间歌谣、科学故事与美术作品,开创了综合性儿童读物的先河。1923年,叶圣陶创作《稻草人》,鲁迅盛赞其“给中国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这部反映社会现实的童话集,打破了舶来童话的垄断格局。
冰心于1926年结集出版的《寄小读者》,成为五四运动以来最畅销的儿童文学读物,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其清丽的文字将家国情怀融入童真世界。
1932年,叶圣陶主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提出“图文有机配合”的创新理念,将文化传承融入教育实践的创举,这一理念在当前的统编教材中得到跨世纪延续。
周建人于1933年参与编纂的《复兴自然教科书》,开创了“科学中国化”的先河,创造性地将二十四节气与物候观察结合,该教材成为科学教材本土化的典范。这种“科学中国化”的智慧,在叶至善于20世纪70年代主持《少年百科丛书》时得到升华,该丛书共邀请华罗庚、茅以升等百余位科学家参与创作。
顾均正于1939年创办《科学趣味》杂志,以文学笔法讲述科学原理,这种科学普及模式被《中国科普史》列为民国三大科普阵地之一。
贺友直于1956年创作《福贵》连环画,其采用传统线描技法讲述市井故事,在2014年法兰克福书展上获“终身成就奖”,印证其艺术价值的国际认可。
1962年,林汉达编著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以“活的历史”为编纂理念,通过153个故事单元构建起少年儿童的历史认知坐标系,其3100万册发行量印证着文化基因的传承力量。
(作者单位:民进上海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