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进网站 > 会史纵览 > 名人轶事

范烟桥:吴中食谱

发布时间:2025-08-18
来源:《苏味道》
【字体:

  美尽东南,包罗甚广,而吴中食品尤足以脍炙人口,一经品第,必芳留齿颊而弗忘,则抉隐搜奇,当为老饕所喜,朵颐占福,斯为左券而已。

  吴中菜馆虽多,要以苏式为最占势力,蘋花桥之天和祥,宫巷之义昌福,为一时瑜亮。此外偶然卖力,亦见长处,未足以执大纛周旋坚敌也。天和祥之蜜渍火方,白如玉,红如珊瑚琥珀,入口而化,不烦咀嚼,真隽品也。义昌福之鱼翅,亦称擅场,近在城中饭店别张一军,时出心裁,每多新作,如番茄鱼片,如加厘(疑为“咖喱”)鸡丁,略参欧化,颇餍所好,一时仿而行者,几于满城皆是,然终弗逮也。

  苏州有“吃煞临顿路”之语,盖自临顿桥以迄过驾桥,中间菜馆无虑二十余家,荒饭店(指规模小的菜馆)不计,茶食糖色店称是,而小菜摊若断若续,更成巨观,非过论也。

  物必以时,罕而见贵,一年中如着甲(即鲟鲤鱼)、团鱼、黄鳝、螃蟹、鲥鱼,在当行出色之时,其价之昂,骇人听闻。某年立夏,鲥鱼每两卖八百文,一时引为谈资。近着甲一斤卖一元,亦为近年所未有。闻诸渔人云,自冬至春,着甲之来苏者,未及四十尾,大者可二百斤,鱼行得十一之佣,其利甚溥。惟招徕渔人,亦颇费本钱,盖每年秋风起,例以“作裙”赠渔人之为长者,多至三四十袭,少亦一二十袭云。“作裙”者,渔人围身之裳,得之分贻伙伴,不啻受鱼行之定钱,终岁不得别就交易矣。

  阊门外某教门馆,专制回回菜,不用猪羊,而烤鸭独肥美鲜洁。据云,于喂鸭时,先以竹竿驱鸭,使惊慌乱走,然后给食,故皮下脂肪称特别发达。虽此馔以京馆为最擅胜场,然亦不如其肥脆也。

  在清明前后,有糖菌者,为吴下产物,小而圆,嫩而脆,多产于附郭诸山,过时即如老妪之鹤发鸡皮矣。此外,若新鲜香椿头,若青蚕豆,若莼菜,虽为田园风味,偶而登盘,亦足以当大雅一下箸也。

  更有两异味,为常人所不易尝到者,一为叭肺汤(即今之鲃肺汤),一为红烧鳗鲡。叭肺汤,他处人并不识其为何物,鳗鲡为田家所食,然两味别有妙处,难为俗人道。叭肺汤在冬春间随处可得,鳗鲡则非深夏不办,而城中以松鹤楼为最腴美。

  苏城点心,惠而不费,而以面为最普遍。观前观振兴,面细而软,肉酥至不必用齿啮,傍晚蹄膀面更佳,专供苏州人白相观前点饥之用,故大碗宽汤,轻面重浇,另有一种工架也。

  面之有贵族色采(彩)者,为老丹凤之徽州面,鱼、虾、鸡、鳝无不有之,其价数倍于寻常之面,而面更细腻,汤更鲜洁,求之他处,不可得也。

  每至夏令,松鹤楼有卤鸭面。其时江村乳鸭未丰满,而鹅则正到好处,寻常菜馆多以鹅代鸭,松鹤楼则曾有宣言,谓苟能证明其一腿之肉,为鹅而非鸭者,任客责如何,立应如何!然面殊不及观振兴与老丹凤,故善吃者,往往市其卤鸭,而加诸他家面上也。

  穗香斋为观前糕团业中后起之秀,所制汤团,皮薄而汤多,美品也,薄荷、玫瑰馒头已逊一筹。言夫馒头,自以天和祥之大一品为最,惜乎无零售耳。

  汤包与京酵,以悬桥堍之兴兴馆为上,虽观振兴亦有所弗及。苏城点心随时令不同,汤包与京酵为冬令食品,春日为汤面饺,夏日为烧卖。岁时景物,自然更迭,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观振兴于秋日有蟹粉馒头,不解事者往往嫌其空洞无物,其实皆蟹油也,虽不及镇江馆所制之隽永,然在求镇江馆而不得之苏州,亦只能以此慰情胜无耳。

  宫巷周万兴,制米风糕甚有名,寻常米风糕不能免酵味,而彼所制独否,故营业颇盛。有某甲羡之,赁其邻屋以居,每夜穴隙相窥,得其制法甚详,乃仿之,亦设一肆以问售,顾买者浅尝,辄叹不如远甚,卒弗振。于是更窃考其究竟,则见其杂搀一物于粉中,不审何名,因弃去不与之竞,自是其肆生涯益盛。每至岁首,制酒酿饼,皮薄而不韧,亦佳作也。

  初夏,稻香村制方糕及松子黄千糕,每日有定数,故非早起不能得。方糕宜趁热时即食,若令婢仆购致即减色,每见有衣冠楚楚者,立柜前大嚼,不以为失雅也。熏鱼、野鸭亦以稻香村为最,叶受和足望项背而已。东禄则以新张,不得老汁汤,自追踵莫及矣。此三家非得鲭鱼不熏,所谓宁缺毋滥,其他野味店不能及其硬黄(指货真价实),而价亦倍于常物也。

