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谆谆长者言
江苏省人大代表团第五组的代表济济一堂,正在讨论宪法修改草案。大家都用尊敬的目光注视着坐在南窗下的一位须眉如雪的老人,他就是我国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叶圣陶。老人和特级小学教师斯霞一同坐在一张茶色的长沙发里。他身边斜倚着一根桃丝竹的手杖,尽管已经八十八岁了,依然面目清朗,精神矍铄;穿着一身灰褐色的中式棉衣,质朴而整洁。他手捏助听器,双目微睁,长眉高耸凝神倾听斯霞向他介绍情况,红润的脸上浮出了笑意。
代表们热情地请叶老发言,叶老谦逊地笑了笑,用带着苏州声调的普通话开始讲话。他风趣地说:“因为当过小学教师,年轻的时候就把喉咙训练得比较响,只是发音不对,普通话没有学好。”说得代表们都笑了。
叶老说:“现在我特别要说说有关我本行的方面——教育。宪法修改草案《总纲》第十九条,总共五款,专谈这个问题。在以往的宪法中,教育跟文化、科学、卫生体育是合在一起的,现在单独列为一条,内容非常详细,又十分周到,从发展学前教育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没有一样没有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要扫盲,我想将来总要普及中等教育。我们搞教育工作的人应该努力尽自己的责任。”
他说:“宪法修改草案《总纲》第十九条,在第五款里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个问题非常要紧!去年上海代表团有一位同志发言,不会说普通话,别人怎么也听不懂,幸亏有一位从香港来的费彝民先生给他作了翻译,大家才知道他的意思。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来访的人和留学生,有欧洲的,有日本的,还有美洲、大洋洲的,普通话都说得很标准。他们说,到中国来工作和学习,一定要先学好普通话。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没有学好普通话,这太不应该了!我恳求教育方面的领导同志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好好抓起来。我们江苏的同志,不论江南江北,都要学会普通话。”说到这里他学着普通话的腔调,在“江北”的“北”字上一连咬了好几次音,斯霞在一旁帮他校正,直到念得比较标准了,他神采焕发,脸上浮出了欣慰的微笑。
(节选自1982年12月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