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赵丽宏:热爱青春

发布时间:2025-05-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体:

  写作生涯50余年,从十七八岁写到70多岁,笔下曾多少次写到“青春”这两个字。词典中,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这两个字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都遭到她的驱逐。青春是江河里奔涌的激浪,天地间回荡着他澎湃的激情,谁也无法阻挡他寻求大海的脚步。青春是一只高飞在天的鸟,她美丽的翅膀像彩色的旗帜,召唤着理想,憧憬着未来。青春是一棵枝叶葳蕤的树,他用绿色光芒感染着所有生灵,使春天的景象常留在人间。青春是一支余韵不绝的歌,她把浪漫的情怀和严峻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拨动每一个人的心弦。青春是蓬蓬勃勃的生机,是不会泯灭的希望,是一往无前的勇敢,是生命中最辉煌的色彩……

  当我写着上面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心跳在加快,无数年轻时代的往事浮现在记忆的屏幕上。

  50多年前,我在家乡崇明岛“插队落户”。面对着寥廓旷野,面对着苍茫天空,面对着在夜风中飘摇的一茎豆火,我沉迷在文学书籍中,沉迷在写作中,阅读和写作,使我忘却了身边的困境,忘却了物质生活的匮乏,忘却了孤独。那时,我不到20岁,身体瘦弱,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田野里沉思冥想。每天夜晚,独自面对着一盏飘摇不定的油灯,我在日记本上涂鸦。我写生活的艰辛,写我的饥饿,写大自然对我的抚慰,写我的困惑和憧憬,我以文字为画笔,描绘我周围的风景和人物。那时的写作,没有任何功利之想,没有杂念,只是觉得在孤独和困苦中这样写着,不仅宣泄了我心中的惆怅和苦闷,也使我的日子变得充实,使我的生活有了一种寄托和期盼。文学,像流动的泉水,滋润着我年轻而干渴的心灵。因为有了文学的陪伴,我的日子变得有生机,有希望,有期冀。幻想的翅膀携着我上天入地,穿越古今,抵达我希望抵达的任何地方。文学为一个生活在困顿迷茫中的年轻人展现了辽阔的空间,让我自由飞翔。那时,我没有想过要当作家,喜欢读书和写作的感觉,犹如一个绝望的落水者在即将被淹没时抓到了救命稻草,而这稻草,渐渐变成了航船,载着我开始了美妙的远航。这样的远航,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青春的远航。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在大学读书。那时,文学是多少年轻学子追求的梦想。我们组织文学社,自己办油印的文学刊物,在教学楼和宿舍的走廊里贴出自己创作的小说、散文和诗歌。每次我们把新作贴出来后,那些简陋的张贴栏前,人头涌动,议论纷纷,那种认真和热情,至今想起来仍让人感动。还记得我们办过一次诗歌朗诵会,学校的大礼堂里挤满了人,走廊里也站满了人,而外面的学生还在往里面涌,维持秩序的同学只能关上大门。朗诵会开始时,只听见大礼堂的门被门外的同学擂得咚咚作响。坐在台上的老诗人辛笛先生激动地站起来大喊:“好,这是春天的敲门声,快开门,让外面的同学都进来!”门打开,门外的同学蜂拥而入。那天夜晚,大概是这个古老的大礼堂容纳人数最多的一次。人们为诗歌而来,为文学而来,为心中的理想而来。虽然礼堂里人挤人,但朗诵时场子里一片寂静,诗歌在年轻人的呼吸中回旋,晶莹的诗句引导着年轻的心灵飞向四面八方。这是青春岁月中难忘的美好场面。

  40多年前,我曾在上海最热闹的南京路上组织主持过一个诗社,诗社的成员都是年轻人,有工人、教师、机关公务员,也有农民。每逢周末,年轻的诗人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我们聚集在当年“先施公司”的屋顶花园,围坐在一起互相吟诵自己新写的诗。那些漾着火花和泪光的眸子,至今仍在我眼前闪动,那些不太流畅却真诚激动的声音,至今仍在我耳畔飘萦。当年的诗社成员,大多并没有因为写诗而升官发财,很多人一直在干自己的老本行,但他们人人都珍惜那段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青春时光,有些人至今仍在写诗。使我欣慰的是,我离开这个诗社之后,诗社并没有散伙。40多年来,在那条物欲汹涌、红尘滚滚的马路上,一直有一批人聚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为了文学,为了诗歌,为了心中那一份不灭的理想。诗社中前赴后继的新人我大多不认识了,但我知道,他们年轻,他们和我当年一样充满了梦想和激情。这个在喧嚣闹市中顽强生存着的诗社,也是文学的魅力和理想生生不灭的生动见证。这是青春的脚步声。

  文学曾经陪伴我度过曲折的青年时代,我的青年时代因此而变得丰富而激情多姿。现在我也已经两鬓斑白,但我还总是觉得自己的心和50多年前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的生活有所期盼,因此还要不断地思索和表达,不断地写。这10多年来,我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有6部长篇小说《童年河》《渔童》《黑木头》《树孩》《手足琴》《月光蟋蟀》,这些小说,让我有机会认识无数小读者,我的耳畔,时常萦绕着他们可爱的声音。在写这些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少年,整个身心,都有返老还童的感觉。

  生理的青春正在渐渐远去,但心灵却因为有文学的理想陪伴而依然保持着年轻的激情,这也是一种幸运。我知道我们会老去,老一代人终将被更年轻的一代取代,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自然法则。看到年轻一代崭露头角,我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喝彩叫好。

  是的,青春总是和年轻连在一起。年轻人可以骄傲地大声宣布:青春属于我们。一个人,从出生,经历过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最后进入老年,直至生命的尽头。在人的一生中,青年只是其中一个阶段。青春,难道只属于这个阶段?当发现自己鬓发染霜,肢体再不像从前那样灵活,眼睛也不像从前那样锐利明亮时,青年时代便已经成为过去。这时,青春是不是也已经如黄鹤一去不回,只留下和青春有关的回忆,安慰日渐衰老的心?

  心灵的衰老与否,决定了青春的归宿。青春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它更是一种精神。在青年人的生活中,我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在很多中年人和老人的思想中,我也感受到青春的魅力。最可怕的,是未老先衰,青春的容颜下面,潜藏着消沉衰老的心。最可贵的,是老年壮心,虽然鬓发染霜,却常存着进取之心。哀莫大于心老。30多年前,我去看望冰心,和她谈了一个多小时,谈文学,谈人生,也探讨社会问题,展望未来的中国。和她谈话,使我忘记了她是一个90岁的老人,因为,她的感情真挚,思想犀利,她的精神状态中没有一点陈腐和老朽。从冰心的家里回来,我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只要心灵不老,只要思想年轻,青春就不会离你远去。”

  青春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但愿所有的人都能长久地拥有她。

  青春,请留步。

  (作者系第七、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

作者:赵丽宏
责任编辑:张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