  于佳节自他处来吴门者,必购采芝斋之糖食,其中尤以瓜子与脆松糖为大宗。瓜子之妙处,粒粒皆经选择,无凹凸不平者,无枯焦不穗者,到口一嗑,壳即两分,他家无此爽快。脆松糖无胶牙之苦,有芳颊之美。此外如查糕、榧子糖,虽并称佳妙,不足以独步也。

  定胜糕与酒酿,为春间流行之食物,然定胜糕亦以稻香村为软硬得宜,惜不易得热,必归而付诸甑蒸耳。酒酿以玄妙观中黄氏所制无酒气,荷担者往往贪利,购自他处,不如远甚。

  东禄铺张扬厉,所出物品亦不过尔尔,惟近制鸡肉饺,则殊可口。每傍晚,环立如堵者,多为此而来也。

  玄妙观为平民娱乐饮食之公共场所,而炒面、豆腐浆,则虽翩翩衣履之青年男女,亦有纾尊降贵以枉顾者。

  吴苑为零食所荟集,且多精品,如排骨为异味斋所发明,虽仿制者不一而足,俱有一种可憎之油味。异味斋之排骨,其色泽已不同凡响,近长子发明一种肉脯,不及其雅俗共赏,闻此法已为再传,当时其开山老祖所制,更觉津津有味云。

  卖糖山查(楂),为苏州小贩一种应时之职业,盖天热即不能制。有一烟容满面之小贩,所制特出冠时,非至电炬已明不肯上市,甫入茶肆,购者争集,往往不越一二小时,已空其洋铁之盘矣。

  吴苑之火腿及夹沙粽子,亦为有名之点心,米少而馅多,且煮之甚烂,几如八宝饭,老年人尤喜之。

  苏州船菜,驰名遐迩,妙在各有真味,而尤以点心为最佳,粉食皆制成桃子、佛手状,以玫瑰、夹沙、薄荷、水晶为最多,肉馅则佳者绝少。饮食业之擅场者,往往以“船式”两字自诩。盖船式在轻灵精致,与堂皇富丽之官菜有别。

  馄饨、水饺皆以荷担者为佳,旧时小仓别墅以虾子酱油作汤,肉斩极细称独步,自谢客后,颇有难乎其选之慨。

  每至秋日,糕团肆有大头芋艿,春深有窝熟藕,冬初有糖烧山薯,各有妙处,然不知者每以平凡忽之。因此等食品,家厨手制颇多,不以为奇,殊不知黄天源、乐万兴诸家有出色风味也。

  陆稿荐、三珍斋酱鸭、酱肉,几乎尽人皆知,惟城内城外无虑数十家,非经尝试,何从鉴别。就所心得,以观前醋坊桥下之陆稿荐,及道前街之三珍斋为上。酱鸭在秋令最肥嫩,一至冬深,便咸硬如嚼蜡矣。喜食瘦肉者,可购蹄筋,惟须与酱肉同买,过早过晚,均不易得,其名贵如此。立夏以后,乃有酱汁肉,与寻常酱肉异其味,至夏伏即停煮。

  城南西新桥野鸭有异香,虽稻香村、叶受和亦逊一筹,惟只在冬令可购,易岁即无之。

  每至黄梅时节,虾乃生子,于是虾子酱油之制比户皆是。此品居家不可不备,如食白鸡、白肉、冬笋、芦笋皆需之,虽市上亦有出售,大都杂以鱼子,故不如自制之可口。

  寺院素食,多用菌油、麻油、笋油,偶尔和味,别有胜处。城中佛事,近都茹荤,故素斋亦绝少能手。旧时以宝积寺为最,然不及玄墓圣恩寺,有山蔬可尝也。

  大家庖丁,每有独擅胜场之作,而亲手调羹,尤足耐人回味。余友黄若玄、转陶兄弟,时折柬相邀,手谈竟夕,太夫人往往手制佳肴以饷客。余最爱其四喜肉,腴美得未曾有。尝以烹法相询,云纯以酒煮,不加滴水,故真味不去,即一勺之羹,亦留舌本之隽永也。

  吕君鹤章曾告余以神仙肉煮法,以肉洗尽,置钵中,注酒及酱油,不注水,上糊以布,阻泄味及回汽,放镬中,亦不置水,盖密,以七、五、三间断煮之,味倍厚于常,试之信然。苏州买肉极便利,有纯瘦可买,价略昂,若煮肉丝,殊少糟粕之弃。

  有所谓叫化鸡者,以鸡满涂烂泥,酒及酱油自喉中下注,然后燃炭炙之,既熟略甩,泥即脱然,香拂箸指。相传此为丐者吃法,盖攘窃而来,急于膏吻,不暇讲烹调事也。常熟馆中有此馔,美其名曰“神仙”。前年阊门有琴川嵩犀楼,枉颐尝新者颇众,后以折阅而辍业,此味遂不得复尝矣。

  苏州旧有瑞记汽水,味甜而少噫气之效。去年“五卅”案起,久挂人齿之正广和汽水,遂无人说起,于是华英药房之汽水,遂起而代之,形式相似,而味则远逊,故喜食者改饮冰。天赐庄之教师、学生、大司务乃合力而成一味可公司,售各式冰淇淋,以玫瑰之颜色为最艳,以香蕉之滋味为最甘,老牌之广南居与马玉山颇受其影响。

作者:范烟桥
责任编辑:张歌